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不親,打斷骨頭連著筋。
我們總以為,兄弟姐妹是血親,應該珍惜,并且多幫助。
到了一定的年紀,發現親人都很難相處,甚至一見面就是吵架。
一開始,我們以為「一樣米,養百樣人」,大家只是三觀不同而已,不必耿耿于懷。
吵吵鬧鬧的時間多了,發現兄弟姐妹不親的根源,不是自己格局不大,而是家里有一些言行舉止不端正的人,一直在制造矛盾。
以下三種人,低頭不見抬頭見,但是我們要理性相處,避免傷了家庭的和氣。
01
父母對子女的愛,一旦失去了公正,就埋下了禍根。
父母的愛,就像泉水一樣涌出來,源源不斷地送給兒女。因此,兒女會感激涕零,會反哺家庭。
可是,很多家庭里,父母的愛,卻「好心沒有好報」,有的子女還和父母反目成仇。
深度觀察就會發現,人心是一桿秤,而父母的愛,卻失去了公正,導致秤的兩端,無法平衡。
用過桿秤的人就會知道,一旦失去了平衡,秤砣會滑下來,可能砸傷人;秤盤里的東西會倒出來,到處散落,甚至東西破裂。
有遠見的父母,會讓「兒女心中的秤」,處于相對平衡的狀態,也就是說,不偏愛誰。
沒有遠見的父母,恰好相反,習慣了居高臨下,對喜歡的兒女,百般愛,對不喜歡的兒女,愛理不理,感覺是多余的。
兒女長大了,有底氣去反駁父母了,因此不孝順的行為有了,兄弟姐妹的爭吵也來了。
在《都挺好》里,蘇明玉是女孩,從小被母親小看。她考上了好的大學,但是母親不愿意給學費,逼著她去免費的師范。
蘇明玉長大后,開始遠離家庭。父母過世的時候,還和兄弟姐妹爭執,鬧掰了。
是啊,「我」沒有得到父母的愛,被父母虧待了,憑什麼要多管父母,還要顧著兄弟姐妹。就讓那些得到愛更多的人,去孝順父母吧。
悲劇的是,得到了很多愛的人,并不一定混得好,甚至是敗家子。
社交大師卡耐基說過:「人與人之間需要一種平衡,就像大自然需要平衡一樣。不尊重別人感情的人,最終只會引起別人的討厭和憎恨。」
父母的愛,失衡了,不公了,就是畸形的教育方式,需要盡早自我反思。
02
兄弟姐妹的配偶,一旦吹了枕邊風,就放大了家庭矛盾。
俗話說:「枕邊風,一吹一個準。」
當我們成年之后,在家里,會面對幾種感情:父母和子女相愛、夫妻相愛、兄弟姐妹相愛。
到底哪一種感情,才是最重要的呢?三五句話說不清。
但是現實卻證明,很多人是以小家庭為重的,因此把夫妻的愛,放在了第一位。尤其是那些有「妻管嚴」的男人,有「唯丈夫是從」的女人。
同學小李,有三兄妹,他是老三。
小李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每個月都寄錢給父母,父母也夸他孝順。
結婚之后,小李的錢,都被老婆管著,常常會給娘家人,但是婆家人卻一分都沒有。這樣一來,小李的哥哥姐姐就頗有微詞了。
父母生病的時候,小李也沒有掏一分錢,也不敢對老婆提這件事。另一邊,哥哥姐姐對他氣得咬牙了。
後來,小李的老婆知道了婆家的事情,就說:「這麼計較的兄弟姐妹,不交往也罷。」
逢年過節,小李和家人,都不能好好團聚了。
大家也指責小李:「太聽老婆的話了。」
小李回復:「我總不能失婚吧。」
兄弟姐妹有血緣關系,有一起長大的經歷,但是妯娌之間、女婿和兒媳之間,是沒有血緣關系的,但是對家庭的感情,又起到了引導作用。
幾種感情交集在一起,一旦夫妻情,超越了兄妹情,兄弟姐妹的關系就不好處理了。
03
父母身邊的親戚朋友,一旦煽風點火,家庭就破事不斷。
春秋時,曾子的母親在家里織布。有人告訴她,曾子犯法了。
母親說:「我相信兒子,不是那樣的人。」
接著,又來了幾個人,說曾子犯法了。
母親嚇得翻墻而逃。
這個「三人成虎」的故事,難以辨別真假,但是左鄰右舍對一個母親的影響力,是非常明顯的。
現在,很多父母,在兒女外出之后,能夠交往的,就是左鄰右舍,一些走得很近的親戚等。
父母會說自己的兒女,如何爭氣。
父母身邊的人,一開始會吹捧,點贊,但是內心卻會嫉妒,還老想著要破壞這樣的「好家庭」。
「見不得你好的人,多去了」,這樣的社會現狀,我們不得不知。
當好幾個人都說:「你啊,某個子女很不孝順,小夫妻也很有心機......」父母就會認同,從而疏遠這個子女。
如果 親戚都挑撥離間,把你的家事,當成談資,那麼家庭的矛盾,就來了。
叔叔、伯父、姑姑、阿姨、舅舅,是父母的兄弟姐妹,但不見得是「好長輩」,也許會看不慣你的家庭,可是父母卻身在其中,渾然不覺。
04
遇到兄弟姐妹不親的問題,不要順勢就斷交,爭執,而是要「引以為戒,從我做起」。
雖然是外人引起了矛盾,但是你要從自己開始改正。畢竟,矛盾是有雙方的,你是其中的一方。
放大自己的格局,包容父母的不完美,不反駁兄弟姐妹以及他們的配偶的話。
帶頭孝順父母,并且敬重兄弟姐妹。經過多番禮尚往來,并且你適當吃虧,關系可以改善。
教育好枕邊人,講好家庭故事,從而讓枕邊人融入大家庭,而不是一直是外人。
對家庭之外的親戚朋友的話,應該屏蔽,也把這樣的智慧,傳給自己的父母。
任何時候,一旦發現了兄弟姐妹的關系改變,都要積極作為,而不是坐等對方來討好你,或者包容你。
從今往后,且行且珍惜,問心無愧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