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相信「命運」,但是,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過這樣一句話:命,是成功者的謙辭,運,是失敗者的借口。如果你向那些很成功的大佬請教,他們多半會很謙虛地表示:哎呀,我的成功啊只不過是「命好」而已。而生活中很多失敗者,你會發現,多半是抱怨自己運氣不好,言下之意,不是我能力不行,而是時運不濟。
古人說時也命也,人生命運,到底能不能自己掌控,很難說得清楚,但是,在生活中我們可以發現,運氣這個東西還真有!有些事兒別人干都很順利,輪到運氣不好的人,怎麼干,都坎坷失敗。要怎樣才能讓自己時來運轉呢?
孔子告訴我們:四件事情,影響著你的運氣,不知不覺耗掉福氣!四個行為,影響你的好運氣!一旦戒掉,時來運轉!我們知道,大圣人孔子,就是一個時運不濟的人,空有一身才學,帶著弟子周游列國,窮得連飯都吃不上。那對于運氣這個事,孔子怎麼看呢?他說: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意思就是說,君子遇到事情從自己身上找問題,自己想辦法去面對、去解決,努力提升自我德行,從而改變人生的命運;而小人,遇到事情只怪運氣不好,或者把責任推到別人身上,同時另一方面,又總是寄希望于他人能拉自己一把。那如果是你運氣不好,你會怎麼做呢?咱們還是來看孔子的做法。
遇到運氣不好,孔子并不在意,他只擔心四件事兒——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
孔子在這句話里講了四件影響運氣的事情。第一件是「德之不修」。這里的德,講的就是品德、道德。品德和道德,是古人修身的根本,當然對于今天的人來說,也是一樣。其實每個人都能正確分辨道德的好與壞,比如說隨地吐痰、滿口臟話,大家都知道這是不道德的事情,但是有些人明知道這樣不好,卻還是我行我素,你們講道德是你們的事兒,我就這樣,愛咋滴咋滴,這就叫「德之不修」。
第二件事,學之不講。人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學習,無論處于人生的哪個階段,我們都需要學習,上學的時候就更不用說,參加工作以后參加到社會的競爭中去,那更得要學習,特別像現在這個高速發展的網絡時代,一不留神就會淘汰。
都說活到老學到老,人要有學習意識,但是,有很多人明知學習的重要性,但他就是懶得去學,有空寧可跟狐朋狗友花天酒地,也不愿意讓頭腦更充實一點,那麼像這種人,他在這個社會就逐漸喪失了競爭力,有什麼好事好機會都很難輪到他頭上,所以他永遠覺得自己運氣不好。
第三是「聞義不能徙」。這里的義,指的是公義、道義或者正義,一切應當去做,值得去做的事情,都可以稱之為「義」。徙是遷徙的徙,代表的是執行力,也就是說,明知道一件事情很有意義,值得去做,但偏不去做。
就拿學習來講,同學說馬上期末,咱們下課以后多花一小時自學,別人都去你不去,結果期末你考了個倒數第一,那這個時候,你還能說是運氣不好嗎?「聞義不能徙」,講的是執行力,你知道什麼是對的,就要去做,知道什麼是好的,就要努力向它靠近,如果知道,而沒有行動,就等于「無知」。
第四,「不善不能改」。所謂不善就是身上的錯誤,每個人身上都有各種各樣的毛病缺點,有的人知錯能改,而有的人將錯就錯、一輩子都改不了。比如工作的時候拖拖拉拉,為此耽誤了很多事情,也受到過很多批評,但問題是永遠不去克服,就會成為你發展的障礙。
其實人生的運氣好與不好,都取決于自己的態度,運氣好的人,只不過是一個勁地讓自己變得越來越好,所以他的運氣也越來越好,而運氣差的人,從來不看看自己有沒有問題,就算運氣來了,他也抓不住。所以,如果你覺得自己運氣不好,不妨仔細研究一下孔子說的這四件事兒,總之要記住,凡事:但求諸己,不求諸人,相信你的運氣一定會越變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