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1873年3月19日,托爾斯泰伯爵夫人喜出望外,因為她的丈夫終于重新拿起創作的筆,開始寫小說了。

《戰爭與和平》之后,托爾斯泰徹底出名了,可是他卻以一種狂熱的姿態去辦學校,搞教育。

但伯爵夫人覺得,托爾斯泰就應該寫作,搞其他的事情是浪費時間,為此她操碎了心。

1872年,托爾斯泰聽聞一個女子在得知情人背著自己另結新歡之后,一怒之下離家出走,最后撞向貨車自盡身亡,這件事給了托爾斯泰創作的靈感,于是就有了《安娜·卡列尼娜》的創作。

可是,《安娜·卡列尼娜》還沒創作完,托爾斯泰就遭遇了一場嚴重的精神危機,他厭倦了這一切,覺得一切都毫無意義,他想自盡。

有一天,他瘋了似的沖進屋子,將屋子內所有繩子全都收起來,將自己的獵槍也鎖起來,他怕自己忍不住上吊或者開槍自盡。

他功成名就,家庭幸福,身體健康,可是他卻覺得這一切都毫無價值,人生就是一場虛妄,幾十年的努力,在他看來也只是白費功夫,因為最后都是要死的。

死亡是人人都要面對的平等,而意義和價值則是少數靈魂追問的自由。

01

在俄國文學的兩座高峰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真正的「貧民」出身,而托爾斯泰則是當之無愧的貴族。

托爾斯泰的家族上,有隨侍亞歷山大大帝的人物,有七年戰爭中的將軍,有過許多頗有名氣的官員,也有過文學家和藝術家,而他的父親,有著中校軍銜。

母親家世顯赫,外祖父是退役的陸軍中將、軍區司令官。

托爾斯泰的母親繼承有2500英畝的土地,也就是一萬五千多畝。這些土地,一半是肥沃的天地,一半是茂密的森林。

而這些,只是母親繼承來的財產。

1828年9月9日,托爾斯泰出生,他一出生,就是當之無愧的「富二代」,家里有幾百個農奴替他勞動,有著別人幾輩子都奮斗不來的身份地位。

兩歲的時候,母親去世,但對年幼的托爾斯泰而言,生活并沒有多大的改變。

他們兄弟姐妹一起玩耍,有傭人照顧著他們的一切生活,還有慈愛的父親。

在兄妹的眼里,托爾斯泰個性開朗,是個典型的樂天派,每次進入房間總是微笑著嚷著跳進來,時時可愛,時時溫柔。

每當被人欺負了,他就跑得遠遠的,偷偷哭,兄妹們問他:「怎麼啦?」

他哭著說:「大家都在欺負我。」

然后顫抖著肩膀掉眼淚。

童年的孩子,不知道美丑,不知道貧富。

漸漸長大了一點,每次照鏡子,托爾斯泰都對自己感到絕望,因為鏡子里的人長得太丑了,一個大而扁鼻子,一雙小眼睛深陷到骨頭縫里去,嘴唇厚得像兩根香腸。

他說:

像我這樣丑的人,幸福之神一定不會降臨到我身上,除非神能賜予奇跡,讓我變成美男子,否則別無他法。

有評論家說:

設計這張臉的,絕對不是希臘藝術之神,而是一個平凡的木匠,還偷工減料了。

02

在托爾斯泰眼里,大哥是個很厲害的人,想象力豐富,口才又好,長得還順眼。

最重要的是,還會教他們有趣的游戲。

那個盛夏,大哥告訴他們,「綠杖」是一根魔杖,長什麼樣子藏在哪里,沒人清楚,可他的確存在,而且魔杖上面刻有魔法文字。那些文字能告訴你,如何使世界上的人都變得幸福,沒有戰爭,沒有怨懟,不會生病,世界一片安樂和諧。

他們一起去后山的森林里尋找魔杖,在后山跑來跑去,尋找著這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這就是他們的游戲。

