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給你關上了一扇門,也會給你一把開門的鑰匙。
如何才能找到鑰匙?這是一種智慧,從來不是坐等就行了。
人這一生,注定不會一帆風順,就算什麼都順,依舊會有痛苦的事情發生,畢竟人心是不會滿足的。
可悲的是,很多人在痛苦來臨的時候,只知道「怨天怨地」,認為這是老天的折磨,沒有積極地去尋找一把鑰匙。
現在,我要告訴你,積極化解痛苦,人會有以下幾種智慧。
01
忍住苦:格局。
玄武門之變,讓李世民上位了,做了唐太宗。
事實證明,唐太宗的出現,讓天下蒼生獲得了利益,人們安居樂業。
一次痛苦,換來無盡的幸福,有何不可呢?
但是我們換一個角度看,在玄武門之變中,受害最大的,是太子李建成。
當時,李建成才三十八歲,并且他的五個兒子一同遇害。只有太子妃鄭觀音還活著,并且懷著孩子。
白發人送黑發人、夫妻陰陽兩隔,人生中兩大悲劇,同時發生,對于普通來說,是撐不住的。但是鄭觀音卻撐住了,她靜靜地等待唐太宗下詔,賜予自己死罪。
過了一陣子,她被安排到長樂門居住,帶著幾個女兒。
鄭觀音知道,唐太宗之所以赦免她,是體現仁義,挽回民心。但是她沒有拆穿,而是順從了安排。
一晃,過去了十幾年,幾個女兒都出嫁了,李建成被追憶成「隱太子」。
孀居五十年后,鄭觀音安靜地過世,和李建成合葬。
從天下上來說,也可以說,鄭觀音做到了「舍小家,為大家」。丈夫無法擔任皇帝,但是讓天下有了一位圣君,也未嘗不是好事。
從家庭來說,一個女人,忍住了一切的苦,就能把孩子撫養長大,從而免去失去雙親的苦。看著女兒出嫁,也未嘗不是另一種幸福。
任何年代,作為父母,忍不住痛苦,先走一步,這是對家庭最大的不負責任,也是坑害了孩子。
好的父母,總是含辛茹苦把兒女養大,這是智慧,更是說不盡的愛。
痛苦養大了格局,因此苦就變得不那麼苦了,周圍還有一些甜蜜的因素,支撐起自己、家庭,乃至天下。
02
等時機:蓄力。
清朝,有一位才子王士禛,年紀輕輕就讀了不少書,并且輕輕松松就過了地方的科考。
在順治十二年,他主動放棄殿試,說自己要專注寫詩句。
過了三年,他再次參加科考,是戊戌科補殿試三甲三十六名,從此名聲大噪。
有濟南的名人,和他一起聚集在大明湖水面亭上,寫了賦秋柳詩四首。文壇開始公開認可他的才華。
很快,他成為當時的詩壇盟主。
人,要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智慧,還有要「老驥伏櫪,至千里」的智慧。
不怕成名晚一點,就怕成名太早,站不住陣腳,變成了「傷仲永」的故事。
很多人把科考失敗,當成一次磨礪的機會,越挫越勇。因此贏得了未來。
順理成章,不管什麼痛苦,一旦來了,你就蟄伏起來,慢慢等待下一次翻身的機會。
就像野草一樣,狂風來了,就低頭,不要硬扛著。等風過了,馬上可以站起來,繼續迎著陽光。
那些大樹,在風里抗衡,結果樹枝被折斷,傷口很明顯。反而是元氣大傷。
在痛苦里,等機會,不是坐地不起,而是默默蓄力,就像冬天一樣,看起來非常寂寞,但是陰暗的土地里,有花草樹木的在扎根,雪中的人們,心中有一個春天;更可貴的是,很多學生,在讀書,相信來年有機會,金榜題名。
作家亦舒說:「假使不等,更是一點希望也沒有,需要很決絕的性格才做得出來。」
在等待中,讀書、思考、溫暖自己、鍛煉身體,你會發現,人生終將蓬勃。
03
熬過去:勇氣。
霸氣的劉邦,有一次被匈奴人困在白登山,長達七天。
據史料記載,劉邦采用陳平的計謀,送了大量的禮物,給閼氏——匈奴單于的妻妾。閼氏開始勸說單于,放開一角,讓漢軍出去。
有人評價,這是單于聽了「枕邊風」,做了愚蠢的事情。
動動腦筋,就會發現,單于并不愚蠢,只是看到了西漢救兵即將到來的事實,還在考慮全身而退的策略。長遠來看,匈奴和漢朝,還得和解,別逼到死角去了。
另一方面,劉邦在被困的時候,能夠慢慢熬,靜觀其變。在匈奴讓出一角的時候,能夠勇敢地闖出去,而不懼怕是陷阱。
對抗,就是斗智斗勇的過程。狹路相逢,勇者勝。
上天讓你困在對手的陷阱里,被人碾壓,就是考驗你的勇氣。你若是害怕,一開始就投降了,就另當別論了。
曾國藩說過:「熬過此關,便可少進。再進再困,再熬再奮,自有亨通精進之日。」
人生有很多的隘口,你熬過去,前面才有微光。
當你學會了熬,你會發現自己強大多了,不再輕易流淚,不再任人擺布。
04
《理想說》寫道:「死亡是圓心,無常是半徑,無論你幾歲,你都與所有生命到達死亡的距離相等。」
也就是說,苦難和幸福,是相對平衡的,彼此的能量是此消彼長的。
若是你害怕苦難,那麼苦難會進一步伸向你,讓你的幸福全部弄丟。
好的人生,一定能涅槃重生,只是在其過程中,需要多一點智慧,別用蠻力。
責怪天意弄人的時候,你還要欣慰,天人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