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簡·奧斯汀》是一部反映女性人格獨立,追求屬于自身美好感情的電影。
作者簡·奧斯汀向讀者展現出十八、十九世紀的各色人物,尤其是新型貴族的青年男女,或是與平民的感情故事。
在她的視角下,有摒棄律法的,以「私奔」為途徑的愛的結合;有貴族男子垂青平民姑娘,喜結連理不受世俗束縛偏見的真愛;有門戶不當互生好感被家長拆散孤雁南飛的悲劇。
細膩筆觸下驟生慧眼,使得這位英國史上以倡導女性人格獨立為主導思想的女性作家贏得世人的尊重。
《成為簡·奧斯汀》的女主人公出生于英國勃勃發展的時期,整個國家都處于欣欣向榮的狀態,于是,經濟水平的高低便成為國家發展好壞的重要象征。
因而,英國對個人財產的保護力度是非常大的,起源于十八世紀的英格蘭的工業革命,在更多產業遭受沖擊的同時,使得金錢的地位越來越重要。
在這種氛圍中誕生的主人公簡·奧斯汀,清楚地看到了鄉村中女性地位的地下和對金錢的貪婪。
面對一樁樁以財富為感情幸福指數的婚姻,簡試圖進行反抗。
因此,有過良好教育的她通過細膩的筆觸創造出一位位可親的人物,他們不再按照世俗的衡量標準挑選伴侶,繼承家產,撫養孩童。
相反,他們按照自己的意愿進行結合,互為摯愛且相伴一生。
然而,由于作品中流露出對社會的批判與諷刺,對人與人之間感情買賣的批評,使得在她的作品出版以后,引起英國社會民眾的不滿。
與此同時,隨著女性意識的蘇醒,女性作為獨立個體的訴求也日漸強烈。
簡·奧斯汀出生于一個閉塞鄉村的牧師家庭,父親認為「女性的美好在于完成作為女兒、姐妹、然后是妻子及母親的職責,如果一個女子恰巧有某一方面的天賦,那她最好把它收藏起來。」
表面上看來,簡按照世俗對女性的要求一一奉行,并且做得很好:她的站姿、坐姿都很直,手部動作非常得體,向別人打招呼的時候面帶微笑,有著較好的精神面貌。
在父母的眼中,她聰明伶俐,有愛心;在兄長眼中,她善解人意,有自己獨立的思想。
在衛斯理眼中,她勇敢果斷,不貪慕錢財;在湯姆眼中,她大方優雅,率真純情,敢于袒露自己的心聲并且幽默風趣……
但是,在她與湯姆的愛情被無情的世俗打破時,毅然選擇與愛的人私奔,盡管後來在現實的要挾下未能如愿。
在閱讀與寫作面前,她從未輕言放棄,在她寫給姐姐的愛情祝福信被湯姆嘲諷為「幼稚的自我關注」后,將信箋果斷撕碎,并在在紙上寫下對湯姆的評價:「自大、狂妄、輕佻……」,用諸多的形容詞表達了自己內心的憤怒。
一切事實表明,簡·奧斯汀并沒有一味的順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是遵從自己內心的感受。
多年以后,她對侄女說,在考慮別人的求婚的時候,「除非你真的喜歡他,不要做出太多的承諾或者想要接受他,沒有感情的婚姻是最難忍受的和持久的事情。
」簡·奧斯汀具有獨立的人格,凡事具有自己的想法,堅定的愛,并且被愛。
簡與湯姆的第一次見面時,簡為親愛的姐姐朗讀自己寫給其幸福婚姻的信箋,卻被湯姆嘲諷,氣急之下,簡將自己的字稿付之一炬。
湯姆給簡推薦了亨利·菲爾丁的《湯姆·瓊斯》,希望簡能夠向大師的作品邁進,雖然簡的內心產生抗拒,還是耐著性子將小說看完,并且領悟了其中的奧妙與意義。
湯姆作為一個身無分文、渾噩度日,完全依靠膝下無子的舅舅供養,在遇到簡之后,他這樣道出了心聲:
「我沒有錢,沒有財產,完全依靠我那個古怪的舅舅,我沒辦法同你結婚,但你必須知道我的感受。」
湯姆在與簡的感情關系中學到付出,包容和接納;而簡品嘗到愛的滋味,甜蜜,幸福。
在這段關系中,簡潛移默化改變了湯姆的原始性格,使他從一個性格刁鉆的無良青年轉變為一個更會愛、識大體、顧大局的人。
在簡·奧斯汀的一部作品中,有這樣一句話:「凡是有錢的單身漢,總想娶位太太。」
這已經成了一條舉世公認的真理,美麗鄉村呈現出的安逸背后的「你追我趕」的財富比拼和世俗考量的愛情的同時,商業化的感情因門第而備受青睞。
