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民國,不得不提胡適。胡適的大名,可以說是婦孺皆知。
他學貫中西,有35個博士學位。當年他以一篇《文學改良鄒議》在《新青年》發表,打響了中國現代文學革命第一槍,他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袖,是北大校長,是新中國多門學科奠基人。
可就是這樣一位文化巨匠、五四旗手,卻是封建舊式婚姻「包辦婚姻」的守望者:
他一生有且只有一位太太江冬秀。
一代文豪娶了一個「小腳太太」?!這位小腳太太還把胡適管理地服服帖帖,倆人相伴終老,這成為民國七大奇事之一。
江冬秀是安徽旌德縣的名門望族,家境比當時胡家略勝一籌,外祖父呂佩芬是光緒進士、曾官至翰林,她是胡適的遠方親戚,她的舅母是胡適母親的姑姑。
胡適是績溪縣(距離旌德縣40里)望族,他是父親胡傳與第三任妻子馮順弟的老來子,出生那年胡傳已經50歲,馮順弟19歲。
胡傳與馮順弟
胡適2歲的時候,全家赴台,父親任命知州。在胡適不到4歲的時候,胡傳病死在廈門,23歲的馮順弟一下子成了寡婦。
之后,這個寡婦成了胡家的掌柜,當時胡適的異母大姐還要大她7歲,異母長兄[吸·毒]賭博,家族當家有多難,可想而知。
在胡適13歲那年,她給兒子找了一個遠房親戚的女兒當兒媳婦。未來兒媳婦是自己遠房近族聯姻,可見母親的用心良苦。
1905年,馮順弟和江冬秀母親兩位老太太做主,從沒有見過面的胡適和江冬秀訂了婚。
訂婚第二年,胡適考上了上海的中國公學,1910年又考上了「庚子賠款」第二期,官費赴美留學去了。
1915年胡適從美國康奈爾大學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生院,與羅斯福成了校友,師從哲學大師杜威。
後來胡適小兒子取名胡思杜,就是為了紀念這位導師。
在美國,胡適遇到了自己的初戀韋蓮司。
她是康奈爾大學一個教授的女兒,胡適日記中寫道:
「吾自己認識韋女士以來,生平對女子之見解為之大變……今始知女子教育之最上目的乃在造成一種能自由能獨立之女子。」
可見胡適對韋蓮司的欣賞!可是最后胡適對這段感情「發乎情,止乎禮」,韋蓮司為了胡適一生未婚,他們的感情在愛慕與矜持之間,游走了半個世紀。
對胡適來說,寡母為他付出了太多,母親已經給他定了婚約像個緊箍咒一樣,他始終束手束腳。不過,胡適的克制,最終讓這份情誼得以保全,他們一生都在通信。
(右二)韋蓮司與胡適夫婦
1962年,胡適去世后,韋蓮司寫信給胡適長子胡祖望:
「你在他墓邊放十朵白色水仙,每五朵綁成一捆。
你不必寫誰送的,就悄悄地放在他的墓旁。」
1917年,胡適留學歸來,與江冬秀結婚。胡適的表親石原皋後來回憶:
「胡適穿的是黑呢西裝禮服,頭戴黑呢禮帽,腳穿黑皮鞋。江冬秀身穿的是黑化緞棉襖,花緞裙子,繡花大紅緞子鞋。兩人相對,行了三個鞠躬禮。胡適在婚禮時演說,主要內容是破除舊式的禮節。在結婚證書上蓋了章,交換了金戒指……這樣別開生面的結婚,鬧得看熱鬧的人非常之多。」
次年,胡適把江冬秀帶到北京,他在北大任教,她就在家主持家務。
本來日子相安無事,直到1923年秋,胡適到杭州療養,出軌了,對象是熟人,胡適三嫂的妹妹,自己的遠方表妹,他和江冬秀結婚時的伴娘:曹誠英。
曹誠英、胡適與徐志摩等在西湖畔
那年,她在杭州讀書,江冬秀寫信讓她幫忙照顧一下胡適,結果兩人在西湖畔的煙霞洞同居3個月后,感情迅速升溫,很快欲罷不能,愛的死去活來。
胡適在日記中這樣寫道:「驅不走的情魔」「吹不散我心頭的人影」,其繾綣纏綿之情可見一斑!
