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人都無法逃避「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在中國傳統文化里,生與死,是人生最重大的根本問題,在古人看來,「死」甚至比「生」更為重要。
比如荀子有這樣一句話——「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就是說人死之后,并不是真正的結束,而是換一種方式繼續生活,所以秦始皇在世之時,就勞師動眾大修陵墓,把他的寢宮搞得「上具天文,下具地理」,幻想死后還要繼續享受人間的生活。
那麼普通人去世之后,同樣也不能隨隨便便一埋了事,而是要舉辦隆重的葬禮,而且有許多禮儀規矩和禁忌,比如按照傳統,人死之后,有「頭七」
和「停尸三天」的習俗,這個所謂的「頭七」和「停尸三天」,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先來講一個成語故事——起死回生。這個出通常是用來形容醫術高明,它有一個小典故:戰國時期有位神醫叫扁鵲,有一次他聽說太子突然猝死,正準備舉行葬禮,于是就向出宮的大臣們了解太子的死因和癥狀。
扁鵲一番了解過后,將信息匯總,他對大臣們說道:你們趕緊向國君報告,我可以、救活太子!當時所有人都不信人死還能復生,但國君知道后,親自出來迎接扁鵲。進宮之后,扁鵲發現太子雖然看似已經沒有生命,但還有一絲微弱的心跳在維持,于是扁鵲施以針灸之術,沒過多久,太子果然悠悠醒轉過來,幾天之后,就恢復到很健康的狀態。
從此,扁鵲「起死回生」的美譽名揚四海。但是扁鵲卻解釋說:并不是我可以將死人救活,而是因為太子的癥狀雖然看上去沒有生命,但實際上還活著,所以人死之后,一定要停尸七日,等到完全確定其死亡才能下葬,否則有可能誤將活人埋進了土里。那麼從此以后,老百姓就開始遵循「頭七不下葬」的規矩。
所謂的「頭七」,就是指人去世后的第七個日子,按照傳統喪葬習俗,頭七之內不可將逝者下葬入土,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要避免假死被誤埋的情況發生,因為古代的醫療技術其實相當落后,老百姓對生死的判斷,無外乎就是看有沒有呼吸、有沒有溫度,稍微專業點的,也只是通過脈搏來確定。
但是,有很多假死的癥狀,光是憑呼吸溫度和脈搏,極有可能造成誤判,所以傳說扁鵲要求百姓「頭七不下葬」,其實就是采用延遲下葬的方式,來提高甄別死亡的準確率。
那麼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頭七,又被賦予更為神秘的色彩,傳說人死七日之后,他的魂魄還會回來一次,之后才能安心投胎轉世。當然這只是民間的傳說而已。但是,停尸七日的做法,也面臨很多現實問題,比如天氣炎熱,尸體很快就會腐爛,甚至帶來瘟疫病毒,所以後來逐漸改成停尸三天。
「停尸三天」的習俗還有另外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給逝者家屬充足的時間來處理后事,比如讓身在外地的親人回來奔喪,見上最后一面,又或者通知親友前來商議和協助操辦喪事。
隨著社會的發展,喪葬文化也在隨著時代而不斷變化,比如現在都是提倡生前盡孝、死后從簡、厚養薄葬的喪葬習俗,不知道在你看來,過去這種停尸三日的喪葬禮儀,到底值不值得保留和傳承下去呢?歡迎在文末留言說一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