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商人,帶著兩匹馬去馱貨。
第一匹馬,非常吃力地走著,但是沒有偷懶;第二匹馬跟在后面,慢慢悠悠,絲毫不想出力。
商人覺得,第二匹馬太慢了,會耽誤行程,就把其身上的貨物,放到第一匹馬身上。
第二匹馬暗自發笑:「我慢慢來,偷懶,好處多。」
到了集市,商人心想:「一匹馬就能把貨物馱走,何必帶著一匹閑馬?」
想好了,商人把第二匹馬送到了屠宰場,拿著賣馬的銀子就走了。
這就是慢馬定律——原來,一個人不求上進,沒有價值,就離被拋棄的日子不遠了。
退休之后,我們真正自由了,不要工作,每個月也有錢。這是幸福的開始,若是你就此放棄了進步,那麼厄運就來了。
退休生活,應該是每十年一個階段,六十多歲,還是年輕老人,我們要是馬上就進入了「七老八十」的狀態,無疑是進入了「不進則退」的套路。
真正的人生退路,是「以攻為守」,千萬別做「慢馬」。
01
堅持富養自己,提振「精神」。
古人說:「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與其抱怨人生的黑夜太長,不如自己點一盞燈,看夜景,也是不錯的選擇。
我們鎖住夕陽是不可能的,正所謂,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正確的做法,看夕陽西下,再看漫天星辰。后半夜休息,來日一大早,還能看朝霞漫天。日子不就是循環的嗎,何必原地不動?
讓自己的心靈富起來,讓精神飽滿起來,你越向上,越靠近陽光。
其一,多讀書,提升了自己的認知,不被社會淘汰。
不要一開口,說當年的自己如何,要說一說年輕人感興趣的話題,接納新興事物。
讀書多了,智能化的東西,都能自己搞懂;甚至能寫書,通過網絡,提升自己的名氣。
現在,看病,出行,看風景等,都是智能化,你什麼都不學,就寸步難行。
其二,多鍛煉,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別在六十多歲,就茍延殘喘。
走一走,跑幾步,學會微笑,吃喝也養生。
退休了,哪怕退休金很少,但是你身體好,多活了幾年,就比別人更富有。身體是自己做主,命運就還在自己手里。
其三,多行善,發揮余熱。你給予別人的越多,那麼你的價值越大,還能從實踐中,獲得更多智慧。
做好事,付出了金錢和精力,但是在積德積福,這是子孫興旺的征兆。
作家林清玄說:「人生不過就是這樣,追求成為一個更好的、更具有精神和靈氣的自己。」
人生不會圓滿,但可以一直求滿,享受求滿的過程;人生不會最好,但是可以更好,永無止境。
02
持續養育子女,鞭策「懶漢」。
很多家庭里,就有「慢馬」——什麼都不做,每天都慵懶,卻成為了父母最心疼的孩子。
對于有幾個子女的家庭來說,退休老人對子女的態度,決定了子女是否會孝順自己。
「養兒防老」是最好的退路,前提是,自己的兒女有用。
不要天真地認為,有了退休金,就高枕無憂了。等你很老了,還得吃「兒女不管」的苦,起碼你去養老院,要人送;生病住院,要人簽字,辦手續;逢年過節,要人問候,別太孤獨。
堅持不讓每一個子女,變成「慢馬」,這是老人最應該的教養。
認真觀察一番,你看子女之中,誰沒有認真工作,誰每個月在跟蹤你的退休金,誰在騙走你的存款,誰在惦記你的房子......這就是要鞭策的子女。
采用三步走,逼著兒女加速成長:斷了對兒女的金錢供養;把懶惰的兒女趕出去;逼著兒女學一門技能,自謀出路。
看起來,二三十的兒女已經定型了,其實他們正處于青年變中年的路上。總有人,浪子回頭,也有人通過戀愛結婚,改變命運。
家里沒有啃老族,父母對兒女也很公正,老人的余生,自然就有兒孫滿堂的福氣。
03
學會低配生活,年年「存錢」。
人生最大的退路,應該是金錢吧。沒有錢,寸步難行。
我們不能無休止地追求金錢,也不能在老想著可以大器晚成。
雖然有一些老人,退休之后,還做生意,發大財,但是你不一定是那塊材料。
提升金錢的價值,把錢用到關鍵處,這就是所有老人都可以做到的。
比方說,超市里有大甩賣,但是你不動心,而是看看有沒有實用的東西。避免買了一堆垃圾商品;遇到講座,不要輕信什麼長命百歲的套路,不要被保健品迷惑了。
還比方說,平時過日子,要計劃一下,買什麼,有的東西可以遲點買,避免過期。
在收入不變的前提下,開支少了,就是在「賺錢」。
對于夫妻都退休的老人來說,存款就更容易了。
哪怕自己的錢,一輩子都花不完,也沒有關系,留給子孫去用,幫助他們投資,也是大家庭提升價值的體現。
04
電視劇《我的前半生》里有一句台詞:「沒有任何人會成為你以為的、今生今世的避風港,唯有自己,才是自己最后的避所。」
退休了,僅僅是退出職場,并沒有退出家庭、生命、社交、愛情、生活......你為什麼要按下停止鍵呢?
馬的智商不夠高,因此被「無知」折磨自己,弄丟了生命。人不能如此,千萬不要認為,有坐享其成的好事。
六十到七十歲,一定要過得生機勃勃,迎接生命的第二春。
人生有輪回,退步原來是向前,歸零原來是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