八歲的時候,托爾斯泰第一次離開家鄉那個「樂園」,前往大城市莫斯科,在路上的時候,他搖手和別人打招呼,可是理他的人沒幾個,他看見的路人,都是一副冷漠的表情。

他看見了衣衫襤褸的乞丐,托爾斯泰全身顫抖,可他只能在胸前畫十字,給這些可憐的人祈禱。

到了莫斯科,他又發現,這里雖然人很多,但人與人之間都是陌生的,他們不會相互打招呼,哪怕是你的鄰居,也是陌生的。

1837年,父親因為中風去世,第二年,祖母跟著去世了,又一年,一直照顧他們的保姆又去世了。

死亡令人深思,令人恐懼,托爾斯泰臉上的笑容開始減少,常常對著天空獨自思考。

03

兄弟姐妹當中,托爾斯泰看起來既不聰明,學習也不認真,他也沒有大哥那麼好的想象力和口才。

他除了長得最丑,其他的都沒什麼特別的。

15歲,托爾斯泰報考大學,結果好幾門不及格。

1844年春天,他繼續補考,可是結果還是一塌糊涂,沒考上。

這年八月,終于獲準到東方語言系就讀,可是他懶得上學,經常逃課,升級考試又不及格,只能轉學法律,從一年級開始讀。

上課雖然不認真,但是看書倒是很積極,尤其喜歡盧梭的作品,《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社會契約論》《愛彌兒》《懺悔錄》等有一本算一本,他全都讀過。

愛屋及烏,他對盧梭這個人,也喜歡得不行,他將盧梭的肖像做成飾品掛在脖子上,帶著「盧梭」

去上學。

年歲日長,身上的煩惱也漸漸增多,生的煩惱,活的煩惱,死的煩惱,托爾斯泰有時候不得不去懺悔,可是一想到自己看過的書,他又無法相信「教義」的真實性。

托爾斯泰剛上了一年大學,他的兄長就以優異的成績畢業了,正準備回少時生活的故鄉。

托爾斯泰說:

「我也要回去。」

他對學校的教育已經不感興趣了,他要回到故鄉重新學習人生,要回去做一個令人尊敬的領主,改造家里的700個農奴,讓他們都得到幸福。

他在寫給姑母的信中說:

我要在田園實行我的新理想,我想我是天生適合田園的。

沒有人能阻礙我對使命的自覺,我也不希望有人阻礙我行善和愛善的理想。

姑母告訴他:

一個人要了解自己天職的意義,不是心血來潮或一天兩天就能悟出來的,這必須要經過幾次失敗。

你說要使農奴們得到幸福,可是要使自己幸福尚且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何況是讓別人幸福呢?

04

1847年,19歲的托爾斯泰回到了故鄉,開始改造農奴。

回到家里,托爾斯泰就制定了一系列的計劃,其中有一條是每周和農奴座談一次,檢討農莊內的規則是否妥當。

計劃有了,托爾斯泰就開始實行,他深入田間,和農奴們一起生活,但農奴翻著一張白眼看著他,仿佛說,你一個大少爺,裝什麼裝。

他又想起一個瘦弱貧窮還經常生病的老婆婆,托爾斯泰準備和老婆婆座談一下,他說,「您應該躺下來休息休息,否則您的病是不會好的。

聽見這話,老婆婆第一反應是,扯淡吧,這小子明明就是罵我不中用了,她回:「雖然您是領主,但請您客氣點!」

托爾斯泰繼續苦口婆心地勸老婆婆休息,他甚至建議老婆婆去療養院休息,沒想到老人大發雷霆,「你如果再叫我去療養院,我今晚就去自盡。」

老婆婆的兒子回來了,將托爾斯泰趕出家門,還罵他是惡魔。

身份和地位的差距,讓這兩個階級的人很難相互理解,明明是好意,卻得不到理解,托爾斯泰很憂郁,一連幾天都吃不下飯。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他不得不開始思考人生。

