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是人類社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說話則是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然而,有些人在說話時可能不夠注重言辭,缺乏懂得場合和對他人尊重的風度。而儒家經典《禮記》中提出的關于說話的建議,正是對我們在說話時應該具備的十種風度進行的總結和提醒。
首先,《禮記》中提到君子在他人面前要慎重行事,言語要端莊得體。這就告訴我們,在與他人交流時,應該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不要隨意發表具有不當內容或言辭的觀點,既要尊重他人的權益,也要展現自己作為一個君子的風度。
其次,《禮記》還指出公事不應私下議論,工作場所要言語合理。這意味著在工作場合,我們不應該四處傳播辦公室八卦或是對同事的私人事務指指點點。相反,我們應該注重說話的合理性,遵守工作規則,以保持一個良好的工作氛圍。
第三,《禮記》還提醒我們在悼念期間不要談論快樂的事情,在祭祀時不要談論兇事。這是對我們在特殊場合的說話要謹慎的提醒。在悼念期間,人們因為失去了親人或朋友而悲痛,此時談論快樂的事情很容易引起他人的不適。同樣,在祭祀時談論兇事也是不妥的,因為祭祀是一個對祖先或英靈的尊敬和紀念的活動,在這個時刻,我們應該保持莊重和敬意。
第四,《禮記》還提到了在相應的場所談論應該處理的事務。這說明了我們在特定場合討論對應的議題是合適的,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解決問題。
第五,《禮記》中還提及處于一定職位應有符合職位的言行。這提醒我們,當我們身處某個職位時,我們的言行舉止應該與這個職位相匹配。譬如,當我們擔任領導者時,我們需要展現出一定的權威和責任感;當我們是普通員工時,我們應該尊重和遵守公司的規章制度。
第六,《禮記》還強調與長者交流時要尊重長者的話題。這意味著我們與年長的人交流時應該注意我們說話的內容和話題選擇,尊重長者的經驗和觀點。
最后,《禮記》還提醒我們在回答問題時要等對方完成發問,不要打斷對方的話。這是對我們在交談中的基本禮貌要求的提醒,我們應該傾聽對方的觀點和問題,不要過早打斷對方的發言。
總而言之,《禮記》通過這十種風度的提出,提醒人們在說話時要慎重選擇言辭、遵循場合和對他人保持尊重,以養成良好的說話習慣。這些都是在提醒我們,做一個善于說話的人并非只是為了自己,更是為了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協作,促進社會的和諧與進步。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并遵循這十種風度,從而成為最會說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