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職場就是一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江湖,在這個江湖中,每個人都會經歷人情冷暖,利益紛爭,所以要時刻保持警惕。
有些職場上的套路,并非大家不愿對你講,只是許多事情意會可以,言傳就顯得特別的幼稚。就像人走茶涼,默默散場,不要問,問就顯得不諳世事。
職場上有許多事情,大家都在做,但都不會明說,別以為眼見為實,很多時候看到的只是讓你看到的而已,不過是大家都產生了默契而已。
人與人之間的本質是價值交換,感情只是交換的紐帶而已,尤其在職場這個環境中,這種情況尤為明顯。
在價值交換之前,感情會起到作用,但產生交換之后,穩定的利益是關系穩固的基礎,否則關系也不過就是人情世故中的點綴。
看似因為大家關系好而形成穩固的合作關系,事實上,不過是彼此的利益都得到滿足,甚至在價值交換中逐漸遞增,正所謂「人捧人高」。
朋友曾經擔任過物資采購部經理,他身邊所謂的「朋友」大多數都是供應商,或者是與供應商相關的人;當他成為市場銷售部經理的時候,他身邊所謂的「朋友」就變成了各種各樣與客戶有關系的人。
雖然曾經的關系還在,但由于沒有了交叉點,也不過就是若干熟人之一。
客氣是一種禮貌和修養,但同事之間總是跟你客客氣氣的人,關系也就那麼回事。
就像你回家之后跟家人還會保持那種客氣嗎?就像人們經常說,也經常做的事情,「把最好的情緒留給外人,把最糟的情緒帶給家人。」
職場中很多時候客氣,并不是為了表達禮貌與修養,不過是為了跟你保持距離而已。關系越近越會覺得對方沒什麼了不起,距離才會產生神秘感和崇拜感。
這也是領導許多領導與下屬保持一個恰當距離的原因所在,當跟他們跟發小在一起的時候,沒準也是說話不著四六,交談內容也是葷素不忌。
許多時候與同事保持距離,并不是非要表現出高冷,只要需要保持一種客氣,自然就會拉開彼此之間的距離。
別覺得跟你保持客氣是他的修養足夠,只不過是他在與你保持距離而已,關系不到位客氣就是一種態度。
自嘲、自黑有時是一種處世的態度,也是一種自信的表現。因為窮人總是怕別人笑話他窮,富人才會總是哭窮裝窮。尤其在職場上「嫌你窮,恨你富」的人大有人在。
不過,自嘲、自黑,也要分人,如果在蠢人面前自嘲、自黑,他會當真,尤其是涉及能力、人品的這類事情的時候。
記得有一次,公司里的一個富二代,自嘲說現在油價這麼貴,飯都快吃不起,哪還有錢加油,這時另一位同事傻乎乎的說:「那我情況比你好,還能吃得起飯,要不我請你,吃不好,但管飽。」讓這位富二代滿臉黑線。
還有一次業務大咖謙虛的說自己跟不上年輕人的節奏了,感覺就要被淘汰,本來是一句自嘲的玩笑話,結果有位同事一臉認真的說:「你要是覺得不行,要不我來試試?」搞得這位業務大咖,還真不知道怎麼回答。
在蠢人面前,就別自嘲、自黑了,不一定會產生惡劣的影響,但一定會增加溝通成本,每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沒必要在蠢人身上浪費。
當別人向你傾訴的時候,要明白他并不是要你幫助解決問題,而是需要你的關注、安慰以及認可。你只管聽著就好,適當回應一下即可。
職場是成年人的世界,大家都會理性的權衡利弊,可能他心里已經有了答案,這時你非要唱反調,他嘴上不說心里肯定也不痛快,萬一出的主意出現了不好的結果,沒準導致好心辦了壞事,還要落個埋怨的下場。
不要拿著「為你好」的態度,去干涉別人的決定,談話的藝術在于說別人能聽得進去的話,辦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自以為是的認為能解決別人的問題,除非你手中有足夠的權,或者足夠的錢。
沒人愿意做別人情緒的垃圾桶,為了減少類似的情況,最好的辦法就是選擇傾聽,如果抹不開面子,那就適當回應一下,別想著能解決對方的問題,其實大家心里都早已有了答案。
有不少人因為別人一句批評,心情失落一整天;又因為別人的贊揚而高興,這種患得患失的根源是通過別人的評價來樹立自我感,很容易在與人交往中迷失自我。
作為大多數普通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關鍵是自己的心理狀態,比窮人有錢,比富人窮,只是與不同人在一起時,心理狀態不同,并不代表你實際情況會有任何改變。
正如范仲淹《岳陽樓記》中提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這是一種思想境界。
任何人的評價只是相對而言,就像在下屬面前是領導,而在更上層面前不過是下屬而已,但不會因為如此,就改變了自己所處的位置。
自我認知很關鍵,并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有所改變,也不要依賴別人的評價樹立自我感,因為那樣會在患得患失中迷失自我,導致自我評價出現極大的偏差。
行走職場,看到的只是讓你看到的罷了,聽到的也是經過過濾之后,讓你聽到的事情。有許多事情是能做不能說,就像國畫中的留白才會增加整幅畫的韻味。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精明的人會通過觀察,來感悟其中的妙處,愚蠢的人哪怕說明了都感覺不到其中含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