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小說《遙遠的救世主》中,芮小丹第一次走進丁元英的住處的時候,被一種叫做簡潔的東西吸引住了,還有了一段著名的心里獨白。

海歸大佬丁元英的房間里,幾乎沒有任何裝飾性的東西,極其簡潔的色調給人沉靜的感受。

芮小丹想:

這人心事太多,腦子太復雜,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越是頭腦簡單的人,越是需要點綴和填充,而頭腦復雜的人則對簡潔有著特殊的要求。

頭腦越簡單,腦袋越貧瘠,人就需要用外在的東西來填充,甚至從外在的東西里獲得優越感,因為他所擁有的外在的東西而驕傲。

叔本華也說:

當一個人獨處時陪伴自己的,別人無法奪走的內在素質,比起財富和在他人心中的形象更加重要。因為財富所能滿足的只是人最基本的自然需求,而對我們真正的幸福卻沒有太大的幫助。

01

偉大的幸福論導師伊壁鳩魯將人的需要分為三類:

第一類:天生而必須的,比如吃飯、睡覺和取暖,這一類需要如果得到滿足,人就能活下去。

第二類:天生但不是必須的,比如[性.欲],就算得不到滿足,人也能活下去。

第三類:既不是天生的,也不是必須的,比如追求奢華的生活,追求生活的排場,追求鋪張的物質,追求輝煌的住處。

這一類需求,很多人都想要,往往越是內在貧瘠的人,就越想要獲得,因為外在的豐富,能夠遮擋住他內在的空虛。

第三類追求很難滿足,而且很多時候對真正的生活并不會有大的影響,其原因是就算這類需求永遠得不到滿足,人也能活下去,若要追求,便無窮無盡沒有盡頭。

所以叔本華看來,最明智的人,往往不會過多追求這些身外的東西,把有限的生命浪費在對這類對人的幸福沒有根本影響的事物上,在滿足天生的需求后,就全身心尋求內在的東西,而不是滿足外在的欲望。

因為影響人幸福的根本因素,在自己的內心,一個人內心對世界有怎樣的理解,他生活的世界就是什麼樣的,假如一個人心里全是那些可有可無的東西,當那些東西得不到滿足的時候,他勢必會覺得痛苦。

像這樣的人,多不勝數,你只需往身邊瞅一瞅,也許就能看見很多。

反之,假如一個人內心平靜、豐盈,那麼就算食不果腹,過著別人看來貧苦不堪的生活,他也不會因此而煩惱。

像這樣的人,不多,但是也有。

孔子的諸多弟子之中,孔子最喜歡顏回,顏回也最窮,孔子說:「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所以,當人天生而基本的需求得到滿足之后,真正的幸福,與一個人是否坐擁百萬,并無太大關系。

如若不然,幸福的典型都該是富人,而窮人絕無幸福的可能。

02

叔本華坦言:

一個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個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的內在素質。

可是人類這樣一個貧乏、欲求不滿的生物,對財富有近乎崇拜的尊重,這種尊重比對其他任何東西的尊重都要更真誠,也要更狂熱,甚至連權力和名聲,有時候也只是獲取財富的工具。

為了錢,人可以拋棄任何東西,比如《變形記》里,格里高利在變成甲蟲之后,就是這樣被父母親人拋棄的,又比如《大亨小傳》當中,很多人就是這樣拋棄基本道德的,哲學教授也是這樣拋棄哲學,很多寫作的人也是這樣拋棄真正的藝術品的。

現在一幅畫價值動輒上億的梵高,在年輕的時候曾做過畫商,給客人推銷過畫作。

領導告訴他,你要推銷那些人家愿意買的作品,不管它是不是真正的藝術品,只要出價高就可以了。

梵高說:我們怎能出售毫無價值的東西來牟取高利?

