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絳說:「我與誰都不爭,和誰爭我都不屑。簡樸的生活、高貴的靈魂,是人生的至高境界。」
她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正是她不爭不搶,看淡名利,才讓她此生活得如此通透,日子過的十分順心,書寫出了不朽的人生。
在我們人生字典里,紛擾最多的一個字就是:爭。
爭得越多,得到的反而越少。
爭得越多,身邊的人越相繼離去。
唯有不爭,才是正確的相處之道。
父母面前不爭輸贏,是孝順
生活中我們與父母難免會爭吵,因為兩代人的成長環境大不相同,如果我們試圖去說服父母,非要在父母面前爭個輸贏,最終傷的是父母的心。
不與父母爭對錯,才能把日子過得舒適又溫暖。
我朋友母親非常節儉,買菜貪便宜,買不新鮮的食材,甚至買死魚回家。
還經常收拾剩飯剩菜,有時變質了都舍不得丟掉,還認為放在冰箱的東西不會變質。
朋友非常苦惱,經常跟他媽爭辯,告訴她吃這些會致癌,對身體不好,到時花的錢比你省得錢多得多。
他母親從來也不聽他的,認為這麼多年她這樣吃也沒出問題。
朋友因此非常氣惱,與母親爭吵不斷。
后來朋友終于想通了,不與母親爭了,直接自己買菜,不給母親買菜的機會,變質的東西也直接丟掉。
他開始明白母親那一輩是苦過來的,見不得糧食的浪費,有些固執沒辦法更正。
確實,兩代人認知不同,很難改變其觀念,表面上這次贏了,實際上父母依舊沒有聽你的,反而最后造成家庭不和。
與父母講不通的道理,要學會閉嘴。
還記得多年前,我與母親因一件小事吵架,我說了母親幾句,最后我贏了,但沒想到我無意的幾句話卻傷害了她,傍晚母親離家出走了。
那時我突然明白家不是講理的地方,為人父母非常在意自己兒女的看法。
在父母面前不必爭個輸贏,不是所有的事情非黑即白。
學會示弱,少一些較真,必要的時候裝糊涂,反而能更好的維護家庭關系。
這樣既保全了父母的顏面,也避免了爭吵。
正如《禮記》中說:「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
家事無對錯,只有和不和。
不與父母爭輸贏,學會討父母開心,是一種孝順。
愛人面前不爭對錯,是幸福
《辛普森一家》里有句話說的好:
「如果你太好勝,永遠都不會快樂的。」
這句話在婚姻中尤為重要,夫妻雙方如果常爭對錯,無論哪一方贏了,都不會開心,反而會傷害感情。
有一次,楊絳和錢鍾書兩人坐輪船出國,途中因為一個法文「bon」的讀音問題,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
楊絳認為錢鍾書讀得有鄉音,錢鍾書不服,結果兩人你一句我一句的吵了起來。
最后他們找來一個會英語的法國太太來評斷,結果證明楊絳是對的,錢鍾書口音有問題,這才停止吵鬧。
楊絳后來回憶說道:「雖然那次我爭贏了,但是我卻一點都不開心。」
在伴侶面前爭對錯,沒有贏家。
世界上不是所有事情,都要講是非對錯。
在愛人面前如果爭對錯,則會贏了道理,丟了感情。
想要婚姻過得幸福,千萬不要與愛人爭對錯,因為最終消耗的是雙方的熱情。
饒平如在《平如海棠》里說:「美棠總愛挑他的毛病,還常埋怨道,說他生活不能自理,不會燒菜做飯,任何家務事都不會做,就是一個書呆子。」
平如雖然聽著很不舒服,但他從不和妻子美棠爭論。
有一次兩人因為一件瑣事吵架,平如摔了一個熱水壺,結果把美棠嚇哭了。
平如知道如果再這樣吵下去,勢必會傷害夫妻的感情,不如裝糊涂,就此打住。
在愛人面前一半清醒,一半糊涂,是一種智慧。
在愛情里,凡是喜歡爭對錯的夫妻,最終都散了。
而懂得適時讓步,相互低頭的夫妻,都走到了白頭。
多一些理解,多一份包容,少一些紛爭,才能讓感情更加的持久。
好的婚姻應是相互體諒,懂得退讓,互相溫暖。
不與愛人爭對錯,是婚姻中的必修課。
朋友面前不爭高低,是睿智
蔡瀾是金庸生前摯友之一,兩人同倪匡、黃沾被稱為「香港四大才子」。
但蔡瀾并不喜歡這個名號,認為自己配不上:「怎麼能把我與金庸先生并列呢?在他面前我只是個小混混。」
但事實蔡瀾才華卓越,見識廣博,他為人十分謙虛、低調,哪怕有機會,也從來不炫耀,不跟朋友爭高低。
金庸先生也比他有錢,但他從不嫉妒眼紅。
朋友是因為志趣相投,或談得來才成為朋友,而這個世界能懂你的人很少,所謂千金易得,知己難求。
在生活中少和朋友爭高低,爭贏了,友情沒了,得不償失。
還記得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吃飯,發現她老公自己開了一家公司,還買房買車了。
對比自己,還在租房,回到家我就與老公吵了一架,晚上自己躺在床上淚流滿面。
后來我才意識到自己與朋友比較了,本想爭個高低,結果輸了。
也許你的工資沒有朋友高,工作沒有朋友體面,但是你的壓力也沒有朋友那麼大,你過得簡單且幸福呀。
也許你的房子沒有朋友家大,但家庭的溫馨與房子大小無關,要知道你的家人都很溫暖,你的孩子很可愛。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勢與劣勢。
凡是想要與朋友爭一爭,處處想要表現得比朋友過得好,其實是無意義的較真,這樣做,只會你身邊的朋友會越來越少。
真正的友誼,互相搭台,彼此成就。
我看你過得好,我很開心,看你過得不好,我拉你一把。
而非去比較,我們可以朝著更高的目標去前進,或把朋友當航向標,但最愚蠢的做法就是要分個高低。
《道德經》最后一句總結道:
「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為而不爭。」
所謂天道即是人道,而人道即是為人處世。
而為人處世,不爭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父母面前不爭輸贏,親情更融洽;
愛人面前不爭對錯,婚姻更持久;
朋友面前不爭高低,相處更愉快。
愿你對待親近之人,不爭輸贏,活得睿智而通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