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蘭克林自傳》中的6句話,隱藏著人際關系的潛規則
2023/09/09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帖子:「哪本名人傳記,讓人最為受益?」

有個高贊回答是這樣的:

「《富蘭克林自傳》最令人受益。愛好文學的人在里面學寫作,渴望成功的人在書中學自律,不會人際關系的能學會社交。」

在這本書中富蘭克林用平實的筆觸,以回憶的方式向兒子娓娓道來自己的經歷:

少年獨闖費城,創辦報社;青年成家立業,實施道德圓滿計劃;中年涉足政壇,取得巨大成功。

這本歷史上閱讀人數最多的自傳,被廣大讀者譽為是「一本以教訓換經驗的社交大全。

讀懂書中這六句話,也就掌握了人際關系的潛規則。

1

「眼下犧牲一點虛榮,往后會得到厚厚的回報。」

富蘭克林曾在創建圖書館時到處拉贊助。當時不但沒籌到錢,還傳出他沽名釣譽的閑言碎語。

在后續的游說中,他改變策略,說這個計劃是朋友發起的,自己不過是幫忙跑腿。

結果資金很快就到位了。富蘭克林由此總結出經驗:槍打出頭鳥。辦事要盡量把自己放在不顯眼的位置。

後來他在籌建費城大學急需大量募捐時,曾親自編印了關于當地青年教育建議的小冊子。

在免費散發給居民的宣傳冊序言中,他聲明這些建議是幾位富有公益精神的紳士的舉動,自己僅僅是受人委托。

募捐非常圓滿,他的辦事能力也備受眾人稱贊。

老子《道德經》言:「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惟弗居,是以不去。」

「功成而不居」,是在經歷世事沉浮后看清的人情世故。把功勞完全歸功于自己的人,往往不會得到好的終局。

不居功,就無所謂失去,也能常常保持和諧狀態。為而不居、甘于處下的人,反而更容易收獲他人的尊重和認可。

2

「愛爭長論短、反駁辯難的人做事一般都不走運。他們有時候能獲得勝利,但永遠也得不到友善,而友善對待他們則更有用處。」

富蘭克林從小就喜歡和朋友爭論。為駁倒對方,言語不過癮,還會通過書信用文字繼續反駁。

他還自學辯論技巧用于與人爭論。

當他又一次在步步逼近中,使交流的另一方陷入了為難和矛盾時,一個朋友指出了富蘭克林的問題,并把人們對他言談武斷、目中無人的評價如實相告。

富蘭克林非常慚愧,下決心改正自己武斷的交流方式。

當他認為別人的主張不對時,不再立馬挑明不妥之處。與人討論中,他也盡量少使用表示確定看法的詞語。

這種謙虛的態度,不僅使對方樂意接受他的觀點,也讓他在後來發現自己的意見有錯時,仍有台階可下。

如沐春風的交談成為富蘭克林日后建立友誼的重要方式。

其實真正的聰明人,遇到爭論,都會先選擇放低姿態,釋放善意。贏了架勢,輸了感情,是世間最賠本的買賣。

人生海海,理解比正確重要,包容比輸贏重要。與人相處,適當的服軟,才是最有素質的修養。

3

「如果你想交一個朋友,那就請他幫你一個忙。」

富蘭克林當選為議會秘書后第二年,又獲得提名。但這次,一個頗有背景的新議員堅決不同意他連任。

富蘭克林出于自己印刷事業的考慮,雖然很想再次當選,但他并沒有低聲下氣討對方歡心。

當打聽到這位議員愛好收藏書籍,家中有件稀世珍本后,富蘭克林用誠懇的語氣寫了一封信,希望能借到這本書。

對方立即派人把書送來。一個禮拜后富蘭克林將書還回去,還附了一張表達強烈感謝的條子。

後來在議會碰面時,該議員一改常態,彬彬有禮地找到富蘭克林攀談,兩人後來成了莫逆之交。

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富蘭克林效應」。

人們總是透過被需要來感受自己存在的價值。

在生活中麻煩別人,尤其是在他很擅長的方面提出請求,會讓對方感受到被認同和尊重,從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有時候,很多機會就隱藏在這一來一往背后。學會適當麻煩別人,是最高級別的情商。

