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馬爾克斯《百年孤獨》:人類的熱鬧各有不同,但孤獨的底色大致相通
2023/04/13

《百年孤獨》是世界文學大師加西亞·馬爾克斯的代表作。

這部主題宏大的文學巨著,描寫了一段特殊的歷史背景下,加勒比海沿岸一個叫馬孔多的小鎮上,布恩迪亞家族七代人的傳奇故事。

馬爾克斯在這部作品中創造了一種新的「魔幻現實主義」的寫法,就連后來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都說: 「在馬爾克斯這里,我只是一個小學生。」

這部文學作品將神話傳說、民間故事、宗教典故等神秘因素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讓讀者在現實與虛幻之間不停穿梭,體會到了一個瑰麗的想象世界。

也因此成為了現當代最重要的經典文學作品之一。

許多人都說《百年孤獨》非常難讀,其中紛繁復雜的人物關系,冗長難讀的各種人名,讓不少讀者望而卻步。

在讀這本書之前,我從朋友那里看到了這樣一張人物線索圖,在讀的過程中一邊理解,一邊通過這張圖去印證自己對于人物關系的把握,讀到最后人物關系都是清晰的。

今天這篇文章,我就來談一下自己對于這部經典文學的淺顯理解。

《百年孤獨》的誕生,反映了拉丁美洲一個世紀以來風云變幻的歷史,也反映了幾個世紀以來人性的歷史。

從這本文學著作中,我們既可以看到歷史,也可以理解人性,還能夠關照當下和現實。

百年孤獨史,也是拉美國家的風云變幻史

讀懂文學巨著的前提,是先要理解這本書創作時期的歷史背景。

馬爾克斯曾在《番石榴飄香》一書中曾說:「布恩迪亞家族是拉美歷史的翻版。」

讓我們回到當時的歷史。這本書描寫的是哥倫比亞 19 世紀到 20 世紀的社會圖景。

當時的拉美大陸先后經歷了自由派與保守派的各種紛爭,紛爭不斷,內ㄓㄢˋ頻發——據史料記載,在不到70年的時間里,拉美國家發生了27次內ㄓㄢˋ;

同時,拉美各國相繼獨立,獨裁、紛爭、ㄆㄨˋ政不斷,人民生活苦不堪言;

資本與跨國公司為了爭奪各自的利益,也紛紛入駐拉美,資本家成立各種公司,搶奪拉美的生產資料,在拉美進行產品傾銷,嚴重地破壞了當地原有的經濟形態;

隨著經濟形態的破壞,外來的文化也漸漸入侵了「馬孔多」這個小鎮。

而馬孔多鎮的居民,缺乏對外來文化與現代文明的理解,因此,在這樣水深火熱的背景之下,本民族的文化根基又被深刻地動搖了。

這也是馬爾克斯的隱憂。因為這個時候,拉美已經成為了西方人眼中覬覦的區域。

面對著壓迫、掠奪和歧視,馬爾克斯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禮上致辭的時候說到:

拉美不愿意,也沒有理由成為任他人擺布的棋子。

她除了希望自己保持在西半球的獨立自主地位,沒有任何不切實際的幻想。

雖然如此,面對壓迫、掠奪和歧視,我們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獸、瘟疫、饑餓、動亂,甚至數百年的ㄓㄢˋ爭,都不能削弱生命ㄓㄢˋ勝ㄙˇ亡的優勢。

到那時,任何人無權決定他人的生活或者ㄙˇ亡的方式;

到那時,愛情將成為千真萬確的現實,幸福將成為可能;

到那時,那些命中注定成為百年孤獨的家族,將最終得到在地球上永遠生存的第二次機會。

這是馬爾克斯對拉美這一百年命運的反思和深沉的憤懣,也是所有拉美人對于獨立自由與幸福的渴望與關切。

后來,在《番石榴飄香》這本書中,馬爾克斯也對《百年孤獨》說出了他的看法:

「孤獨的反義是團結。」

因此, 馬爾克斯是想通過這本書,來啟迪拉美的民眾,團結起來,為了民族文化與獨立自由而ㄓㄢˋ。

只有讀懂了這一點,才能從根本上理解這本書的宏大主題。

時代與地域的不同,并沒有改變人性的底色,是孤獨這一現實

這本書除了向我們展現了特殊時期的特殊歷史背景,還在宏大的時代與家國主題之下,細致地描寫了人性的欲望、糾纏與孤獨。

書中有一段話非常有名,馬爾克斯寫到:

無論走到哪里,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

唯有孤獨永恒。

馬爾克斯將人類底層的孤獨命運,波瀾不驚地表達了出來。

我們先來認識一下真實的馬爾克斯。

他1927年出生于哥倫比亞馬格達萊納海濱小鎮阿拉卡塔卡。

童年與外祖父母一起生活。1936年隨父母遷居蘇克雷。

他的父親有二十多個孩子,其中有15個是私生子。

他的母親非常博愛,對于私生子非但沒有排斥,還接到自己的家中來養。

馬爾克斯的祖父,也就是小說中奧雷里亞諾上校的原型,本身就有一個嗜好,就是不停地把金子融化,然后再把金子鑄造成小金魚,再融化,再鑄造,如此往復。

我們再來看《百年孤獨》中每一個角色,他們也都是孤獨的:

