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永遠的三毛:三毛的對愛情,如同手握流沙,握得越緊,流失得越多。
2022/11/19

1991年月日4 日,在台灣榮總醫院住院的三毛結束了48歲的生命。

三毛的一生,走過59個國家,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一生豐富多彩;她出版過23個作品集,發表的文字有500多萬;她的愛情亦是如此:豐富多姿,生死各半。

她說過:

我的寫作生活,就是我的愛情生活;我的人生觀,就是我的愛情觀。

不得愛,毋寧死。

愛,就要全身心地投入,這向來是三毛的人生信條。

1.愛的生離:初戀舒凡

三毛1964年進入台灣文化大學哲學系做旁聽生,在讀過那個當過兵又做過教師的男孩的兩本書集后,不由對這個筆名叫做舒凡的學長產生了滿懷的戀慕。

后來三毛知道這個男孩本名梁光明,是戲劇系的才子,比自己高一屆。

從此三毛迷上了他,日日跟隨,時時張望。

終于有一天,發現他獨自站在操場,三毛奔上前,拿出舒凡放在衣袋中的手,打開,取下他的鋼筆,寫下自己的電話號碼。

然后轉身跑回家,等待,等待電話鈴響起。

終于等來了他的電話。

是我是我是我。

我去我去我去。

她去赴約,她去戀愛。

這日的約會非常成功,接下來就是兩年的風花雪月,半生的刻骨銘心。

三毛偏執而又缺乏安全感,她的占有欲強烈,恨不得黏在戀人身上,時時刻刻不分離,生怕一個不留神,愛情的美好就從指縫間消失。

舒凡絕頂聰明、才華橫溢,面對三毛的猛烈攻勢,內心總浮現隱隱的疲憊。

有人說,愛情就像美麗的紗裙,可以在適當的時間、地點為你錦上添花,但卻不可日日穿在身上,因為要那樣的話,它就會迅速破舊,而且染上塵埃,失卻原本的美麗。

大三時,三毛為了確定自己的愛情,開始向舒凡逼婚,她給這個溫良的青年兩個選擇:要麼結婚,要麼分手。

為了表示自己的決心,她著手申請去西班牙留學事宜。

沒想到,原本只是意氣用事,可是,西班牙馬德里大學的留學資格竟然申請下來了。就這樣,三毛一手機票,一手護照,站在兩人分離的關口。

她在詩里這樣寫道:

只要你說出一個未來

我會是你的

這一切都可以放棄

但是,舒凡最終不選結婚。自尊的三毛獨身一人飛去了西班牙。就這樣,美好的初戀、濃郁的初戀就這樣結束在異國的分離中。

有一句話說得好:愛情如流沙,握得越緊,流失得越多。其實何止愛情,世間諸是相同的道理。

三毛的初戀正是如此,她太熾熱,不僅灼傷了自己,也傷害了他人。

古人老早就有一句話:過猶不及。

人生諸事,需要掌握好尺度,方才能夠得償所愿。

愛情尤其如此。

就這樣,1967年,帶著愛情的傷,三毛獨自去往一個連語言都不通的陌生國度——西班牙馬德里大學文哲學院,這是三毛遠行的第一站。

2. 愛的死別:德國未婚夫

1970年,三毛返回台灣,進入文化大學德文系和哲學系任教。

經過了三年異國的歷練,歸來的三毛變得溫婉、大氣、博學。

回國后,三毛在父親的影響下,開始學習打網球。

父親的球友中有一位德國教師,氣度翩然,為人謙和,與三毛十分談得來。

兩人先是在一起交流網球技術,然后討論學術問題,再然后,兩人悄悄地相愛了。

星夜,在一個簡易的飲品店,德國教師向三毛表白,他的眼中有濃得化不開的情愫,溫存、輕柔,滿滿地圍著三毛。

三毛心動了。

男(激動地):我們結婚好嗎?