4

「朋友之間做買賣,話要說清楚,事要記在心,這樣的朋友才是永遠的朋友。」

1733年,富蘭克林委派了一名既老實又專業的工作人員,去南卡羅來納成立新印刷所。

他們簽訂了一份非常詳細的合伙協議,把所有項目都規定得明明白白,沒有任何可爭執的余地。

根據合同,富蘭克林為對方配備了一台印刷機和一套鉛字,并如期支付了三分之一的費用。而自己每次也如期收到了約定的三分之一的利潤。

後來富蘭克林把重心轉移到公益事業上,就將印刷所全部移交給考察了4年的大衛·霍爾。

在完善的預防措施保障下,富蘭克林只管領取分紅。他們的合伙經營持續了十八年,雙方都非常滿意。

一段關系,不管以前多好,要一起做事,就一定要先把丑話說在前面。

合作難免存在利益糾紛。

親兄弟,明算賬。把情義與規則分開,公事與私誼分開,才能真正地做到兩者兼顧。 

人際交往所求無非是長期穩定,丑話說在前面,才是真正的靠譜。

5

「雖然我沒有增進自己的財富,卻結識了一些非常聰明的朋友,他們的言談讓我受益匪淺。」

富蘭克林有個童伴叫拉爾夫,頭腦靈活,能言善辯。他們經常在一起交流文學,又一起離開家鄉費城。

拉爾夫經常向富蘭克林借錢,這筆為數不小的金額一直也沒還回來。盡管如此,富蘭克林依然關愛他的朋友,認為對方具有很多可愛的品質。

他後來又結識了許多有智慧的朋友,并經常向對方請教。這些朋友感受到富蘭克林的真誠,又把他介紹給自己其他的朋友,擴展了富蘭克林的人脈圈。

他後來在美國政壇能獲得眾多的支持,就是因為擁有這些朋友。

《圍爐夜話》中有這樣一句話:與朋友相交,須將他們好處留心學來,方能受益。

交友是一門學問,利益之交、銅臭之交,不可能交到真朋友。

以友為「鏡」,誠交而不利交,才能找到真朋友。人無完人,再優秀的朋友也不可能沒有缺點。

司馬懿說:「看人之短,天下無一可交之人。看人之長,世間一切盡是吾師。」

誠以待友,以友為鏡,自己也會受益匪淺。

6

「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系中,對人生的幸福最重要的莫過于真實、誠意和廉潔。」

亦師亦友的德納姆,是對富蘭克林影響最深的人之一。

德納姆做生意失敗時欠了很多債,竭盡全力還上一部分后就去外地發展了。

他發財后很快回到家鄉宴請債主們吃飯,同時連本代息還清了所有欠款。當富蘭克林想更換工作時,年長的德納姆建議富蘭克林去做自己文具店的辦事員。

他用心教富蘭克林管理賬簿,不厭其煩地帶著富蘭克林在生意人中周旋,像父親一樣耐心地傳授如何購置各類型貨物,以及監督包裝。

即使後來德納姆因一場大病臥床不起,臨終前還通過口頭遺囑,給富蘭克林留下一筆小小的遺產,表達對他的關愛。

富蘭克林一生都深受到德納姆優秀品質的影響。

其實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吸引力,不是容顏、也不是財富,而是傳遞給對方的真誠和信賴。

一開始讓人舒服的也許是言語,也許是套路,但後來令人信服的一定人品。

人際交往中最可貴的,永遠都是一顆真摯的心。

end

喬治·華盛頓曾說:「在我一生中,能讓我佩服的人有三位。第一位是本杰明·富蘭克林,第二位也是本杰明·富蘭克林,第三位還是本杰明·富蘭克林。」

富蘭克林以自身強大的個人魅力,成為了美國夢的代表人物。

這本《富蘭克林自傳》不但是一部文學巨著,更是一部父親寫給子女的社交關系指南。

書中的每一段經歷都是為人處事的經典案例。

阿德勒曾說:「一切煩惱皆源于人際關系。」

沒有人是一座獨立孤島。古往今來,社交能力既是圈子和格局的代表詞,也是人生幸福生活的重要環節。

真正領悟了書中這6句話,就能撥開社交的重重迷霧,收獲良好的人際關系。

愿以此文,與朋友們共勉!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