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常遇到這樣的困惑:辛勤工作多年,盡心盡力,為何卻不被領導看重,得不到提拔?
這種心情常讓人感到沮喪,逐漸失去工作的熱情,甚至開始怠工或灰心喪志。
然而,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領導提拔并非僅僅基于工作上的努力。
當然,努力是必不可少的素質,但它并不是領導選擇提拔你的唯一標準。
領導選擇提拔某人,更重要的是基于信任和共鳴。
那麼,如何才能與領導建立起共鳴,贏得信任呢?
關鍵在于「獨知之地」。
所謂「獨知之地」,就是指內心深處,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
同樣的情況,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看法和反應。
比如,面對工作上的失誤,有些人可能會看到領導希望自己能夠快速成長,而另一些人可能會覺得領導并不喜歡或認可自己。
不同的認知會導致不同的行為。
那些能夠看到領導期望的人,往往會表現出成長型思維,他們會從錯誤中吸取教訓,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而那些只看到領導責備的人,雖然可能并不直接表達,但他們心中可能已經充滿了抱怨。
這兩種不同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很容易就能讓人猜到哪一種更容易得到領導的青睞。
心態決定行為,行為決定品德,品德決定命運。只要在內心種下善念,行為自然就會更加貼心,更能理解領導內心的聲音,從而與領導建立起共鳴。
孟子曰:「人之視己,如見其肺肝然。」意思是說,一個人無法偽裝自己的內心想法,別人看待你,就像看到你的內心一樣。我們知道,如果內心有問題,臉色就會與常人不同,一眼就能看出來。
因此,我們的心態會影響我們的言行舉止,領導很容易就能看出來。你的言談舉止會明顯地反映出你的內心。
為什麼有些人與上級溝通順暢,而有些人總是得不到領導的支持?其中的關鍵在于心態。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話語,心態不同,結果也會不同。
我們可以靜下心來感受一下自己的內心想法:你是想讓領導為你分憂,還是你愿意為領導分憂?
如果你是想讓領導為你分憂,你的言行舉止會充滿抱怨、急躁等情緒,甚至暗示領導為你服務,這樣的溝通必然會低效,也不會得到支持;但如果你是真心想為領導分憂,遇到困難時希望得到幫助,領導一定會感受到,并愿意支持你。
這就是高效溝通的關鍵:把「讓領導為我分憂」轉化為「我為領導分憂」。真誠、勇于承擔責任的你,一定能夠獲得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