終于,她懷上了胡適的孩子。
胡適回家坦白,想要跟江冬秀失婚,江冬秀去廚房拿起菜刀,抱著倆兒子,對胡適威脅道:
「你若敢失婚,我就先殺掉倆兒子,再殺了你,最后自盡!」
文質彬彬的胡適,見這陣仗一下子就嚇懵了!從此再也沒敢和曹誠英光明正大地出雙入對,曹誠英書信不斷,最后一封信被江冬秀攔截:
「我們在這個假期中通信,很要留心,你看是嗎?不過我知道你是最謹慎而很會寫信的,大概不會有什麼要緊。穈哥,在這里讓我喊你一聲親愛的,以后我將規矩地說話了。」
江冬秀看完信,一把把胡適從床上拎起來,打開窗戶大聲念了起來,愛面子的胡適從此「懸崖勒馬」,徹底與這位表妹斷了聯系。
曹誠英後來把孩子打掉,去了美國,最后一生未婚,孤獨終老。
如此一番折騰,江冬秀的「悍婦」名聲遠播,胡適成了圈內有名的「妻管嚴」。他自創「三從四德」丈夫準則:
太太出門要跟從,太太命令要服從,太太說話要 盲從。
太太化妝要等得,太太生日要記得,太太打罵要忍得,太太花錢要舍得。
至此,江冬秀徹底坐穩了民國「母老虎」「河東獅吼」等鄉野悍婦頭把交椅。
其實,這并不是江冬秀的第一次成名,她早年在剛到北大的時候就一戰成名了。胡適在北大任教不久,歐洲留學的梁宗岱學成歸國,也來到北大任教,兩人秉性相投,很快成為摯友。
南國詩人:梁宗岱
梁宗岱極有個性,原配何氏也是包辦婚姻,結婚后他就寧愿睡書房也不跟妻子同床,後來在學校看上了志趣相投的作家沉櫻后,非要跟何氏失婚,這件事當時在北大鬧得滿城風雨,江冬秀實在看不下去了,就跟何氏講會幫她出謀劃策,堅決不能失婚。
梁最后沒有辦法,干脆把妻子告上了法庭,何氏急了就又來找江冬秀,江冬秀于是出庭作證。在法庭上她沒有帶任何材料沒有任何準備,有條不紊地陳述了梁宗岱的婚外情經過,并歷數了何氏勤儉持家的各種付出。
她一個人有理有據講了半個多小時,最后在沒有請律師的情況下,憑借江冬秀一己之力,梁宗岱敗訴,賠償了何氏7000元。
那年幫何氏打贏失婚官司,讓小腳太太江冬秀威震北平。
江冬秀性子烈,脾氣暴,但她其實并非野蠻之人,她樂于助人,有人情味,確實是一個難得的好太太。
戰亂年間,胡適在美國做駐美大使時,他給江冬秀寄了1600元錢,江冬秀立馬分給了朋友和家人。
知道她「散盡家財」后,胡適不但沒有責備,還寫信表揚她:
「你在患難中還能記得貧苦的人們,還能寄錢給他們,真是難得。我十分感激。你真不愧是你母親的女兒,不愧是我母親的媳婦。」
北平淪陷后,所有人都只顧逃難,只有她一定要帶著胡適的命根子——70箱書這個大累贅一起逃。胡適後來感激至極:
「北平出來的教書先生,都沒有帶書。只有我的70箱書全出來了。這都是你一個人的大功勞。」
江冬秀只讀過私塾,大字識不得幾個,但是她記憶力極好。《紅樓夢》和金庸小說中所有老爺太太少爺小姐丫鬟的名字,她都如數家珍,也從中學了不少為人處世之道。
唐德剛在《胡適雜記》中講:「胡太太找不到牌塔子,就讀武俠小說。金庸著作如數家珍。」
她沒有工作,愛打麻將,并且運氣極好,逢賭必贏,她在麻將桌上贏的錢,是胡家的穩定收入之一,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所以她的家庭地位從來不低。
有人總是說江冬秀是「小腳太太」,配不上胡適,但是你看,其實她從情商到智力,都也是一等一的人中龍鳳,如果是個男子,也許她的才華也不見得比丈夫差的。
她本是大家閨秀,但是嫁給胡適后,學會了一手「安徽菜」,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最最讓人驚喜的是,江冬秀還是個粗中有細的女子。
1940年,她給在美國的胡適郵寄了一件醬紅色的棉襖,在棉襖口袋里,她包了7副象牙耳挖!
