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人到晚年,最怕這四個字——孤苦無依。
孤獨、貧苦、毫無依靠,這是老人們所面臨的最大的問題。可以解決嗎?無法解決。因為這三個問題的根源,都跟老人的家庭有關。
跟身邊的家人關系好,那相互陪伴、相互依靠是沒有問題的。有一定的錢財和存款,基本可以擺脫貧苦。只是,哪有那麼多有錢的家庭,以及有情有義的親人呢?
沒有錢,是無數人的常態。遇到無情無義的親人,更是人間的現實。美好的事物,或許不會出現。糟糕的事物,終究會層出不窮。
人這一生最艱難的時間,不是有青春活力的早年,也不是左右為難的中年,而是毫無退路和希望的晚年。人老了,始終會被人欺負,這是很難改變的。
02
一位老人的心聲:苦難的根源,都是家庭的親人。
老陳今年已經62歲了,也就只有10萬左右的養老存款。對于老陳而言,他需要用這10萬元,度過往后余生。一旦失去了這10萬元,就只能吃西北風了。
大女兒嫁到了省外,一年到頭也不回家一次。二兒子大學畢業后,就到了大城市上班,特別忙碌,也就過年的時候回來一次。
多年來,老陳跟老伴相依為命,有事都是老兩口扛著,無處跟別人訴說。因為 跟子女說了也沒有用,他們也幫不了父母。
有一次, 二兒子就問父母要錢,說能不能幫他在城市給個首付。老兩口聽到后,搖了搖頭,感慨有心無力,如果給了那僅剩的10萬元,那老兩口就不用活了。
就是因為這件事,二兒子跟父母鬧了矛盾。大女兒也一樣, 知道父母有10萬元的養老錢,就問父母什麼時候分家產,還向父母賣慘,說自己養兩個小孩不容易。
老兩口聽了孩子的話,也特別無奈,父母在農村成為了孤寡老人,也就只有10萬保命錢了,連治病都可能不夠,為什麼兩個孩子非要盯著這些錢不放呢?
03
老陳兩口子的遭遇,在今時今日,那是常態。 你希望孩子為你養老,沒想到孩子外出打工,一年到頭不回家,還要你出錢幫他們。
如果有錢,那幫他們不是問題,可問題是,不少老人都沒有錢。不然,就不會有那麼多到處撿垃圾,到處幫人洗碗、看大門的老人了。
大城市的老人有錢,是因為他們抓住了房產的紅利期,也有不錯的養老金。而小城市或者小農村的老人沒有錢,是因為他們啥都沒抓住,啥都沒有。
房子車子,沒有;退休金,不高;子女,不在身旁。再加上病痛纏身,那大多數老人的處境,就比較艱難了。
有人會問,為什麼他們的子女,不會給父母一些錢養老呢?原因很現實,當下的年輕人和中年人,連養活自己都艱難,哪有能力養活老人呢?
比如說在 大城市的年輕人,有了房子,就等于掏空父母的錢包,背負了房貸,勒緊褲腰帶過日子。如果結了婚,有了孩子,那他們有可能養不起家,不啃老就不錯了。
04
老人退休后,最大的敵人,是這三點。
首先,老人退休后,最害怕的,不是外人,而是自己的子女。
退休前,不少老人都感慨,我的孩子是大學生,在大城市干活,自己很自豪。退休后,這些老人的態度都變了,認為孩子想掏空父母的棺材本,還想啃老,簡直不孝。
這前后的態度變化,就應了一句話,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你幻想養兒防老,怎奈現實是養兒不防老,還養兒啃老,那你能怎麼辦呢?只能委屈自己了。
其次,老人退休后,最擔心的,其實是臥病在床,無人照顧。
如果身體健康,還能生活自理,不用麻煩到孩子,那問題不大。一旦身體有問題,不能生活自理,那我們就會看到子女真正的嘴臉。
子女要上班,沒有時間照顧父母。家庭沒有錢,就請不起護工。說得嚴重一點,處于農村,醫療設施不好,也許就只能在家躺著,被病痛折磨,毫無選擇。
05
第三,老人退休后,最無奈的,沒錢之余,還沒有人陪伴。
老兩口在一起生活,哪怕子女在外打工,也能享受兩人世界。有些老人就比較慘了,老伴去世,分了家產,就自己孤零零地活著。
老伴還在,自己還有人陪伴,不至于孤苦無依,勢單力薄。 老伴走了,子女就有可能忽視僅剩的那一位老人,那他的日子絕對不好過。
這就是所謂的 「一只筷子容易折」。不要幻想退休后的生活有多美好,要知道,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 人老了,勢單力薄了,很有可能是卑微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