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于世,很少人能忍受孤獨。只有莊子這樣超卓的人物,才敢宣揚「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我等凡夫俗子,俗世紅塵中打滾,得一知己,足以快慰平生。
然而,知己之難得是不消說了,就是一般的朋友,也不是好結交的。交友不慎,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數不清的禍患。
在交友一道上,晚清名臣曾國藩、左宗棠皆有睿智之見,歷來頗受識者推許。
曾國藩稱:擇友乃人生第一要義。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經歷了波瀾壯闊的一生,閱人無數之后,曾國藩最終將自己的交友心得總結為「八交九不交」。
「八交」,就是八種值得交往的人,即:勝已者、盛德者、趣味者、肯吃苦者、直言者、志趣廣大者、惠在當厄者、體人者。
「九不交」,就是九種應當遠離的人,即:志不同者、諛人者、恩怨顛倒者、全無性情者、不孝不悌者、愚人者、落井下石者、德薄者、好占便宜者。
曾國藩在教導兒子曾紀澤時,經常提及自己的交友心得,并囑咐他:「擇交是第一要事,須擇志趣遠大者。」
不過,身后兒子聽不聽教導,則未必是曾國藩能主導得了的。後來,曾紀澤在使英時期,交惡大才嚴復,成為晚清學術史上一大公案。
「能受天磨真鐵漢」左宗棠,大器晚成,他的交友之道,與曾國藩有相近之處,即「親君子遠小人」,但細微處又稍有不同。
左宗棠稱:好便宜者,不可與之交財;多狐疑者,不可與之謀事。
左宗棠的交友之道來自切身體會,就是今天也容易引發人們共鳴。
事實上,無論什麼時期,與好貪小便宜的人在經濟上往來,都會產生很多不愉快。而與心性多疑的人一起做事,也多半要落個左右不討好的結果。
左宗棠一代人杰,教導兒子,也是囑其「結交端正人士,為終身受用」。但其子弟卻并不出色,令其非常失望。在給兒子的信中,他曾這樣寫道:「爾之無志于端人正士及學問優長之人,不知親近愛慕,而樂與下流不若己之人為伍……吾三十五歲,始得爾,愛憐備至,望爾為成人。爾已長大,而所學所志如此,吾無望矣!一嘆。」
親君子遠小人,源自于三國時期諸葛亮的這一格言,在交友之道上有其恒久的魅力。大史家范曄言:「善人同處,則日聞嘉訓;惡人從游,則日生邪情。」誠哉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