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賢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為「有情」。拋開動物不說,我們人類的情感其實是極其豐富與細膩的。人與人之間也是因為了有了情感的鏈接,才發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最基本的三大情感,親情,愛情,友情,我們每個人都被這三大情感包圍著,由此便產生了一切語言和行為,這也許就是最根本的「動機」。
我們在感受到各種情感給我們帶來的幸福與快樂的同時,也同時感到了無限的煩惱與痛苦。比如自己與父母之間,與孩子之間,與伴侶之間,有親情,愛情的存在,讓我們倍感溫暖,同時又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而陷入煩惱之中。
正如有句話所說:「愛得越深,往往就傷害得越深。」「希望越大,往往就失望越大。」這就證明了,一切事物都是相對成立的。有正就一定會有反,有善就一定會有惡,有得也必有失。
究竟如何做,人生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沒有痛苦或者減少痛苦的發生呢?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不是阻止痛苦的發生,而是超越它,不受它的束縛。那些真正的「高手」,其實都很「無情」,不是絕情,沒有情感,而是它們已經超越了情感,凌駕于普通情感之上,自然會不受束縛了。
第一種表現就是對情感不執著。一切都是隨緣而來,隨緣而去。人生本來就是無常的。無論我們能夠在這個世界上生存多久,始終都會有離開它的一天。
在每一個生命階段,我們都會遇見不同的人,跟不同的人發生連接,產生情感。然而這都不是永恒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們就會慢慢的淡化,直至變為虛無。與其過分的執著于它,想要挽留于它,倒不如隨緣去看待它。
第二種表現,就是將「小我」轉變為「大我」,去除了自己的私心。
比如古代的岳飛,為了保家衛國,他放棄了在家中孝養侍奉父母,而去前線抗敵。本來是報父母的養育之恩,升華成了報效祖國的更大的恩情。
有得就必有失,忠孝不能兩全。這不是對父母的無情,而是把自我放下,把自己的小家放下,去保衛與成就全國千千萬萬的家庭。這又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