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如何知進退?楊絳先生的話擲地有聲:
「做人別得寸進尺,有些人就是要得罪,越早得罪越好,都是初次做人,誰該天生欠你?面子是個好東西,要給一些需要的人,對于挑戰你的底線,不懂得感恩,自私貪婪的人,要敢于翻臉。」
弱肉強食,適者生存,世道如此。
但我們還是從內心排斥,這殘酷的現實。
然而為人處世,若沒有點鋒芒,善良仁慈,往往會被當作軟弱好欺。
我們有植根于內心深處的教養,不貪,不占,不得寸進尺。
但不得不承認,教養這東西,不是人人都有。
有些人,無論和誰相處,都優先考慮對方的感受,不是出于病態心理的討好,而是出于自身教養,尊重對方。
但有些人的禮貌,周到,卻并不是出于教養,而是出于功利。
他認為重要的人,就謙恭有禮,不重要的,就嘲諷倨傲。用得著人朝前,用不著人朝后,這已不是沒禮貌,而是功利。
真正的教養,與出身、學歷都無關,是一種平等心,有做人的底線。
但很可惜,這世上,總有些人,在別人的善良忍讓中,臉皮越來越厚,得寸進尺,貪心不足。
他們善于鉆營,給個好臉就能猖狂。
所以楊絳先生以百歲的教訓,告誡我們,面子是個好東西,但要給有臉的人,對于不懂感恩,自私貪婪的人,要敢于翻臉。
人,不僅要學會包容,還要學會露鋒芒。
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要不怕得罪人,有敢于翻臉的勇氣和擔當。
因為忍到最后,舒服都給了旁人,委屈全給了自己,依然滿足不了貪婪,你又何需再容忍?
任何東西都有其限度,菩薩心腸和獅子力量,缺一不可。
若我們的善良,得不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那就收起自己的好意,露出自己的鋒芒。
因為人際關系,核心是互換,而不是奉獻。
當我們為別人著想時,對方也應該給予我們同等的體貼,你給我蜜糖,我報之以甘露,這才是良性循環。
否則,反而會慣壞不懂感恩的人。
要明白,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呢?
一個人若太在乎他人的感受,會活得很累。
我們得清楚,善良雖是人可貴的質量,但善良過了頭,就成了軟弱,就給了他人傷害你的資本。
這世上,能夠長久的善良,都不是無條件的給予。
感恩之心,并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人在一次次的尋求幫助和報答的過程中,慢慢形成的信念。
所以,聰明的做法,是有條件、有節制地幫助人,而不是讓這份善意,被當作理所當然,最后被辜負。
適度的冷漠,也是種保護色。
其實,成年人的世界,誰都不傻,那些小心思,小心機,又能真正瞞過誰呢?
區別只在于,有些人忍無可忍,直接翻臉;而有些人,懶得拆穿,不動聲色地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