奧雷里亞諾上校,戎馬一生,最后靠在金屋里鍛造小金魚度過余生;

阿瑪蘭妲,因愛誤ㄕㄚ,被良心譴責了后半生,最后孤獨抱憾而ㄙˇ;

麗貝卡,離開未婚夫,謀ㄕㄚ了丈夫 ,最后在一間小屋里終老;

梅梅,因為專制的母親,與深愛的男人分開,生下私生子,卻只能在修道院里孤獨老去;

就連最得人心、最通透明事理的大家長,母親烏爾蘇拉,也是早早地失去了丈夫,一個人慢慢老去……

小說里的每一個人,都是隱忍的、可憐的、孤獨的。

孤獨,是每一個人物的人生底色。

史鐵生說:

人有三種根本的困境。

第一,人生來只能注定是自己,人生來注定是活在無數他人中間并且是無法與他人徹底溝通。這意味著孤獨。

第二,人生來就有欲望,人實現欲望的能力永遠趕不上他欲望的能力,這是一個永恒的距離。

第三,人生來不想ㄙˇ,可是人生來就是在走向ㄙˇ,這就意味著恐懼。上帝用這三種東西來折磨我們。不過有可能我們理解錯了,上帝原是要給我們三種獲得歡樂的機會。

在這里,孤獨,是第一困境。

大文豪巴爾扎克也認為:

孤獨就是空虛,精神和肉體對此感受到同樣的恐懼。

但即使如此恐懼,孤獨也不會自動消亡,因為孤獨就是人性的底色,我們只能直面孤獨。

用歷史關照現實,提醒我們不能忘掉,那些「被遺忘的孤獨」

當我們從這部文學巨著中跳出,來關照一下歷史與現實,每個國家,每個社會,每個人,又何嘗不是孤獨的呢?

每一個國家、社會和個人,又有誰不是從創傷和孤獨中成長起來呢?

但比國家和個人的孤獨更可怕的,則是「被遺忘的孤獨」。

還記得書中有這樣一個場景:

香蕉公司的員工罷工以后,小鎮發生了3000人以上的大屠ㄕㄚ,這場屠ㄕㄚ對許多人的傷害是致命的。

據歷史記載,小說中的這場大屠ㄕㄚ在哥倫比亞的歷史上是真實發生過的。

時間是1928年,地點就是馬爾克斯的故鄉。

小說中,這個場景真實地再現了,不過小說的表達非常魔幻,因為在那場大屠ㄕㄚ發生之后,突然下了連續幾年的大雨,似乎馬兒克斯想用這個隱喻告訴大家,幾年的陰雨會沖刷掉一切的歷史傷痛和過往的屈辱印記。

于是出現了一個可悲的結果,在連續幾年的大雨之后,人們真的迅速地遺忘了這次屠ㄕㄚ,就好像什麼都沒有發生過一樣。

當時的政府還發布公告告訴所有人,說根本沒有屠ㄕㄚ,那只是自由黨人惡意散播的謠言。

正如黑格爾那句話: 人類從歷史中學到的唯一的教訓,就是沒有從歷史中吸取到任何教訓。」

小說中的人們遺忘了這段歷史,遺忘了那段歷史之下的絕望的孤獨,還有刻在人心上的那種屈辱。

因此,在馬爾克斯那里,被遺忘的孤獨,是更悲哀、更深層次的孤獨。

這似乎也從另一個方面提醒我們,即使現在歲月靜好,但永遠也不能忘卻自己的民族和國家被欺侮的歷史,永遠要用歷史的反光鏡來提醒自己。

《百年孤獨》是宏大的,也是微妙的。

宏大是因為它將馬孔多小鎮「國家化」了,并將這個小鎮置身于一段獨特的歷史時期當中,向我們展示了一份獨特的世紀與家國的情懷;

然而《百年孤獨》又是微妙的, 因為它從每一個個體身上,都挖掘出了微小而又共通的人性——比如情欲、貪婪、隱忍、光明、卑劣等等。

魔幻與現實的交融,宏大與微妙的結合,讓《百年孤獨》不僅成為了一部影響了各國幾代作家的著作,更成為了一部可以直達每個人的內心,讓每個人都能從中獲得警醒的經典之作。

人類的熱鬧各有不同,但孤獨的感覺卻總是相通的。

當「工具高效」充斥著現代人的生活,「即時快捷致用」成為我們追求的目標,你會發現:

到最后,還是那些經歷過時間洗刷與沉淀的經典文學,更能夠滋養我們的人生,凈化我們的心靈。

《百年孤獨》值得去品味,不僅是因為它獲得過諾貝爾獎,更是因為作者馬爾克斯本人,是一位有著宏大家國情懷與強烈悲憫之心的作家。

他的思想、見地、情懷,我們沒有理由不去接近,不去敬仰。

就像馬爾克斯在自傳中寫到的一句話那樣,讓我們感動而又不斷陷入沉思: 「我年輕過,落魄過,幸福過,我對生活一往情深。」

希望每一位讀到《百年孤獨》的讀者,都能夠獲得內在的覺醒,通往某種自覺而光明的人生。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