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哥,剛公司過會決定讓我去分公司任一把手,消息來的太突然,我有些發懵」
「之前你說過在跑職位的事,不是這個嗎」
「不是,當時想著原地提一級,或者本部其它部門能升一升,還真沒想過去外面」
「還能改嗎」
「夠嗆了,會上定的,散會后蓋章正式任職件就來了」
「改不了那就趕緊做好這幾件事,畢竟空降去了一個相對陌生的地方,小心駛得萬年船」
「近哥你說...」
升職加薪,職場打工人孜孜以求。
加薪倒好說,銀行卡里的數字漲了,但升職意義就不一樣了,它表示到了一個新平台、扛了新責任,也意味著有了新壓力、新挑戰。
領導位置都是一個蘿卜一個坑,盯的人自然多。
既然你上去了,表示暫時封禁了其他人過來的路。
自然位子的周圍不會風平浪靜。
而如果是空降,浪會更大、風會更急。
如何保證自己的船不被吹翻,前人其實早已為我們指路。
我們先來看看漢文帝的繼位之旅。
漢文帝劉恒是劉邦的第四子,很小的時候由其母薄姬帶著去了山西大同那一塊當代王。
遠離權力中心,山高皇帝遠,躲過了腥風血雨。
諸呂之亂平叛后,大家都在琢磨讓誰來繼承大統,此時劉恒映入眼簾,群眾口碑好,素有仁義之名。
關鍵是他媽賢惠仁德,沒有呂后那麼心狠手辣,大家至少不用提著腦袋上班。
一致贊成,接著派人趕緊去請他來長安。
這真是人在家中坐,餅從天上來。
但劉恒內心忐忑不安,不知是兇是吉。
畢竟劉盈死后,呂后整的2個傀儡皇帝前少帝劉恭和后少帝劉弘都死于非命。
別來的不是個餅,而是個坑。
那還不如當個代王自在呢,畢竟衣食無憂。
所以,決定先讓舅舅薄昭去長安打探虛實。
去一個你并不熟悉的單位任職,還是任主要領導的,你得先多方打聽下單位的基本情況、人員派別等情況。
特別是近期單位發生過什麼大事急事。
最怕的是你興沖沖過去,屁股當做下,咣當一口大鍋砸了下來。
過去當個「背鍋俠」,你說找誰說理去。
劉恒他舅薄昭長安打探了一番,放心了,是讓外甥去繼位的。
那就收拾行李,出發。
劉恒帶著浩浩蕩蕩的人馬,在距離長安不遠的渭橋旁,遇到了接迎的群臣。
平定諸呂之亂立下大功的太尉周勃從人群中閃出,走到了前面。
太尉,管部隊的,掌兵,也就是他管槍桿子。
先是例行的寒暄,吧啦吧啦一大段。
然后,出現了一個騷操作。
太尉周勃想跟劉恒私語幾句。
此時,劉恒是坐在車里的。宋昌在他前面傳話。
面對周勃的這個要求,宋昌說,說公事呢,要不原地當眾說,要不回長安朝上說,要是私事呢,跟你沒啥私事好說。
然后周勃尷尬一笑,沒啥事,咱回去說一樣。
大家說這里有什麼問題嗎,怎麼就是個騷操作了。
這個行為或要求乍看沒啥,周勃就想跟劉恒說句話。
但是,細想一下,為什麼周勃這麼著急,在一群迎候的人面前,跟即將登基的劉恒想說句話呢。
其實這是他挖的一個坑。
打個比方,有大領導到你單位,檢查工作也好、參加會議也好,如果在他剛來的時候,你單位突然有個人出現,跑領導面前,竊竊私語了一番。
你們單位的人會怎麼看他?
第一層,2個人得認識吧。
第二層,關系應該不一般吧,畢竟只有一面之緣的話,當著一眾人,專門交談有些別扭吧。
第三層,這人背后靠山是這個領導吧。
這麼一來,單位里的人,包括領導,后面再跟他打交道的時候,是不是腦中已烙印下他是某某領導的人的印象。
什麼評功評獎啊之類的會不會就傾斜了。
想給他穿小鞋是不是也得好好琢磨琢磨利弊了。
周勃這里也是一樣。
眾目睽睽之下,跟馬上要繼位的劉恒說幾句話,不管說什麼,哪怕是一路舟車勞頓很累吧、這幾天天氣不好注意身體之類的寒暄,
都會給在場的其他人留下印象:原來他們認識啊。
這會幫助周勃在后面的工作中攬更多地權,說話也更好使。
宋昌也是老油條了,看出來了周勃的心思,然后直接給拒絕了。
其實,劉恒過來,當時也是有不少人反對的,但宋昌分析利弊,力挺入主長安。
狐貍碰狐貍,周勃的小心思一眼被看穿。
這時候,百廢待興、暗流涌動,各方勢力互相制衡,維持著一個均勢。
從另一方面講,正是因為均勢的存在,不屬于任何一股勢力的劉恒才能撿到便宜,被擁立為王。
所以,劉恒需要保持這種均勢,人還沒到呢,如果被人打上跟周勃代表的軍功集團是一伙的,那后面站著的宗室集團和功勛集團你說會不會有意見,會不會使點絆子。
劉恒現在一對一都不敢說穩贏,何況一對二。
雖然權力平衡是要打破的,但不是現在。
現在根還沒扎穩扎好,打破均勢只能讓自己處于被動,搞不好下場跟前、后少帝一樣了。
進新單位也是這個意思,以公允之身亮相,不傾向于任何一派,觀察為上。
至于后面不管是拉一派打一派還是別的什麼,那是后話。
劉恒進了長安,坐上了龍椅,不急著「新官上任三把火」,沒有對現有的「組織格局」和「人事」做出任何改變。
他在維持現狀。
然后對有功者作了封賞。特別是自家的劉姓諸王。
封賞的時候再講上幾句,「謝謝大家啊,推我過來坐龍椅,一點心意不成敬意。希望大家今后繼續支持我哦」
一個人能走上領導崗位,有實力、也有運氣因素,但走上領導崗位才是第一步,能否坐得穩,里面有很深的學問。
有多少人因為這樣或那樣的原因,整個幾日游,便讓人從領導崗位上拉了下來。
劉恒這樣做,跟漢朝曹參的做法一樣。
曹參接替蕭何出人丞相后,維持前任蕭何所制定的政策:「舉事無所變更,一遵蕭何約束」。
做事低調,在做出改變之前充分的了解情況,然后清風拂面般的加以改變,逐步實施自己的意志。
曹參的位子坐的很牢固的,也給我們貢獻了一個成語:蕭規曹隨。
操之過急、急功近利是新上任領導的大忌。
哪怕再有本事,剛開始的一段是龍得盤著,是虎得臥著。
靜觀其變,先摸清人財物等各種情況,為開展工作掌握第一手資料。
本來嘛,讓你當領導,又不是就讓你當2天就走,著什麼急。
穩住、發育、別浪。
在新的平台,開啟一段新的征程,想燒「三把火」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也是要向前人學習,看看該不該燒、能不能燒,燒了是好還是不好。
起步階段,無為而治,效果反而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