他又覺得,農奴之所以不理解他,是因為他們沒有知識,于是托爾斯泰開始辦教育,他要為孩子們建一所學校。

開學后,托爾斯泰老師開始上課,可是有農奴請求他,希望他快點關閉學校,停止教學,為啥呢?因為孩子們讀過書,就沒法好好種地了。

托爾斯泰又苦口婆心地勸,但還是沒有人聽他的,大家都說,農奴的兒子只有當農奴的份兒,書讀得再多也成不了貴族,而且讀了書,人就變得神氣起來,就不愿做農事了。

辦學又失敗了,托爾斯泰都快絕望了,他喝酒、打獵、賭博、打牌,開始用娛樂的方式忘記存在的痛苦。

他對哥哥說:「我已經完全沒有興趣當領主了。」

不知道該干什麼的托爾斯泰,又跟著哥哥去當兵,鎮壓少數民族的起義,維護當地的和平。

戰斗的時候,他很英勇,不戰斗的時候,他和其他士兵一樣,喝酒,賭博,還負了債。

托爾斯泰和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沒有沉迷其中,他抽時間思考,讀書,寫小說。

05

1852年7月,他完成了《童年》的寫作,將稿件寄給了《現代人》的主編,但是他并沒有用真名,而是另外取了一個筆名。

稿子被采用了,并開始連載。

彼時已經成名的作家屠格涅夫看了,贊嘆不已。

當時,托爾斯泰的妹妹就住在圣彼得堡,和屠格涅夫是鄰居,有一天,屠格涅夫拿著一本雜志,一臉高興地談論《童年》,不斷稱贊作者,還朗讀了其中一些段落。

《童年》的發表,讓托爾斯泰看見了人生的另一條路。

1854年,《少年》創作完成。

1857年,《青年》創作完成。

親臨戰場,見到了無數死亡,見過了無數悍不畏死的英雄,托爾斯泰寫了一系列的戰記。

一個熱愛思考的人,總不會心安理得地接受一切,而是對一切充滿懷疑,托爾斯泰開始思考戰爭和人性,他開始懷疑戰爭是否真的像對外宣傳的那樣正義。

後來他說:

這是非常可怕的,人類從來就沒有過,也不可能會有不以愛國為借口的戰爭。

任何戰爭,都打著愛國的旗號屠戮敵人,人生的問題,不想的時候,啥都好,一旦開始思考,各種問題就來了。

托爾斯泰越是思考,越覺得戰爭無意義,越想離開。

06

1855年,托爾斯泰離開軍隊前往圣彼得堡,受到一眾作家的熱烈歡迎。

此時的托爾斯泰,因為一系列作品的發表,已經成為一名新星作家,耀眼奪目。

屠格涅夫說:

「俄國出現這樣一位偉大的作家,是一種奇跡。」

在掌聲和吹捧之中,托爾斯泰「好像飛上了天空」,

可是在酒杯和歡樂之中,那些底層人民的苦難,卻像刀子一樣地割著托爾斯泰的心,那些戰士的呼喚時刻提醒著托爾斯泰那些歌舞升平中的著名作家,憑什麼自認為能教導別人如何生活?

他對屠格涅夫說:

人是平等的,為了增進人類的幸福,思想家必須擔任重責,應該以領導世人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為使命,可是現在的藝術家和詩人,大多數都是不道德也沒有人格的人云亦云的人。

托爾斯泰的話,遭到屠格涅夫的反對,他對周圍的人說:「托爾斯泰和我們不是一條路上的人,他在監視我們,如果我們稍微做錯事,他就會把我們送進地獄。」

和屠格涅夫決裂了,托爾斯泰也開始反思自己。

1857年,托爾斯泰踏上前往歐洲的旅途,在那里,他看到了罪犯被斬首的過程,為此,他戰栗不已,失眠了很長一段時間。

1859年8月,旅行結束,他回到家鄉,繼續改造農奴,重新辦教育。

他對農奴們說:「讓喜愛玩耍的孩子到學校來吧。」

這次他搞得很成功,開了作文、書法、文法、歷史、繪畫等一系列課程,上課的方式也很自由,來不來上課,都由學生自己決定。

自己做校長,他又找了幾個大學生來當老師。

為了把教育搞好,他研究教育理論,還參觀了其他國家的教育方式,但是在那種強制的教育模式下,學生戰戰兢兢,像呆頭鵝一樣。

在那種充滿束縛的教育中,托爾斯泰看不到學生有什麼快樂可言,也看不到學生有什麼前途遠大的跡象。

所以,他就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辦學校,自由,沒有太多規矩,讓學生自由成長,老師只是起到引導的作用。

春天的時候,托爾斯泰還將自己的土地給學生耕種,收獲歸學生所有,就這樣,愿意來上學的人越來越多,托爾斯泰和農奴的關系也有所改善。

當整個世界都充滿黑暗的時候,第一束照進來的光,一定會遭到人們的反對,有人誣告托爾斯泰有違反政策的活動,學校遭遇大搜捕,托爾斯泰的農奴改造,再一次失敗了。

07

托爾斯泰曾告誡自己:

「不要老想著結婚,你應該有自己神圣的使命。」

他追求真理,理解他的人卻越來越少,而當他追求物質享受出入各種聚會時,身邊的人卻很多。

他已經三十多歲了,他渴望婚姻。

1862年,托爾斯泰和自己心愛的女人索菲亞結婚,那一年,托爾斯泰滿34歲,而索菲亞只有十八歲。

婚后沒多久,他就萌生了創作長篇小說的想法,并于1863年開始創作《戰爭與和平》。

六年后,讓托爾斯泰走上文壇巔峰的作品《戰爭與和平》完成。

《戰爭與和平》第一卷發表的時候,反響卻不好,遭到了各方批評,進步主義覺得這本小說太保守,是舊思想的作品,在保守派的眼里小說又過于激進。

批評聲音最大的,是屠格涅夫。

到第四卷發行的時候,人們開始接受了這部作品的偉大,屠格涅夫說:

「真是無話可說,這的確是一部非常完美的作品,俄國沒有比這更優秀的作品了。」

他還稱贊:

「除了托爾斯泰,全歐洲沒有一個人能寫出如此優秀的作品。」

小說如此成功,但托爾斯泰并沒有趁熱打鐵,相反,他又去搞教育了。

托爾斯泰充滿著搞教育的激情,他把自己的身體都給累垮了。

不止搞教育,他還投身到慈善事業,在網上登文募集善款,為饑荒中的人民東奔西走。

「不務正業」的托爾斯泰,讓其妻子索菲亞頭疼不已。

但托爾斯泰太不是放棄了寫作,相反,他的創作欲望越來越高。1873年3月19日,他終于開始寫作了,這讓伯爵夫人興奮不已。

幾年后,《安娜·卡列尼娜》完成。

08

長篇小說《安娜·卡列尼娜》還沒有完成,托爾斯泰就陷入到嚴重的精神危機里。

他說:

那時我還沒有五十歲,我愛, 我亦被愛,我有好的孩子,大的土地,光榮,健康,體力和精力都好,我能如農人般割草,能連續工作10個小時不覺得疲倦。可是我突然之間沒有活下去的欲望了,我連追求真理的欲望都沒有了。

所謂的真理就是:人生是不合理的。我那時到了深淵面前,我顯然看到了,除了死亡,人生一無所有。

在這精神危機之前,他覺得自己是「徹底幸福的人」,他有幸福的家庭,有大量的財富,有好的名聲,他什麼都有。

可是突然之間,他看到人生的路,除了死亡,一無所有。

為了避免自盡,我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辦法,我這幸福的人,竟要把繩子藏起來以防上吊自盡,我也不敢拿著獵槍出去打獵,就是怕先把自己殺死。

那時候的托爾斯泰,一直在想,活著有什麼意義?可是他從文學里,沒有找到人生的意義,作家連自己的人生都不了解,卻妄想指導別人生活。

他從宗教里,也沒看見意義,他十六歲開始就停止禱告。

總而言之,他看不到人生有什麼意義,所有的一切,最后都會隨著死亡的降臨而變成虛無,可是為什麼還要活著呢?

他不止思考自己,同時思考著所有人都是憑借什麼東西在對抗死亡的虛無。

最終,在《懺悔錄》中,他給出了4個答案:

第一種:無知;

第二種:享樂;

第三種:毀滅;

第四種:茍延殘喘;

他覺得自己就是第四種,明明知道生命無意義,又沒有能力去盡快結束這場欺騙,不敢結束自己的生命,而且似乎還在期待些什麼。

所以他每天像往常一樣洗臉漱口,穿衣吃飯,侃侃而談,寫作出書。

可是最終,他找到了答案,他丟掉了自己貴族的身份,開始做辛苦的勞動工作,衣食簡樸,并說:

「我終于從特立獨行中解脫出來,看見了普通勞動人民的真實生活,明白了這才是真正的生活——這拯救了我。我明白了,如果我想認知生命,參透生命的意義,我就不應該像寄生蟲一樣生活,而應該過真正意義上的生活,真正人類賦予生命的意義,和生活融合,從而來闡述和驗證生命。」

當然,托爾斯泰找到的答案,不是所有人都認同的答案,但就是這個答案,給了他繼續活下去的勇氣。

但自從五十歲開始,托爾斯泰就帶著一系列的問題在活著。

他思考信仰,思考人生,思考愛,思考信仰,也思考人的救贖。

同時,他筆耕不輟,一直在寫,寫自己的認識,寫自己的思考,寫自己的困惑。

09

托爾斯泰的精神革命,于自己而言痛苦不堪,可是他周圍的人,卻沒有幾個人同情他。

他和其他人一樣勞動,可是他的妻子卻覺得他是在浪費時間。

她說:

看到這樣聰明的靈智力量用在鋸木頭、煮湯、縫靴子上,我不能不感到憂郁。

而托爾斯泰呢?他說:

你不能想象我是多麼的孤獨,真正的我是被我周圍的一切人士蔑視到何種程度。

屠格涅夫還寫信請求他重回文學方面去。

他們希望托爾斯泰將全部精力都放在文學上,因為他是那樣的天才,而事實上,托爾斯泰也一直在寫。

《伊凡·伊里奇之死》《黑暗的力量》《克萊采奏鳴曲》《主與仆》等作品相繼完成,1899年,代表他思想的巔峰之作《復活》也完成了。

對于《復活》這部作品,羅曼羅蘭說:

「透過這部作品,能夠見到托爾斯泰閃耀的眼睛,他那雙灰色而銳利的眼睛,能夠立刻看穿人心,并且能找到人性的精神所在。」

《復活》之后,他又開始搞事情,將大部分精力都放在社會論戰中,宣揚反戰思想,宣揚和平主義。

他一邊宣揚,一邊反省,他說:

我的活動,不論對于若干人士顯得如何有益,他都失去了大半的重要性,因為我的生活不能和我所宣揚的主張完全一致。

10

1884年,托爾斯泰在日記中寫過:

要是不單獨自己一個人,就無法接近神明。

也是從那時候起,他和妻子就在思想上激烈摩擦,他曾步行前往托啦,想離開出走,可是走到半路又折回來,因為他放心不下自己的妻子。

然而,思想的不和,總是讓他們爭吵不斷,有一天,托爾斯泰看見一個老太太扛著沉重的袋子,他和人家打招呼,表示自己的同情。

老太太說:你的同情,未必就是真正的同情。

托爾斯泰說:我是發自內心的。

老太太說:「那就請把這些柵LAN拆掉吧。」

托爾斯泰一看,才發現妻子叫人將自己家廣闊的庭院團團圍住,這些農人要去割草,就得繞很遠的路。

托爾斯泰想把這些柵欄拆了,可是妻子堅決反對,為此兩人發生激烈的爭吵。

1910年10月28日,托爾斯泰給妻子留下一封遺囑,離家出走了。

遺囑說:

現在我已經80多歲了,費盡精神想要獲得心靈的平和,想要盡力調和橫亙在我的信仰或良心與生活之間的隔閡。

在離家出走的路上,托爾斯泰覺得:

我已經不是托爾斯泰了,我可以把隱藏在內心的東西發泄出來了。

旅途中,由于身體原因,他幾乎不能吃喝,也無法睡眠,他病倒了,在病床上,他對照顧他的女兒說:

「我離開這個世界的日子近了,我要你記住的事只有一件,世界上還有無數人在受苦受難,然而你現在卻只擔心我,你不要只照顧托爾斯泰一個人啊。

1910年11月20日,托爾斯泰病逝。

他曾在遺書當中明確寫過,他的葬禮要和乞丐的葬禮一樣,用最便宜的棺木,就葬在他死去的地方或某個最廉價的公墓里。

不用舉行追悼演講,也不用請教士來誦經,不希望在報紙刊登訃告,更不要披露自己的經歷。

然而,托爾斯泰死后,他的遺體被帶回故鄉,當天的報紙上用最大號的字體寫著「托爾斯泰的死是世界的不幸」這樣的大標題,還有許多新聞記者也在「迎接」他。

在托爾斯泰看來,死,是該被祝福的。

在死前,他重復說:

這是一個可憐的生物,但他是真誠的,他一直想要而且也一直誠心誠意地希望成為一個好人,成為上帝的忠仆。

11

人這一生,不管活著的時候擁有什麼,在死亡面前,一切都顯得仁慈。

一個人死了,他生前所擁有的一切,都變得毫無意義,他的死會被遺忘,或者被別人談論,但是這一切他都不會知道。

有心理學家說,人的所有努力,其實都是為了對抗死亡。

死亡如影隨形,隨時都會降臨在我們身上,一場意外,一次生病,都可能會帶走這唯一的生命,這麼一想,令人恐懼,因為人的努力有時候變得脆弱,甚至變得虛妄,但同時也讓人安心,因為既然都是要死的,人就會更加珍惜今天的生活。

托爾斯泰是作家,是教育家,是700多農奴的領主,是數千英畝土地的主人,但在死亡和無意義面前,他曾痛苦地尋找,并且一刻也沒有放棄尋找。

這種尋找,不說最后他找到了,就算沒有找到,這種尋找意義的旅程,也具有無與倫比的意義和價值。

對于我們來說,死亡不值一提,因為他總會在該來的時候來,但在那之前,我們先要好好收拾好自己的一生,讓我們時時刻刻都知道,這一生努力了,問心無愧了就好。

我們可以追求生活的享受,可以追求永恒的意義,可以追求內心的安寧,在死之前,我們將想做的能做的都做了,就可以坦然地面對死亡了。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
領導這樣對你,就是不喜歡你了,別再賣力工作了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