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匆匆,不過百年。
五十歲以前,為了家人,為了子女,一天到晚拼命掙錢。
如今,人已到中年。
才發現什麼權錢名利、面子輸贏,不過過眼云煙。
對自己好一點,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著名導演馮小剛所說:
「年過半百終于活明白了,讓自己高興才是真格的,其他全是瞎掰。」
尤其是那些不相干的人和事,該忘就忘,該放就放。
收起自己的大方,守住自己的善良,把日子過好,比什麼都強!
01五十歲,對孩子,別太慣著
有人說:「中國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付出了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
相信很多父母都經歷過這樣的心酸。
不忍心孩子受苦,老了老了還得當「保姆」;
看不了孩子受氣,明明做錯了也不批評;
舍不得孩子付出,滿心滿意將自己掏空……
可結果卻是,越付出全部,子女就越是理所當然、不知感恩。
正所謂慈母多敗兒,很多父母咬牙扛起了生活的重擔,最終卻只換來了一身的埋怨。
弗洛伊德就說過:「成長的主要動力,來自和父母的分離。」
五十歲之后,不要孩子求什麼都給,要什麼都滿足。
只有適當「自私」,子女才有機會接觸生活的實相。
當他們經歷的磨難多了,自然堅強;失去的東西多了,自然珍惜;扛起的責任多了,自然感恩。
因此,學會放手,才是對子女最好的支持,亦是對自己最大的成全。
02五十歲,對損友,別當回事
中國有一句老話:在家靠父母,出門靠朋友。
可見,朋友的重要性。
但另一句古語又言:「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
人生在世,并不是誰都能稱之為「朋友」。
有些人,和你往來,會給你帶來益處,讓你開心;
但有些人,同行一路,卻給你帶來傷痛,讓你難過。
像這樣的「損友」,轉身說句再見,好聚好散就是最好的結局。
算計你的人,看清就及早遠離;
傷害你的人,轉身就不再留戀;
背叛你的人,認清就不留情面。
人到五十,該翻臉時就要翻臉,千萬不要為了別人委屈自己。
畢竟余生有限,把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的人身上,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辜負。
來不拒,去不留,人生才能肆意暢快。
03五十歲,對傷害,別再糾結
人,永遠是這樣:別人扶了你一把,也許你很快就忘記;別人踩了你一腳,也許你會永記心中。
于是,對于傷害耿耿于懷,對于過往念念不忘。
殊不知,凝視深淵者,終將會被黑暗吞噬。
內心越是怨恨,生活就越會痛苦。
做人,還是看開一點,才能快樂一些。
對于過往的傷害,我們可以不原諒,但不能不放下。
若總在原地徘徊不前,拿得起而放不下,生活就會停滯不前。
正所謂淡看世事滄桑,心自安然無恙。
在短暫又寶貴的人生中,最重要的就是保持快樂的心態。
一輩子不長,放下執念負累,心才風情日朗。
04五十歲,對余生,順其自然
紅塵漫漫,年過半百。
經歷的多了才明白,人生最好的心態便是順其自然,隨遇而安。
很多東西沒必要刻意追求,該來的自然會來,該去的自然會去。
正所謂強扭的瓜不甜,強求的事不得。
有時候越想得到的東西,越是得不到,不想要的時候,反而會不期而至。
因此,與其和天命抗衡,與其苦苦地強求,不如做個俗人,得之坦然,失之淡然,順其自然。
干不完的工作,先放一放;
應酬不完的人,就緩一緩;
還不完的人情,便停一停;
生不完的悶氣,就歇一歇。
五十歲以后,最忌諱討好別人、委屈自己。
只有學會為自己「松綁」,人生才不會緊繃壓抑。
就像張嘉佳說的那句話:「與其懷念,不如向往,與其向往,不如該放就放去遠方。」
生活實難,千萬別把自己逼的太緊。
五十歲以后,收起大方,學會自私、學會翻臉,亦學會放下、學會看淡。
如此,余生不枉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