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一句話說:「在這個世界上,沒有人能困住你,只有你能困住自己。」
深以為然,人生中困擾我們所有問題,本質上都是心的問題。
唯有修煉好這顆心,才能在這紛擾多變的世界活得自在坦然。
心氣平
有人說:「世界的好與壞,完全取決于你的內心。
若你的內心充滿陽光,那世界就是絢麗多姿的;
若你的內心布滿陰云,那世界就是黑暗無比的。」
人生的諸多煩惱,都源于心態消極。平和心態,換一個角度看待問題,才會豁然開朗,遇見更多美好。
有這樣一則真人勵志故事。
有一個叫塞爾瑪的美國年輕女孩,跟隨丈夫從軍。
部隊駐扎在沙漠地帶,住的是鐵皮房,當地氣候炎熱,在仙人掌的陰影下,氣溫也高達40℃。
后來,丈夫奉命遠征,只留下塞爾瑪孤身一人,再加上語言不通,沒有朋友,她整天愁眉不展,度日如年。
難過之際,便寫信給父母,希望回家。
久盼的回信終于到了,雖然只有短短的一行字,卻影響了塞爾瑪的一生:
「兩個人同時從牢房的鐵窗口望出去,一個人看到泥土,一個人看到了繁星。」
塞爾瑪一開始沒有讀懂,反復琢磨后,終于明白了父母的用心良苦,于是他決定走出沙漠尋找自己的星星。
塞爾瑪開始學當地的語言,并主動和他們打交道。她發現當地人都很好客、熱情,還把舍不得賣給游客的陶瓷紡織品送給塞爾瑪做禮物,慢慢地他們都成了塞爾瑪的朋友。
閑來無事,塞爾瑪便研究沙漠中的仙人掌,驚奇發現仙人掌千姿百態,不禁沉醉著迷;掌握土撥鼠的生活習性;觀賞沙漠的日出日落、海市蜃樓……
兩年后,塞爾瑪回到美國,把這一親身經歷寫成了一本書,叫做《快樂的城堡》,一經問世,引起了很大關注,還成為了暢銷書。
人生坎坎,潮起潮落。
我們無法把控周圍的環境和他人的存在,卻可以把控自己的內心。
與其抱怨生活,發泄不滿,影響心情,不如平和心態,以積極樂觀的心態面對生活的紛紛擾擾。
想起一段話:「這個世界的模樣,取決于你的心態。」
你若悲觀,即使身處繁華,也會黯然神傷;你若樂觀,即使身處逆境,也會悠然自得。
修煉一顆平和之心,轉變心態,樂觀應對,唯有如此,才能盡快走出痛苦的泥潭,迎接新生活。
心放寬
李斯在《諫逐客書》中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泰山不舍棄任何微小的土壤,所以才能那樣高大;河海不排斥任何細流,所以才能那樣的深廣。
一個人胸懷寬廣,才能包容萬事萬物,進而擔其大任,成就大業。
春秋戰國時期,各諸侯國戰亂不斷。楚莊王平定戰亂后,大宴群臣,并讓自己最寵愛的許姬獻舞。
忽然一陣疾風吹滅了宴席上所有的蠟燭,殿堂一片漆黑。
這時,有位將領一把拉住許姬,對她動手動腳。
許姬拼命掙扎,脫身后順手扯下將領的帽纓,跑到楚莊王身邊,讓楚莊王把蠟燭點上,看誰頭上沒帽纓,抓住這個無禮之人。
楚莊王并沒有這樣做,而是大聲說:「寡人今日設宴,與諸位務要盡歡而散。現請諸位都去掉帽纓,以便更加盡興飲酒。」
群臣聽后歡呼雀躍,紛紛取下頭上的帽纓,蠟燭點亮后,君臣盡興而散。
七年后,楚莊王伐鄭,一名戰將主動率軍開路,戰將一路披荊斬將,奮勇殺敵,還在楚莊王遇險時奮不顧身救下了他。
戰后,楚莊王要重賞唐狡,他卻拒絕了,楚莊王不理解。
唐狡說自己就是七年前宴會上的無禮之人,今日此舉全為報當年不究之恩。
古語有云:「唯寬可以容人,唯厚可以載物。」
正是楚莊王心胸開闊,諒人之過,善解人意,才能夠成為春秋五霸之一。
歷史上因寬容大度而大有作為的人,不勝枚舉:
春秋的齊桓公,寬容曾射殺自己的管仲,重用他為宰相,最終成就大業;
三國的曹操,寬容曾辱罵自己的謀士陳琳,不計前嫌,納入麾下,為曹操立下不少功勞;
唐朝的狄仁杰,寬容曾誣告自己的小人,得到武則天的賞識,提拔他做了宰相。
寬恕他人,看似是自己吃了大虧,實則是給自己鋪路。
寬恕他人,是一種品德高尚的修養,更是一種難能可貴的格局。
修煉一顆寬容之心,放寬心態,寬旁人之閑言,容他人之詆毀,唯有如此,才能容他人所不能容,成他人所不能成。
心欲少
柳宗元有一篇文章叫《大鯨》。
南海有一種大鯨,體型龐大,食大魚為生,每次追逐大魚都會掀起滔天巨浪。它一張口就吞下了數十條像船一樣大的魚。
大鯨跟著魚群一直往淺灘游去,當海水開始退潮,他仍然緊追不放、貪食不停,想將更多的魚吞進肚中,最終海水退去,它擱置在淺灘上,因無法呼吸,死掉了。
古人云:縱欲之樂,憂患隨焉。
欲求不滿,這是人之本能。
若不懂得節制,任其放縱,欲望就會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最終將自己吞噬。
只有精減欲望,對外物不渴求、不占有,才能活得愜意自在,幸福快樂。
明朝有個大官叫薛瑄,他位居高位,卻過得十分清廉。
薛瑄畫像
他住的房子狹小簡陋,甚至連個像樣的窗戶都沒有。
有人不解地問他:「你做了那麼多年的大官,家里連個像樣的家具都沒有,窮成這樣,還每天樂呵呵的,你咋就不知道愁呢?」
薛瑄聽后笑了笑說:「雖然我住的地方簡陋,我卻過得心安,無憂無慮。
而那些貪婪的人,雖然房子比我大,裝修也豪華,但他們每天為升官發愁,為積累財富發愁,過得并不心安。那你說,究竟哪個過得幸福呢?」
莊子在《逍遙游》里寫道:「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鼴鼠飲河,不過滿腹。」
生活不需要過多的物質,夠用就好,一味索取,人生反受其累。
孟子有云:「養心莫善于寡欲。」
修煉一顆少欲之心,少私寡欲,不奢靡浮華,不過度渴求,那麼每天都是皓月當空、霽月清風。
南懷瑾先生曾說:「在生活中修行,在修行中生活。」
人生本就是一場艱辛的修行,所有的磨難,都是為了修煉我們的內心。
修煉平和心,轉變心態,不抱怨,才能逢山開路,苦中作樂;
修煉寬容心,放寬心態,不計較,才能擔此大任,有所作為;
修煉少欲心,減少心欲,不奢靡,才能怡然自得,酣然入夢。
與朋友們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