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朝即將走向終點時,被一個女人玩弄于鼓掌之中。大概是開了這麼一個先例,以至于紫禁城里的女子們的心也都活泛了起來。前有珍妃支持光緒變法,頂撞了慈禧太后被投井。后有溥儀的皇后婉容公然私通侍衛,最終與末代皇帝離了婚。
巧的是,今天這位女主人公與珍妃和婉容都有點關聯。
她叫唐怡瑩,是珍妃的親侄女,也是婉容的情敵。她原本可以成為溥儀后宮的一員,卻被親姑姑阻斷了一飛沖天的美夢,而不得不嫁給溥儀的弟弟溥杰。但是,婚后的她并不安分,先后與張學良產生了婚外情,又與盧小嘉私奔,最終離了婚。
那麼,這個女子究竟有著什麼樣的人生經歷呢?
公元1889年,13歲的珍妃和15歲的親姐姐(后封為「瑾妃」)被選入了宮,成為了光緒皇帝的后妃。兩姐妹是截然不同的性格,珍妃性格活潑開朗,成為了光緒皇帝的紅顏知己。瑾妃性格謹慎持重,但仍不得慈禧喜愛。
1900年,慈禧太后終于找到了教訓珍妃的機會,至此,這個可憐的女人成了紫禁城中一個最有名氣的亡魂。而瑾妃因為與世無爭的性格,反而得以逃過一劫。
宮中稱瑾妃為「胖娘娘」,大概就是她過于心寬體胖的關系。不過,瑾妃也是個可憐人,她與光緒黃帝的隆裕皇后一樣,都是徒有虛名,因為她們并不得皇帝的寵愛。直到隆裕皇后過世后,瑾妃的地位攀升。為了打發寂寞,她將自己的親侄女唐怡瑩接進了宮中。
唐怡瑩進宮那年剛好9歲,而溥儀才7歲。兩個年紀相仿的孩子就此成為青梅竹馬的玩伴,尤其是唐怡瑩對西方新鮮事物接受地極快,這一點頗合溥儀心意。按理說,他們本該是郎才女貌的一對,甚至唐怡瑩已經成為了溥儀的女人,誰曾想,最后竟然遭到了瑾妃的反對。
唐怡瑩自幼聰慧機巧,她非常懂得討姑姑的歡心。按照滿人的習慣,她應該稱呼瑾妃為「姑爸爸」,可是她偏偏覺得這樣的關系還不夠親密,便一直稱呼瑾妃為「親爸爸」。
瑾妃疼愛這個侄女,也非常嬌慣她,對她更是視如己出。
可是,她拒絕讓唐怡瑩嫁給溥儀的原由,簡直是讓人大跌眼鏡。
瑾妃認為唐怡瑩不適合進宮為妃,是覺得她「性情[淫.蕩]」。而關于這一點,竟然還是張學良在回憶往事時談到的。
眾所周知,張學良的感情世界頗為豐富多彩,尤其是女朋友眾多。每每回憶風流往事時,他也是感慨良多,但是唯有唐怡瑩讓他是一言難盡。
暫且不管張學良對唐怡瑩的評價,瑾妃阻撓這段姻緣大概還出于一個原因的考量,那就是她與溥儀的關系十分一般。當年,溥儀的親生母親瓜爾佳氏,正是因為挨了瑾妃的訓斥,才會選擇吞咽片而亡。瑾妃清楚深宮的無奈,不希望侄女步她的后塵也是情理之中。更何況,此時的大清朝搖搖欲墜,進宮似乎并不是最佳的選擇。
總之,唐怡瑩錯過了成為溥儀后妃的機會,而她的親姑姑則將這張「贊成票」投給了婉容。也幸虧唐怡瑩沒有嫁給身體「有缺」的溥儀,不然以她的性格是萬萬忍受不了守活寡的痛苦。
1918年,在瑾妃的安排下,唐怡瑩的婚配有了著落,對方正是溥儀的親弟弟溥杰。唐怡瑩比溥杰年長三歲,正所謂「女大三,抱金磚」,雖然寓意很美好,但是這段婚姻卻并不和諧。
溥杰12歲便成為了溥儀的伴讀,此后經常出入后宮,他不可能不知道唐怡瑩與溥儀的親密。所以,多年后回憶起這段婚姻,溥杰曾這樣說:「我那時不但在母親的吩咐下,莫名其妙地向著‘指婚’的發令人叩頭謝恩,還得像傀儡一樣,選吉日,帶聘禮.