三毛(相當平靜):好。

一份平凡、淡然、沉靜的感情清清楚楚呈現在三毛面前。

接下來,兩人甜蜜地預備著婚禮的各項瑣事。

那天,兩人一起去印名片。名片是兩個人的名字排在一起,一面德文,一面中文,挑了好久的字體,薄木片的質地,跟印刷店說,半個月準時來取。

兩人對待婚姻的態度十分鄭重,彼此心照不宣地感覺到對方就是那個對的人。

兩人拉起手,雙向奔赴著未來的人生。

挑好名片的那個晚上,德國教師心臟病猝發,死在三毛的懷里。

這年三毛26歲。

悲痛欲絕的三毛吞下了大量安眠藥,幸而搶救及時,她又活了過來。

三毛姐姐說:

三毛的感情主要還是在那個德國人身上。他非常愛她,年紀比較大,比較穩重,非常博學,深沉,身上有西洋學者的氣質。

三毛傳記《做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作者張慶龍說:時光是生活的句號,它也是愛情的句號。死亡中斷了光陰,也中斷了愛情。

愛情可以超越一切,卻抵不過時光,抵不過死亡。

三毛的一生倔強明亮,沒什麼能打敗她,唯有死亡,不可戰勝。

人生如夢,人生如戲。唯有繼續遠行,才能平息骨子里蠢蠢欲動的渴望。

1972年,三毛收拾好愛人死去的憂傷,再度遠行,她返回了西班牙。

可是,下一站要去哪里?

還在台灣時,三毛接到朋友轉交來的一封信,打開信,一張照片飄然落地:一個宛如希臘神話中海神一般模樣的年輕男子,留著大胡子,站在潮起的海浪中捕魚。

對了,這是荷西。

三毛記得他,那個明眸皓齒的男孩子,拿著法國帽,爛漫地笑著。

在信中,他來提醒三毛,還記得六年的約期嗎?

荷西,我來了,來赴六年的約期。

3.愛的幸福:荷西

那還是1969年,在馬德里第三年的那個圣誕夜,三毛認識了還在上高中的荷西,16歲的荷西英氣逼人、明媚皓齒,面對著24歲的ECHO,長髮及腰的東方女孩,兩人眼睛相對,如遭電擊。

此后每一天,荷西都會逃學來找三毛,請三毛去看電影,請三毛吃冰激凌。

三毛眼見荷西日日為她曠課,心中不安,于是狠下心來跟他決斷。

荷西答應了,但是訂了約期:再等我六年,讓我四年念大學,二年服兵役,六年以后我們就可以結婚了。

然后在那個下雪的夜晚,荷西走了,慢慢跑起來,一面跑一面回頭,口中說著:ECHO再見,ECHO再見。

如今,六年過去,荷西來信提醒三毛,六年的約期到了,你在哪里?

1972年,三毛回到西班牙。荷西的妹妹總是催促三毛給即將服完兵役的荷西寫信。

被催不過,三毛果真寫了一封:

荷西,我回來了,我是ECHO,我在某某地址。

然后,荷西來了,他從背后把三毛擁抱起來,兩人攬在一起兜圈子,三毛的長裙飛了起來,三毛高興地尖叫著不停捶打荷西……

對于三毛與荷西,只有一句話:因為愛情。

從17歲一直到30歲,三毛終于等來了愛情的主場:荷西。

三毛說:

我愛你,沒有什麼目的。只是愛你。

愛情對于荷西,是一項事業,只要明確了自己的愛情,他就再也不會停下追逐的腳步。

他戀了三毛12年,用全部的生命去詮釋愛情。

而三毛之所以是三毛,是因為她有了荷西的愛情。

那年冬天,三毛與荷西在馬德里的公園聊天。荷西問及三毛明年的計劃,三毛說要去撒哈拉沙漠。這是她前世回憶般的鄉愁。

荷西這時剛結束了兵役,準備去航海,他渴望帶三毛去海平面相擁看日出日落。

荷西又一次低聲問三毛,得到了確定答復后,他低下頭,說:好。

然后荷西找到了撒哈拉磷礦公司的工作,先飛去了撒哈拉,在那里等著三毛。

1973年,兩人就在撒哈拉沙漠阿雍小鎮結了婚,然后荷西向三毛奉獻上自己的結婚禮物,一副完整的駱駝骷髏。

三毛說,這是最豪華的禮物。

荷西是真懂三毛的心。

就這樣,夫妻倆在沙漠里開始共同生活。

兩人相依相偎,白手成家,把一個粗陋的沙漠小屋打造成了一個王子公主住的城堡,一座國王的宮殿。

此時的三毛是曾經滄海,歷經滄桑,跟荷西在一起的日子,卻是單純至極,這才是一種繁華落盡的靜美。

雄壯的撒哈拉,豪闊的撒哈拉,見證了三毛和荷西的愛情。

風景,是鐫刻在前世記憶里的鄉愁,而愛情,則是書寫在美麗風景旁無聲的相濡以沫。

兩者相互映襯,相互成就。

三毛說:

我從來沒有熱烈的愛過荷西,可是,跟荷西結婚,我卻一樣感到舒適,事實證明,我的這個決定是對的。

平淡的愛情,就像一道家常的菜肴,舒適熨帖,是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愛情若是不落入平凡的生活,是不會長久的。

年輕時的愛情,轟轟烈烈,驚天動地;人到中年以后,卻發現,原來愛情不需要表白,語言相比于沉默相守,太過蒼白。

深愛著,不說愛,這是愛情最為動人的姿態。

三毛在1974年的4月的家信中說:

我不能說我十分地愛荷西,但是跟了這樣的人,應該沒有抱怨了,他是個像男人的人,不會體貼,但他不說,他做,肯負責,我不要求更多了。

六年的等待,六年的相守,雖然沙漠中物質匱乏,生活貧瘠,但是三毛和荷西浪漫旖旎的婚姻風光讓三毛的心徹底靜了下來,兩人在沙漠中度過了一生中最快活的時光。

三毛守著愛人,守著沙漠,本身也變成了沙漠的一道風景,和諧安然。

這種和諧最終成就了三毛一生的美好,也成就了她的《撒哈拉的故事》。

三毛和荷西也因為相濡以沫的愛情,彼此變得更好。三毛的善良、聰慧、單純、真誠,在這段沙漠生活中被盡情激發出來。

這一時期的三毛最美麗。

1979年7月30日,荷西下海撲魚,潛進海底后,便再也沒有浮上來。

愛之深,憶之切。

就因為三毛和荷西在一起的生活太過美好,所以,失去時才倍感傷心。

荷西的離去,讓三毛變成了離群的大雁,失去了陽光般的豁達、銀鈴般的歡笑,失去了一切生的美好。

從此三毛活著,只是行尸走肉。

4.愛的羅生門:王洛賓

關于三毛和王洛賓之間的故事,有兩個版本,有一個王洛賓的版本。

王洛賓的朋友都說,三毛愛上了王洛賓,曾專門來大陸逼婚王洛賓,但因為王洛賓的婉言拒絕,三毛最終黯然離去。

這個故事還有一個三毛朋友的版本。

三毛從朋友處聽到王洛賓的故事,對西部歌王心生向往,特意來到大陸看望他,見面之后三毛卻非常失望,因為王洛賓家里,擠滿了媒體記者和當地的領導干部,鎂光燈一直在閃。

王洛賓太會炒作,他利用了三毛的名氣。

這讓三毛很失望,她原本只是想單獨和王洛賓聊聊的。

后來據說,王洛賓不給她吃飯喝水,還叫她拿出錢來,說她至少有一個億。

三毛嚇得發抖,后來,腎病犯了,王洛賓不讓她看醫生。后來,三毛終于找機會逃了出去。

這是三毛朋友的版本。

哪怕沒有這些羅生門,三毛和王洛賓也沒有可能。

不知為什麼,我傾向于相信三毛朋友的版本,三毛根本沒有愛上王洛賓。對這個老人,她有的只是敬佩和感動。

王洛賓會錯意表錯情了。

至于三毛讓王洛賓給自己買房子更是無中生有;而王洛賓逼迫三毛拿出錢來可能也是出于好事者的造謠生事。

大眾太渴望故事了。

三毛本來就是一個傳奇人物,她一向特立獨行,在她斑斕生輝的人生履歷上,再涂抹一個她和王洛賓的忘年戀,也比較符合大眾夸張的想象。

而且三毛說:我要做我自己,不在乎別人怎麼看。

而且她和王洛賓相差三十多歲的忘年戀多麼符合三毛的性格呀。

但其實,這都是出于大眾的想象,并不真實。

恰恰相反,三毛最后的愛戀是另一個男人,他就是比三毛小17歲的小熊眭澔平。

5.愛的生離死別:眭澔平

1991年1月4日,三毛在台北榮總醫院衛生間用絲襪自縊身亡。

前一天,她給好朋友眭澔平打了兩通電話,可惜的是,此時好友不在台北,電話沒能接通;在此前眭澔平來醫院探望時,三毛寫了最后一封信夾進了自己的劇本《滾滾紅塵》。

