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攸(157年-214年),字公達,潁川潁陰(今河南許昌)人。荀彧之侄,東漢末年謀士。
荀攸在何進掌權時期任黃門侍郎,在董卓進京時曾因密謀刺殺董卓而入獄,后棄官回家。 曹操迎天子入許都之后,荀攸成為曹操的軍師。 曹操征伐呂布時荀攸勸阻了曹操退兵,并獻奇計水淹下邳城,活捉呂布。官渡之戰荀攸獻計聲東擊西,斬殺顏良和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燒袁紹糧草,同時力主曹操接納許攸,畫策烏巢,立下大功。平定河北期間,荀攸力排眾議,主張曹操消滅袁紹諸子,被曹操上奏朝廷封為陵樹亭侯。荀攸行事周密低調,計謀百出,深受曹操稱贊。
董卓亂政的時候,荀彧曾經和幾個高官密謀刺殺荀攸,中平六年(189年),董卓之亂,關東兵起,董卓遷都長安。荀攸與議郎鄭泰、何颙、侍中種輯、越騎校尉伍瓊等人商議說:「董卓無道,天下人都怨恨他,雖然他聚集了不少精兵,但實際上不過是一個勇夫而已。我們應該刺殺他以謝百姓,然后借皇帝的詔令來號令天下,這是像齊桓公、晉文公那樣的霸王之舉。」事未成就被人發覺,收何颙、荀攸入獄,何颙憂懼自盡,荀攸言語飲食自若,恰好碰上董卓被殺而得以免罪。棄官返歸,又被官府征召,考試名列優等,升遷為任城相,沒有赴任。荀攸因蜀漢地險城堅,人民生活殷實,于是請求擔任蜀郡太守,因道路不通,停駐在荊州。
曹操聽從荀彧的意見,迎接漢獻帝前往許昌建都。給荀攸寫信說:「現今天下大亂,正是有謀之士費心勞神的時候,而先生卻在蜀漢靜觀時局變化,不是太保守了嗎?」于是征召荀攸為汝南太守,入為尚書。曹操久聞荀攸之名,與語大悅,對荀彧、鐘繇說:「公達不是平常的人,我能夠和他一同商議大事,怎麼還會憂慮得不到天下呢?」自此,荀攸成為了曹操的軍師。
荀攸在曹操攻打張繡和平定呂布的戰役中,為曹操獻計獻策,助曹操平定了呂布。建安五年,北方爆發了官渡之戰,在這場戰役中,荀攸獻計助曹操拔得頭籌取得了解白馬之圍的功勛,但是后人只知道是關羽斬殺了顏良,不知是荀攸創造了戰機。後來又故意散落戰利品,引得袁軍哄搶,趁機斬殺了袁軍的大將文丑,振奮了曹軍的軍心。適逢許攸前來投降,說袁紹派淳于瓊等人率一萬多士兵押運糧食,將領驕恣,士兵懈怠,可以中途截擊。眾人都懷疑他,只有荀攸和賈詡勸說曹操聽從。曹操留荀攸和曹洪把守營寨,自己親率精銳襲擊烏巢,一舉戰勝了袁軍。
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下令論功行賞,說:「為人忠誠正直而善于密謀,為我安撫內外的人是文若,公達則次于他。」增邑四百,并前七百戶,轉為中軍師。擔任中軍師的荀攸不在經常隨軍征戰,而是為曹操留守后方,掌管刑罰之責。之后的官渡之戰中,曹操大敗而歸,可能就是因為身邊沒有能夠聽得進話謀士從旁規勸。但是荀攸非常寡言少語,很少在其他臣子面前顯露自己,只有曹操知道他的功績曹操每每稱贊他說:「公達外愚內智,外怯內勇,外弱內強;不炫耀自己的長處,不夸大自己的功勞;他的內智別人可以達到,他的外愚別人卻達不到,即使是顏子、寧武也趕不上他。
」曹丕在東宮做太子時,曹操對他說:「荀公達,是人之表率,你應盡到禮節尊敬他。」荀攸曾經生病,曹丕前去慰問,獨自在床下禮拜,他受到特別尊敬就是這樣。建安十九年(214年),荀攸跟從曹操征孫權,在路上去世。曹操每次說起他來就流淚。他生前設奇策共十二計,只有鐘繇知道。鐘繇整理未全就去世了,故后世不得而知。另著有《魏官儀》,今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