.....到岳父岳母家去納聘。」
1922年,溥儀迎娶婉容和文秀。不久,溥杰也將唐怡瑩娶進了門。
自小在宮中長大的唐怡瑩,仗著優越的出身和姑母的關系,性格變得飛揚跋扈。加之她受新思想影響至深,為人處世又是新派作法。所以,單就她的自身條件而言,并非溥杰最佳的妻子人選。
但是,溥杰的性格比較寬和,他接納了唐怡瑩,并曾試圖去珍愛她。
一次,溥杰在宮中看到一件精美的玉器,便求溥儀賜給自己,就是為了拿回家送給唐怡瑩。但是,溥杰并非唐怡瑩喜歡的類型。相較于溥杰的溫文爾雅,唐怡瑩更想要一個英雄式的戀人。所以,這段婚姻潛在的矛盾也在日漸累積。
1924年,「北京政變」爆發,溥儀被趕出了紫禁城,作為皇親國戚的溥杰也是十分尷尬。此后,能夠尋求到軍閥的保護,無疑是最優的選擇。于是,溥杰與張學良相識了。
他們結識于北京飯店,張學良的親戚說有兩個人想結識他,張學良便毫不猶豫地同意了。見了面才知道是溥杰夫婦,溥杰以為這是自己的契機,不曾想差點葬送婚姻。
第二天,溥杰將張學良邀請到了自己的家。緊接著,唐怡瑩像變戲法一般,竟然拿出了厚厚的一本剪紙相冊,而上面的新聞都是關于張學良的。很顯然,唐怡瑩此舉絕非臨時抱佛腳,而是準備已久,更確切地說,是為張學良動心已久。
後來張學良回憶這段往事時稱:「這就證明她早就對我有心。」
唐怡瑩是個美人,同時也是個才女,她同時還向張學良展示了自己的才華,有她寫的詩,也有她的繪畫。面對美人如此熾熱深情的表白手段,張學良的心門輕易地為她打開了。
張學良本就是青年才俊,加之外形器宇軒昂的他本就有女人緣。盡管他早已娶了發妻于鳳至,但是他還是為唐怡瑩動心了。唐怡瑩是這樣一個有魅力有故事的女人,也就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張學良的情婦,甚至一度讓張學良動了娶她為妻的念頭。
不過,張學良最后還是終止了這樣的關系,原因自然不是他與溥杰是好友,而是他看透了唐怡瑩的虛偽。
張學良發現:「她畫的畫是人家改過的,作的詩也是人家替她改的。」原來,唐怡瑩就是用這樣的手段包裝自己,正好是張學良最記恨的作假行為。一旦他看透了這點,唐怡瑩那些閃光的優點則黯淡了下來。
但真正讓張學良心寒的還另有緣由,他晚年時曾這樣說:「要不是她太混蛋,我一定會娶她。」
1928年,在唐怡瑩的動員下,張學良將溥杰安排到了奉天講武堂。
此后,溥杰和張學良之間走得越發親近,以至于讓張學良非常坦蕩地承認了與唐怡瑩的關系。
溥杰聽到張學良的坦白后,并沒有感到驚訝,反而平靜地說了句:「就算她不找你,也會找其他人。」
此后,盡管張學良知道了溥杰與唐怡瑩之間名存實亡的夫妻關系,但是也隨著對唐怡瑩的深入了解,而對這個女人徹底失去了興趣。
不久,張學良與唐怡瑩情斷,但這并不影響唐怡瑩繼續「紅杏出墻」。看來,最了解唐怡瑩的還真就是溥杰了。
而唐怡瑩的新男友則是與張學良并成為「民國四大公子」之一的盧小嘉。
