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洛克菲勒,全稱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美國實業家,慈善家,是十九世紀第一個億萬富翁,被人稱為「石油大王」。
《洛克菲勒寫給兒子的38封信》這是一本被很多富豪追捧的家書,被譽為是:「影響世界的家書」。
這本書里面講了很多關于個人成長、為人處世、財富和經商等多方面的內容,洛克菲勒在有一封信中提到:他在一次朋友的餐會中聽到老朋友慷慨激昂地跟他講,世界上有兩種人永遠不會富有。
第一種:為錢工作的人
洛克菲勒在信中寫道:「千萬不要為錢而工作,要讓錢為我們工作」。
這句話聽上去好像有些難以理解。
我們每天朝九晚五甚至拼命地加班,不就是為了多賺點錢嗎?難道這樣有什麼不對嗎?
不要為了錢而工作并不是說我們不工作,而是提醒我們要認清楚財富運行的規律,讓自己成為金錢的主人,而不是奴隸,這句話說得一點都沒有錯。
當下這個時代,有很多人身上背負著巨大的經濟壓力,不得不努力去賺錢以滿足自己的支出,但是當自己賺的越多的時候欲望就會越強,開支也相應的就會越大,真正的把自己變成了金錢的奴隸。
讓錢為我們工作,其實是讓我們轉變自己的觀念,不要只靠死工資過活,一味地去追求安穩,要懂得用多余的收益為自己搭建相應的管道,讓它繼續產生收益,從而實現復利效應。
當然,如果你是那種小富即安的人,一份穩定的工作和一個安逸的環境也是不錯的選擇,但是如果你是一個不甘平庸的人,想獲取更多 的被動收入,那你就不能讓自己做一個為了錢而工作的人。
打破常規的思維,為自己鋪設更多賺錢的管道,才有可能實現財務自由。
第二種:及時行樂的人
洛克菲勒在信中寫道:
「及時行樂者,喜歡光鮮亮麗的生活,喜歡豪宅、豪車,以及各種奢侈品,這樣的生活確實很迷人,但是它缺乏理性;實質上,他們這種行為是在給自己增加負債,他們會成為可憐的房奴、車奴,而一旦破產,他們就完了!」
中國也有一句古話:「人生苦短,及時行樂」,而且還被很多人奉為真理。
在現實的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一些人,一個月最多能賺3000塊錢,卻過著月薪3萬的生活,這些人呢根本不顧自己的經濟條件,也不管自己能賺多少錢,毫無節制地透支著未來幾十年的收入,揮霍無度的享受著所謂的高品質生活。
這種透支未來的行為的確 在給自己增加負債,一旦你哪天沒有了經濟來源,他們就會為過去光鮮亮麗的生活付出沉重的代價。
當然,每個人都有選擇自己生活方式的權利,及時行樂也是一種生活態度,但是萬事都要有一個前提,你在自己的經濟能力承受的范圍內享受生活這個無可厚非,怕的是為了追求別人眼中高品質的生活,罔顧客觀事實,無限透支未來,這樣做不僅不可能讓自己富起來,還會讓自己的負債越來越多,直到個人破產。
在信的結尾,洛克菲勒說道:
「我沒有理由浪費生命,浪費生命就是 等于糟蹋自己,世界上沒有比糟蹋自己更大的悲劇了,我也不把安逸和享樂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因為我稱其為豬的理想。」
我們經常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的財富已經傳承了六代,至今未衰,這一切都離不開他的家庭教育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