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如今,大多數人過起婚姻生活,都避不開一地雞毛、雞飛狗跳。
確實如此,再蕩氣回腸的愛情似乎也抵不過歲月,敵不過煙火氣里的平庸瑣碎。
但這部來自英國的手繪電影《倫敦一家人》卻將平淡無奇的婚姻生活過得溫情動人,讓日子過成另一種模樣!
早在電影上映前,同名繪本就已經作為暢銷書而被粉絲熟知。故事由英國著名漫畫家Raymond根據父母的真實經歷改編而成,講述的是Raymond的父母從相遇到相愛、結婚41載到最后相繼離世的故事。
故事是從兒子的角度和口吻來說的,讓整部電影多了股娓娓道來的敘事意味,加上一幀幀手繪風格的畫面,讓生活里再平常瑣碎的事情也能變得溫馨雋永、明媚美好。
就劇情主線而言,講的不過是英國一個三口之家的家庭日常:夫妻倆過著拮據的小日子,平時喜歡嘮嘮嗑,拌拌嘴,有個兒子,他們溫柔地愛著他……
但生活總不會一帆風順。在大時代背景下,戰爭、政黨更迭、社會福利保障、時代變遷等,都在影響和改變著他們這等小人物。
而對他們本身來說,工作,房貸,小孩,老去,死亡……都是不得不面對的人生命題。
以上種種,反而顯出平淡瑣碎的難得,甚至彌足珍貴,是啊,若你也曾親歷戰爭的殘酷,與死神擦肩而過,你一定會覺得,只要彼此還在,一起柴米油鹽,偶爾吵架拌嘴,又有什麼要緊呢!
何況,他們一直彼此陪伴,一起成長,樂觀又積極地面對和解決困難!不得不說,他們的婚戀觀,算得上是教科書級別的,至今值得我們細品。
1928年的倫敦,埃塞爾遇到比她小5歲的歐內斯特時已快35歲,貌似已經過了沖動冒險的年紀。
但當在一戶貴族人家做女仆的她打開窗戶抖落抹布上的灰塵,騎著腳踏車路過的牛奶工歐內斯特以為是跟他打招也脫下帽子致意回應時,誰也沒料到,命運的車輪開始啟動,他們即將要冒一場愛情的險。
在接下來的幾天,兩人非常有默契地,在等一個「招呼」。
然后,在第五天,歐內斯特手拿鮮花仿佛從天而降,「我想我應該自我介紹,你之前已經往我頭上抖了許多次抹布灰了。」
「我叫歐內斯特。」
「我叫埃塞爾!」
接下來,遇見愛情的兩人,約會、戀愛、結婚都是自然而然的事。
至于年齡,從來不要設限!不是在最美的時光遇見你,而是因為有了你,才是最好的時光!
婚后,埃塞爾辭去女仆的工作,歐內斯特則負責起養家的責任。
他們花了800多英鎊買了房子,每月需要還房貸!沉重的生活壓力隨之而來,好在,他們都是溫柔浪漫的人——起初房子空空,一件像樣的家當都沒有,他們就一件一件往里填;埃塞爾想要什麼,歐內斯特都會想方設法搗鼓出來。
曾經冰冷空蕩蕩的房子被慢慢裝點成一個有溫度的家!
歐內斯特始終是個熱情的大男孩,埃塞爾則是典型的居家女人,有點絮絮叨叨。可在歐內斯特眼里,她永遠是個需要呵護珍惜的小女人。
對待生活,他們也始終熱情,桌上的鮮花從沒停過,遇到困難,他們很少抱怨,總是想盡辦法去解決,即使是面對殘酷的戰爭。
生活于他們,沒有轟轟烈烈,有的只是細水長流,可是,誰能說這不是一種幸福?或許,對他們來說,有你在的三餐四季,才是最浪漫的事!
愛孩子,先愛孩子的媽媽
歐內斯特和埃塞爾都很喜歡小孩,夢想是生很多孩子組成一個大家庭。
然而埃塞爾在婚后兩年多,肚子都沒動靜,急得她在床頭貼上孩子的照片!歐內斯特不解,埃塞爾失望得哭起來,他立刻繞過去將她擁入懷,溫柔安慰她:「親愛的,我知道。」
好不容易懷上,兩人滿懷期待地等待新生命的到來,沒成想孩子在歐內斯特上班時提早發動,是埃塞爾自己叫的救護車!