他不能為了錢,就放棄了對真正的藝術品的尊重,他的內心不允許他這樣,他記得一句話:

一個能舍棄欲望的人,方才能做到志潔行廉。人活著,不僅要做一個誠實的、幸福的人,還要做出一些崇高的事情,不要被庸俗的生活羈絆。

于是,梵高就不再賣畫,而是離開了。

和梵高不一樣,之前我在某個城市看到一個場景,大概是商家為了推銷房子,隱瞞欺騙客戶購買,結果房子各種問題,很多人就堵在房產店的門口,要求退房,我在那個城市呆了幾天,連續路過幾次,這些都都在堵著,可是店里面空無一人,門已經鎖了。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因為錢太重要了,甚至超過了良心和道德。

可是用錢偽裝起來的人生,充其量也只是暴發富,在錢上找到無與倫比的優越感,實際上內在一片荒蕪。

03

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你餓了的時候,錢可以給你買吃的,冷了的時候,錢可以給你買穿的,生病的時候,有錢才可以治病。

更重要的是,在某些場合,錢可以讓你有面子啊,讓你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就算不是這樣,也不會成為反面窮苦的教材。

錢能帶來很多安全感,對很多人來說,這無可置疑。

但是這種通過錢得到的安全感,并不可靠,因為除了我們自身之外,人的運氣隨時都在發生變化,而就大多數人而言,外在的東西,你不繼續努力獲取,它就會失去。

一想到隨時都會失去,人就會焦慮,就會更加努力地想要抓住。

你努力賺錢,就是想以后生病了有錢看病,可是你多半就是在賺錢的時候把自己搞病了的。

你覺得有了一百萬,就可以干自己想干的事情了,那時候就可以幸福了,可是當你真正有了的時候,又發現那根本不夠怎麼花。

你覺得穿上美麗的衣服就是幸福,可是晚上睡覺,還要脫下來呢,那時候怎麼辦?

所以外在的東西,變化萬千,就在于這點,欲望沒有盡頭,追求就永無止境,拼搏的命,就不可能改變。

等到老了,才發現自己一生過得忙碌不堪,真正幸福的時候,卻沒有多少。

錢為什麼重要?因為生活需要它。

這是變不了的事實,但錢不可能帶給人真正的安全感和幸福,也是不可變更的事實。

04

前幾年有個詞語叫做「生存」焦慮,人們為自己的生存擔憂,實際上,本質就是由于沒有安全感,而那種安全感,并不是從內心獲得的,而是從外在得到的。

外在得到的東西,終究不是屬于你一個人的,今天屬于你,明天可能就屬于別人。

叔本華說:

如果一個人最初就有豐厚的財產,能夠真正獨立自主地生活,就是一種十分珍貴的條件,因為這樣一來,他就能擺脫人生的匱乏和辛勞,而從大眾的苦役之中解脫出來。

在叔本華眼里,這類人是得到命運眷顧的人,是真正自由的人。

叔本華自己就是這樣的人,他是富商的兒子,繼承了豐厚的財產,后期投入哲學研究,不管成功不成功,都不會有后顧之憂。

可這世間,并不是人人都這麼幸運,絕大多數人都是與之相反的樣子,生在一般的家庭,不會有豐厚的財產,一切都要靠自己努力。

很多吃過沒錢的苦的人,就拼命想要賺錢,以為有了錢,自己就能幸福,就能活得自在。

可是錢多少才算夠了呢?這并沒有一個標準,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標準,內心越是豐富,越是個性杰出,在物質上的標準,就月地,就像蘇格拉底,走在大街上,看到無數奢華的東西,他并不像很多人那樣抱怨,這麼多好東西,可是都不是我的。

蘇格拉底只是由衷地感嘆:有這麼多東西是我不需要的啊。

穿的衣服有了,吃的東西有了,住的地方也有了,其他的,確實不需要啥了。

04

伊壁鳩魯一生都在研究一個問題:怎麼樣才能幸福地生活?

他開辦了一個傳授幸福的學校,專門教人如何幸福地生活,伊壁鳩魯覺得,很多人在追求幸福生活的三大誤區。

第一個誤區:過于關注愛,而忽略了自身。

伊壁鳩魯發現,一個人如果過于關注愛,就會出現妒忌、誤會和痛苦,所以他覺得對待親密關系,應該有一顆平常心,抱著那種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態度,用更多的時間關注自己的內心,找到自己內心的平靜。