簡·奧斯汀在年輕時遇到一位從倫敦而來的遠親—勒弗羅伊,通過一段時間的相處,兩人相知并且相愛。
簡·奧斯汀大方優雅,善解人意,樂于助人,而湯姆幽默風趣,刁鉆的性格中透露著機智,勇敢無畏。
一個出生于鄉村的中產階級,而另一個則身無分文,完全依靠他古怪的舅舅。
世俗的阻擋讓他們選擇私奔,然而,現實的殘酷令他們臣服于來自家庭和社會的壓力。
直到老去之后,她才說出了自己的愛情,即使過去很多年,他的眼神依舊沒有改變,說話的時候聲音微微顫顫。
而年老的簡·奧斯汀,依舊像當年與勒弗羅伊初次見面時的樣子:一手捧著書,一手提起裙角,象征性的做出禮節,表示問候,仿佛一切都溶解在了溫柔的歲月中,歸于平靜。
當初的女性如果想結婚也沒有那麼容易,不對等的門第幾乎是禁止通婚的,加之當時大部分男性到海外參戰,找一個稱心如意的人就更難了。
簡·奧斯汀在她的感情關系中保持最大限度的理智與清醒,這是很少人都不能做到的。
《成為簡·奧斯汀》中,奧斯汀的姐姐卡桑德拉和及其未婚夫福爾兩情相悅,門當戶對,與當時的社會標準十分登對。
但是可惜的是,福爾為了賺取他們結婚的費用,在隨遠征軍隊去往法國的時候死于黃熱病。
奧斯汀筆下的人物感情遺憾,很大程度上折射出沒有金錢支撐的情感在當時社會中的薄弱地位。
早在十九世紀的奧斯汀,面對感情的選擇與態度不得不引起現代人賴金錢和地位,但在一定程度上,女性還是會青睞那些既有錢又有權的單身漢們。
現在,女性可以通過自食其力獲得謀生的機會和能力,「我們社會學會認為中國的文化是家本位的文化,所以人人都要結婚,都是屬于一種傳統的習俗。
而在西方,他們叫做個人文化,他們把個人的享受和個人的快樂放在第一位,家庭的傳承放在第二位。」
可見,對待婚姻的態度與個人的幸福息息相關。
另外,隨著失婚率的飆升,一些人似乎更渴求婚姻,「婚姻不是必需品,美滿的婚姻,以愛情為基礎的婚姻很美好,很值得人向往;但是你結婚不是為了愛情,還不如獨自生活。」
作為人生中的必然抉擇之一,隨著隨時代的改變,人們的愛情觀也跟著變化。
而每個人心目中的愛情觀也不同,現代人的愛情觀有這樣幾種:第一種:把感情放在第一位,這樣的感情結構看似很幸福,但其實是最危險的一種。
試想,如果把感情視為氧氣,要求對方時刻的關注,勢必會給對方帶去莫大的壓力,如此病態的關系,是不能夠很好的維持一段情感關系健康發展的。
第二種關系是將愛情視為一種經歷,也許你可以和他相愛,但也可以在愛過后轉身離開。
這樣的愛情觀看似瀟灑隨性,但是不免少不了諷刺的意味,因此,這樣的愛在人們看來,多少參雜著一些疲倦。
第四種感情觀認為,受過感情傷害后覺得感情不靠譜,前者對于感情的認知源于內心的膽怯,缺乏一顆接納愛情的心。
這樣的態度也是錯誤的,所以每次走到臨界點的時候總會不敢再往前走,而是畏畏縮縮,停留在痛苦的記憶枷鎖中。
《圣經》中的愛情觀的第一項是,「不要激動愛情」,也許很傳統,但也很正確,盲目追求愛情的重視。
現代社會的發展概況,像極了當時英國以崇尚金錢為首要態度,雖說婚姻不完全依或是應允愛情,都是對個人人生不負責任的表現。
其次是「先預備好自己成為好的伴侶」,只有管理好自己,使自己變成熟,才能更好的愛別人。
因此,不論在哪種形式的感情中,都要冷靜理智的對待感情,如果簡·奧斯汀當初和湯姆一走了之完全沒有理會兩人各自的家庭親人,后果將是很凄慘的。
「如果愛情毀了你的家庭,它就會毀掉自己,在內就后悔和自責中不斷消逝,這就是馬頓的事實。」正是奧斯汀的理智賦予一切以生機。
19世紀的女作家簡·奧斯汀基于階級和金錢討論婚戀現實,遺憾情感的背后是一顆不屈服、不后悔的心。
無論在情感還是事業,她都盡到了努力,去追求,去付出,她以超越那個時代女性特有的生活態度和非凡眼界終獲成功,開啟了簡·奧斯汀時代,一位勇敢、聰慧、堅強的偉大女性的時代。
所有的女人都難以拒絕成為簡·奧斯汀,她筆下熠熠發光的女性光輝將感染著一代又一代讀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