提到盧小嘉,最為人津津樂道的還是他與上海青幫頭目黃金榮之間的恩怨。當時,黃金榮為了捧紅自己的情婦露蘭春,特意搭建了一座舞台。誰知,盧小嘉有一天去看戲,偏巧露蘭春變現不佳,一連失誤好幾次,結果遭到了盧小嘉頻頻喝倒彩。
黃金榮眼見有人在自己地盤「動土」,便毫不猶豫地派人把盧小嘉揍了一頓。當時的他未曾想到,盧小嘉并非平庸之輩,他的老爸正是大軍閥盧永祥。第二天,盧小嘉便派人將黃金榮給帶走了,若非有杜月笙的周旋,黃金榮想脫身簡直是癡人說夢。
因為這件事,盧小嘉聲名大噪。但是,他可不是張學良那般有本事的人,他只會仗著父親的背景,在上海灘「呼風喚雨」地胡作非為。後來,隨著盧永祥失勢,盧小嘉這才逃到了北京避難。
盡管落了難,盧小嘉依然跟著張學良出入各種社交場所,就這樣得以與唐怡瑩相識。
1929年,溥杰奉溥儀之命,得以去日本留學,而不甘寂寞的唐怡瑩與盧小嘉可謂一拍即合。盡管盧小嘉的實力大不如前,但是他依舊是油嘴滑舌的做派,很快便收復了唐怡瑩的心。
為此,唐怡瑩不惜趁著溥杰在日本的機會,將醇親王府大部分的金銀珠寶盜走了。而后,唐怡瑩便帶著這些錢和盧小嘉私奔了,兩個人先是躲到了天津租界,而后一起雙宿雙飛地回到了上海,過著驕奢淫逸、紙醉金迷的日子。
溥杰的老父親載灃不忍家丑外揚,又得罪不起盧小嘉,只能默默地替兒子打碎牙往肚子里吞,心中苦澀可想而知。而張學良聽聞此事,更是慶幸自己能夠及時止損。
不過,盧小嘉的本性就是花花公子,一個唐怡瑩當然是拴不住他的心。後來,他擔心黃金榮報復自己,反而將唐怡瑩帶出的財產席卷而空,逃到了台灣。面對盧小嘉的無情,唐怡瑩并沒有過度沉溺于悲傷,而是著急處理與溥杰的這段婚姻關系。
溥杰與日本妻子
盡管唐怡瑩在感情上過于水性楊花,但難得的是她還是個有骨氣的女人。
當時,日本人急于扶持以溥儀為核心的偽滿洲國,一些滿清遺老更是紛紛投奔溥儀。可是,唐怡瑩不肯與溥杰前往,反而說出了一句振聾發聵的話:「寧為華夏之孤魂,弗為偽帝之貴戚!」
唐怡瑩的態度激怒了日本人,他們便逼迫溥杰迎娶一位日本太太。溥杰自然不想成為傀儡,只能搬出唐怡瑩做擋箭牌。但是,日本人并非如此好糊弄,加之溥杰與唐怡瑩的婚姻本就走到了盡頭,最終,在日本人的逼迫下,唐怡瑩自此成為了溥杰的前妻。
1937年,溥杰與日本皇族姻親嵯峨浩結為夫妻。嵯峨浩雖是日本人,但是對待溥杰一片真心,也讓他體會到了未能在唐怡瑩身上感受到的女性溫柔。只可惜,他們最終被迫分離,至此終生再未相見。可憐了溥杰,這一生都婚姻不幸。
而唐怡瑩在離開溥杰之后,也開啟了自己的人生。從前的她沉迷于玩樂,經歷一番變故之后開始醉心于繪畫,其作品更是一度遠銷美國。
1949年,唐怡瑩定居于香港,在香港大學美術系任教。而她的故事到此結束,低調地過完了余生。
唐怡瑩,一個風流成性的女人,在那個動蕩的時代,堅持做敢愛敢恨的事,這才成就了傳奇的人生。
她大膽追求愛情,也不會被婚姻所束縛。時代造就了她,也左右著她的選擇。
大概是一生恣意灑脫,所以活到了90歲的高壽。
至于美人最終情歸何處,則是一個未知的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