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經中有句名言: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很有道理,比如講「神佛」,沒有任何人真正看到過神佛的樣子,但是民間的手藝人,比如做木雕做石雕的這些匠人,卻可以雕刻出神像、佛像。
盡管不同的時代不同的工藝,做出來的神像佛像都稍有差異,但只要將這些「像」往寺廟道觀一擺,很快就有人虔誠地跪拜。那麼這些石頭或者木頭做的神像佛像,其實就是「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當中的一種「相」,他并不是真正的神佛,而只是人主觀意識看到的表象。
所以《金剛經》有句話如雷貫耳: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這句話當中的「色」,指的其實就是「相」,人用木頭石塊雕塑成各種各樣的相,然后告訴世人這就是神,這就是佛,再通過各種方式,愚弄百姓搞偶像崇拜,說你們只要來拜這個神像佛像就能獲得神佛的保佑!
像這種求神拜佛的方式,《金剛經》說是走進了一條錯誤的道路(是人行邪道),因為「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你拜的不過是一堆木頭、一塊石頭而已。
唐朝的時候,有位書生得到馬祖道一禪師的指引,成為南岳高僧石頭和尚的弟子。幾年之后,他去感謝馬祖道一的指點之恩,在等待的時候,他竟然騎坐在佛像上,馬祖道一的弟子大聲呵斥,說他是褻瀆佛祖,但是馬祖道一禪師過來以后,卻大加贊賞說「我子天然」!
什麼意思呢?就是說他是一片天然之心,心中無凡無圣,在別人眼中不能褻瀆的佛像,在他眼中卻并不是真正的佛,也就是說,他看破了這虛妄之相。後來,這個騎在佛像上的人,就以「天然」為法號,他就是後來著名的丹霞禪師。
丹霞禪師在修行的時候,還留下過一個小故事。他在化緣的時候,看到一位年輕漂亮的女子不敢趟過面前很淺的一條河流,于是丹霞禪師主動幫她抱了過去,同行的和尚大驚失色,等女子走遠之后,他們才對丹霞禪師說道:出家人不近女色,你剛才的做法實在大為不妥!那麼丹霞禪師怎麼回答呢?他說:剛才那個女子,我早就已經將她放下,都過了這麼久,你們怎麼對她還沒有放下?
那麼在這個故事當中,女子的色相,在丹霞禪師眼中同樣也是虛妄,而指責丹霞禪師觸犯戒律的那些和尚,卻反而被這種虛妄「著相」!
神像和佛像,既不是神,也不是佛,只是「相」,一個人再怎麼虔誠,如果他只是執著于這種相,那他永遠也無法真正悟道。唐代的丹霞禪師在游歷的時候,晚上到一座很小的廟里借宿,當時是冬季,夜里非常寒冷,于是他就把廟里的佛像拆了下來,當成柴火點燃取暖。
廟里的住持看到以后急的直跳,說你怎麼把佛祖給燒了?丹霞禪師回答:我燒燒看有沒有舍利子。住持氣急敗壞大聲喊道:這是木頭做的,哪有什麼舍利子!丹霞禪師說:對啊,既然沒有舍利子,我燒的就不是佛祖!那麼經過這件事情之后,那位阻止丹霞禪師的小住持慢慢也領悟了「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的真理,踏上了真正的修行悟道之路。
其實對于普通人而言,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虛妄的世界,無時無刻都處于「著相」的狀態,就像很多燒香拜佛的一樣,相信眼前的神佛真實存在,而那些佛像和神像存在的意義,就是讓他看到所謂神佛。
因為,如果沒有這些木頭石頭做成的「相」,那麼世間的凡夫俗子,也就很難找到自己的信仰和心靈的慰藉。「相」的存在,只起到「方便法門」的作用,而要領悟思想精神的至高境界,則需要破除種種虛妄,從無相的心中向內而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