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不論他多有本事,到了晚年,最害怕的,就是孤獨終老。
在不少人看來,父母孤獨終老, 跟子女不孝順父母有關,完完全全是子女的問題。如果子女孝順父母,那父母絕對不會孤獨終老。
這種觀念,既對,又不對。對在于,子女的一舉一動,確實會影響到父母晚年的生活質量。不對在于,子女的舉動,只是其中一個原因,而不是全部原因。
也就是說,父母缺乏了其他的條件,出了什麼問題,哪怕子女孝順父母,父母也會孤獨終老。孝順,僅僅是人之主觀意愿,而無法決定現實的情況。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子女孝順父母,但父母越活越孤僻,心態不好,那他們也會孤獨終老。這,不是陪伴的問題,而是心態的問題。
晚年是否孤獨終老,跟子女無關,而應該要看這3個因果。
01
晚年是否孤獨終老,要看「錢財物質」。
在商業化的時代,讀書需要錢,養孩子需要錢,生病看醫生需要錢,就連晚年養老也需要錢。有錢萬事安好,沒錢寸步難行。
一個家庭,如果特別有錢,可以讓父母和子女活得安穩,不用過分忙碌打拼,那子女就有時間陪伴在父母的身邊,父母也不會有物質上的憂愁。
可惜,這樣的家庭太少了。從「二八法則」來說,至少有八成以上的普通家庭,都沒啥錢,父母和子女都需要外出打工,辛勞賺錢。
為了賺錢而忙碌,子女就不會有時間陪伴在父母的身邊。比如,農村的孩子會跑到大城市工作,留下年邁的父母在農村生活。
留守農村的老人,一年只能見子女一兩次,那他們的往后余生,就只能在「孤苦」的環境中度過。
物質錢財,看似庸俗,可實際上,所有的高雅和美滿,都需要庸俗的錢財來鋪墊。沒有錢,不僅失去了生活的選擇權,還失去了晚年的陪伴。
02
晚年是否孤獨終老,要看「自身報應」。
鎮上有個老伯,五十歲的時候,就嘲笑自己的親哥,說他年近60歲了,子女還不孝順他,活得真失敗,所以
他經常對親哥落井下石。有一次,大哥生病了,到了醫院住院,身為二弟的他,本該去看望大哥,但他沒有去,還在外邊跟別人說,大哥教了幾個不孝子,活該他受罪。
他認為,大哥的孩子不孝順,自己的孩子絕對孝順。十年過去了,他的大哥也在孤苦無依的環境中去世了,下一個,就輪到他了。
年近60歲的他,突發急病,進了醫院。由于老伴身體不好,無法照顧他,所以他打電話給兩個兒子,希望他們可以來照顧父親,
兩個兒子拒絕了,說工作繁忙,要出差,讓母親來照顧父親就好。這一刻,他才感同身受,明白當年大哥的孤苦和心酸。後來,這老伯的經歷,跟他大哥一樣。
以往,他嘲笑別人,對別人落井下石。如今,報應降臨到他的身上。這就是所謂的「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03
晚年是否孤獨終老,要看「老伴心意」。
人到晚年,只有三個依靠——老底、老伴和老窩。有一點錢財,老伴在身邊,還有一套屬于自己的房子,晚年就安穩了。
老伴,對于無數人的晚年來說,是一個巨大的變數。老伴的心意如何,情況如何,會對夫妻倆的晚年生活質量,造成不可忽視的影響。
老伴選擇跟子女站在同一陣線上,跟你對著干,那勢單力薄的你,就只能在孤苦當中老去了。老伴很不幸,提前離開,那勢單力薄的老人,也會孤獨終老。
跟老伴的關系,看似是夫妻之情,實際上是戰友之情。一方有問題,另一方就會受到這一方的牽連。夫妻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跟老伴相處,要懂得謙讓、妥協,盡量對他們好一點。兩個目的,首先,為了讓他們感受到我們的真情。其次,為了珍惜眼前人。
絕大多數老年人,都因為老伴離開,而孤掌難鳴,最后被子女欺負。這就是所謂的「一根筷子容易折」。
寫到最后
這個年代的老人,孤獨終老的機率,到底大不大呢?很遺憾地說,機率很大,原因有三。
其一,不是每個老人都能財富自由,擁有一定的物質資產;其二,不是每個老人,都有伴侶,不少人中途就失婚了,或者喪偶了,那他們就無依無靠了。
其三,子女都需要背井離鄉打工,不可能時時刻刻陪伴在父母的身邊。那就注定,所謂的養兒防老,成為了一場奢望。
身為普通人,我們無法改變現實,就只能在現實發生之前,做好自己的本分。該賺錢的賺錢,該維系感情的維系感情。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