獨出心裁的三毛把信夾在了男女主角生離死別的一場戲中。

因此三毛的最后一通電話,最后一封信都是留給眭澔平的。這也給兩人的關系蒙上了一層朦朧的面紗,讓人產生無限遐想。

1990年,三毛創造了自己這一生唯一一個劇本《滾滾紅塵》。講述了女作家沈韶華與汪精衛偽政府管員章能才的愛情故事,演繹了一部亂世傳奇。該片上映之后,在港台媒體界掀起美化漢奸的質疑,在社會上爆發軒然大波。跟后來李安拍攝《色戒》一樣引起巨大的爭議。

最終該片獲得第27屆台灣電影金馬獎多項大獎,唯獨三毛沒有獲得最佳編劇獎。

有人說,這部影片是三毛的感情自傳:愛上一個不該愛的男人。

到底誰是那個不該愛的男人?

每個人可能都有自己的答案。

而我的猜測是眭澔平。

三毛寫給眭澔平的最后一封信是這樣的:

小熊,我走了,這一回是真的。

站在敦煌「飛天」的時候,澔平,我要想你。

如果不是自制心太強,小熊,你也知道,我那批三百七十五把鑰匙會有一百把交給誰……

最后落款是:愛人 三毛

表面上看,三毛和眭澔平是忘年之交,是無話不談的朋友,兩人脾氣、秉性、愛好均十分投緣,彼此引對方為知己。

三毛叫眭澔平為小熊,她這樣對他說過:

在歐美國家,每個小寶寶出生2后,床前都會放上一只玩具小熊,它將陪伴孩子們成長,永遠給孩子最貼心的的溫暖。每個人都有一只,一生都不變。

在《最后一封信》中眭澔平一字一句解釋了三毛寫給自己得最后一封信的含義,不過是欲蓋彌彰。

我的理解是,三毛和眭澔平之間產生了男女戀情。

三毛總是愛上要麼比自己大、要麼比自己小的男人,總之,《滾滾紅塵》中表達的「愛上不該愛的男人」仿佛是三毛的宿命。

德國教師比三毛大21歲,荷西比三毛小8歲,王洛賓比三毛大三十多歲,眭澔平比三毛小17歲……

這一長串名單一直在訴說著一個事實:愛上一個不該愛的男人。

三毛姐姐說過,三毛這一生,總有些沒辦法得到的東西,一直存在著遺憾。

那個死在三毛懷里的德國未婚夫,年紀輕輕沉入海底的荷西,還有比自己小17歲的眭澔平……三毛在人世間沒辦法得到的東西太多太多。

最后,她累了。

她選擇去往另一個世界,在那個世界更自由,可以隨心所欲。

有一個深夜,她跟父母談話,她突然說:

如果選擇了自己結束生命這條路,你們也要想得明白,因為在我那將是一個更幸福的歸宿。

參透了生死的三毛,不是求生,而是求死。對三毛來說,死亡最終成為一個更好的解脫。

6.寫在最后

為什麼流浪?流浪遠方

為了夢中的橄欖樹!

三毛父親陳嗣慶說:

我女兒常說,生命不在于長短,而在于是否痛快地活過。我想這個說法也就是:確實掌握人生的意義而生活。在這點上,我雖然心痛她的燃燒,可是同意。

三毛一生,都在追求真愛,要麼在追求真愛的路上。

她精彩的一生,讓她一輩子熊熊燃燒,肉體之死不會冷卻滾燙的靈魂。

因為死不是生命的終結,死不過是生的歷程。

夢中的橄欖樹,已然長成茂密的森林。風吹過,枝葉婆娑,每一片樹葉都在訴說著一句話:三毛永遠活在我們心里,因為真正的生命不會消失,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森林。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