胡適收到后,簡直暖爆了。這種體貼的小動作,只有貼心多年的太太才會想到啊!
後來去紐約定居后,胡適的每條領帶下面都縫了一個小拉鏈,里面藏著5美元鈔票。江冬秀怕萬一丈夫出門被搶劫了,這小小的5元錢,可以讓他打車回家。
如此用心周到的,怕是世界上除了太太,真真沒有別人了。
那個年代,以夫為天,尤其是上流社會的女人,哪個女人不愛慕虛榮?哪個女人不希望自己的丈夫當官發財?
江冬秀不。
後來胡適走入仕途,她特別自責:
「我恨自己不能幫你助一點力,害你走上這條道路上去。」
這點,胡適也是感恩的:
「現在我出來做事,心里常常感覺慚愧,對不住你。你總勸我不要走上政治路上去,這是你在幫助我。若是不明大體的女人,一定巴望男人要做大官。你跟我二十年,從不作這樣想……我感到愧對老妻,這是真心話。」
如此夫妻,連張愛玲都感慨羨慕:「胡適和江冬秀是舊式婚姻罕有的幸福的例子。」
胡適在美國期間,請人修建祖墳,由江冬秀主持。落成之后,胡適撰寫碑文:
「兩世先瑩,于今始就。誰成其功,吾妻冬秀。」
短短16個字,江冬秀家庭地位盡顯。
愛情需要電光石火,過日子需要的是:細數長流。
胡適的怕太太在圈內是出了名的,當時也沒少受到朋友嘲笑,他為自己的婚姻如此辯解:
「我認為愛情是流動的液體,有充分的可塑性,要看人有沒有建造和建設的才能,人家把戀愛談到非常徹底而后結婚,但過于徹底,就一覽無余,沒有文章可做了,很可能由于枯燥乏味,而陷于破裂的危險。我則是結婚以后才開始戀愛,我和太太都時時刻刻在愛的嘗試里,所以能保持家庭的和樂。」
你看,人家胡大才子自己都承認他是和妻子相愛的。
胡適和江冬秀這對夫妻,也許一開始確實是沒有愛情的。但是,最終胡適還是愛上了她,雖然她不是他期許的樣子。
有時候,愛情會敗給現實,敗給時間,敗給深情的陪伴。所以,如果真得愛一個人,堅持一下,說不定就會有轉機。有些時候,時間是可以暖化人心的。
1962年2月24日萬,胡適在台北參加活動時,心臟病復發逝世。江冬秀趕到醫院時,痛不欲生,醫生給她打了兩大管子鎮靜劑,依舊不能平復。相守45年,如果不是真愛,她不會傷心至此。
1975年,85歲的江冬秀也走了,她死后與胡適合葬一墓,一生圓滿落幕。
說實話,江冬秀這個太太,臉蛋圓圓體態肥肥,并不美,但是她一生都愛笑,很有章法很是可愛。胡適晚年與她相愛,并不虧。
都說愛笑的女人運氣差不了,如此看來,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