第二個誤區:執著于金錢,金錢就束縛住了人。

伊壁鳩魯發現,人們為了一份好的工作千辛萬苦,為了更多的錢拼命努力,可是因此而來的是更多的痛苦,旁人的妒忌,同時的誹謗,甚至還委屈了自己的內心。

這不僅不是幸福之道,反而有礙于幸福。

所以他覺得,我們需要的不是很多的錢,而是足夠自己生活的錢,還有一份能帶給自己快樂的工作。

第三個誤區:人們迷戀的奢侈,大多不必要。

一個漂亮的家,一身貴氣好看的衣服,一輛令人羨慕的車。

可是伊壁鳩魯發現,人們對這些東西的追求背后,其實都含有一樣東西,平和的幸福。

但平和,又只有通過完善自己的內在才能得到。

可是為什麼還要追求奢華呢?因為奢華能帶來短暫的滿足,擁有這些東西讓人擁有安全感,所以嘗到一點甜頭之后,就愈加拼命。

可是真正智慧的人,往往容易發現這個騙局只會把人引進沒有盡頭的努力和競爭之中,永無寧日。

不難發現,伊壁鳩魯的這三點發現,都與一個人的內在有關,內在越貧乏,越需要外在的東西來填充,反之,自身就是圓滿,自身就是自在,除了最基本的需要,多余的東西反而成了負擔。

如果覺得是負擔了,也就不會拼命追求了。

05

在物質和金錢上,叔本華也覺得,物質和金錢,只是生活的工具。

有了這些工具,人就可以很好地生活,但是如何使用這些工具來獲得幸福,還是內在的事情。

工具本身是好的,至少沒有什麼壞處,但是一個人如果執著于工具本身,就本末倒置了。

你本來是為了幸福去努力工作的,結果後來只看到了這些工具,那就永遠得不到真正的幸福了,就算找到了,那也只是欲望得到滿足之后的短暫的短暫刺激。

我最喜歡的幾個人,隱居后的陶淵明,蘇東坡,瓦爾登湖的梭羅,光著腳在大街上與人討論什麼是真理的蘇格拉底,在我看來,他們都是幸福的,而且這種幸福,都不是因為外在的東西帶來的,而是因為他們內在的平和和豐富。

陶淵明隱居后,可以說是很窮的,他喜歡喝酒,可是窮得經常喝不起。

在《五柳先生傳》里說,親朋招待他的時候,他就痛痛快快地喝,喝醉了就睡。

就這樣一個人,家里的濁酒剛熟,就迫不及待用頭巾漉酒喝,和人在屋外的花叢中對飲。

這種幸福,內在不夠平和和豐富,是可望不可即的。

蘇東坡被流放到儋州,也是窮困潦倒,可是農人送他一個西瓜,他就高高興興,又唱又笑。

而梭羅呢,瓦爾登湖邊造房子的時候,干活多累,收益還不多,但是他干得高高興興,房子蓋好了,連小動物進屋來,他都仔仔細細觀察,說家里來客人了。

再說蘇格拉底,一年到頭就傳一件衣服,有時候還赤腳走路,可是他說自己一生幸福得要命,就連天底下最幸福的人大概也就是這個樣子了。

用叔本華的話來說,就是,「一個人的幸福,乃至他的整個生存方式,最根本的就在于他自身內在的素質,這種內在的素質決定了一個人能否獲得內心的幸福,而外在之物,只能間接地影響人的幸福。

無法從內心獲得幸福的人,就只有通過外在的東西,為自己營造一個看似幸福的假象。

06

楊絳先生說:「人活著,不一定是為了享受。」

但人活著,一定是為了幸福。

只不過,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有人獻身藝術,追求藝術就讓他幸福,就像福樓拜說的「藝術廣大至極,足以占據一生。」

有人渴望智慧,于是獻身思考,就像蘇格拉底,就像第歐根尼,靠近真理讓他們覺得幸福。

而除了這些人之外,廣大的人要求的幸福,則更為具體,努力工作,拼搏向上,是為了幸福,只是很多人因為內在不夠豐富,容易被外在的東西占據,就只看到了外在。

但我相信,人們不管追求什麼,都是為了獲得幸福,努力工作不是為了錢,而是錢能帶來的幸福,獲取名聲不是喜歡看一群人鼓掌,而是名聲帶來的幸福。

但是別忘了,幸福在你自己,不在外面。

別忘了像叔本華說的:

智者,總是享受著自己的生命,

享受著自己的閑暇時間。

而那些愚不可耐的人總是害怕空閑,

害怕空閑帶給自己的無聊,

所以總是給自己找些低級趣味的游戲,

給自己一點暫時的快感。

你本身才是幸福的根源,通過外物獲得的幸福,終究只是短暫的幻夢,就像泡沫,雖然看起來美輪美奐,但經不起時間的考驗。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
領導這樣對你,就是不喜歡你了,別再賣力工作了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