當歐內斯特看到救護車,嚇得失魂落魄,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妻子。他跌跌撞撞地跑進家,看到助產士,才明白過來;而他擔心的依然是妻子,連問兩次,至于孩子是男是女,怎麼樣了,好像并不關心。
當醫生告訴他妻子是大齡產婦,再生育將有生命危險時,他立刻打消了建立大家庭的念頭。
歐內斯特在妻子生產時的,堪稱教科書級別。愛孩子的媽媽!這是一個男人對自己的、對家庭最好的承諾和榜樣!反過來,也只有深愛著妻子,才會在潛意識中本能地將妻子排在第一位。
歐內斯特和埃塞爾簡單地過著自己的小日子,兒子健康快樂成長,與此同時,外面整個大環境在急劇變化:希特勒上台,二戰不可避免地爆發了。
戰爭,意味著生離死別、失去家園、生靈涂炭……
為了躲避戰爭,夫妻倆將5歲的兒子送到鄉下。而他們,在家里做好防毒面具,自建防空洞,加入消防聯隊參與救援。
戰爭令人窒息絕望,摧毀人們的意志:倫敦遭遇不停的空襲,死亡時刻在身邊上演,或許下一刻就會輪到自己,不知戰爭何時結束,這樣的日子何時是個頭!
但他們,會修復被拿去制造戰爭材料的大門,會躲在防空洞里家里長家里短、敷面膜、耳鬢廝磨、互相加油打氣,會因為太過思念兒子而冒險跑去鄉下看望他,會在給兒子的每一封信里寫上:「你親愛的XXX」……
即使是在最黑暗最無望的時刻,他們依然對生活傾注了最大熱情,日子總能看到星星之光!
生活的瑣碎除了柴米油鹽,還有來自養育孩子的苦與樂,與孩子間的矛盾和分歧。
歐內斯特與埃塞爾一家也不例外。
小時候,讀文法學校的兒子因為偷竊而被警察押回家。盡管非常生氣,但埃塞爾仍然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善良的,面對多事鄰居的詢問,她回道:他是因為幫助警察破案,才被警察送回來。
希望兒子讀文法學校,以后有個好工作,但當兒子要退學轉讀藝術時,盡管埃塞爾氣得哭了,但仍然選擇支持他。
兒子結婚后,母親希望兒子要小孩,但當兒子告訴她妻子有精神分裂癥不能生育時,她又表示理解和擔心他們,并尊重他們的選擇,從此也再沒催生過,支持他們住到更利于養病的鄉下!
其實他們像大多數父母一樣,希望孩子讀個好大學,好專業,畢業后找個好工作,結婚生子,少走彎路,別瞎折騰;而他們的難得之處是,盡管嘴上絮絮叨叨,但當孩子真的折騰起來,他們又能理解和尊重他的決定。光這點,已經甩很多家長一條大街。
因為他們明白,最好的愛,是平等,是信任,是尊重,是溫柔陪伴!
隨著兒子一天天長大,工作,結婚,做父母的,也跟著歲月走,一點點地變老。
最終,原以為永遠能在一起的人要跟這個世界告別。
一起走到生命的盡頭,死亡才能讓他們分離,而且,總有一個人先離開。
埃塞爾先走的。她得了阿茲海默癥,把陪伴了她四十余載的歐內斯特給忘了。在最絕望沮喪的時刻,他們都是靠彼此擁抱、親吻來互相鼓勵、安慰的,而在她離世前,她連「他是誰」都弄不清了,更別說一個擁抱,一聲告別!
這對歐內斯特的打擊可想而知。
她去世后,他一個人吃飯,餐桌上依舊擺放著她的餐具以及她生前喜歡的花;一個人看報,那個喜歡與他拌嘴的忠實聽眾已經不在了;一個人熬過漫漫長夜,然后迎接黎明……
這種日子于他來說太難熬,他想盡快與她相見了!
他們離開的時間相隔不到半年。
影片結束處,兒子和妻子站在枝葉繁茂的梨樹底下,回憶起當初種這樹時的情形,那是當年戰火紛飛之際,他吐出的梨核被母親種在院子里。
這一幕竟不禁讓人想起歸有光《項脊軒志》里的「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當年的小孩,已長大成家;當年手植之樹,現已長成參天大樹,而一路相伴的那兩人,已不在!
世界大不同又終歸相同,老病死是每個人都躲不過的環節,差別在于「生」,如何「生」。
普通人家的生活,平凡如斯,像歌詞里說的,相聚離開,都有時候,沒有什麼永垂不朽,可是若有個相濡以沫的愛人陪你細水長流,共度一生,這平凡又何其不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