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阿富汗富家少爺,因為懦弱不堪而背叛友誼,一生都在逃避自己,他要如何自我救贖?
《追風箏的人》講了一個殘忍而又美麗的故事,它關于兩個男孩,一個叫阿米爾,他的家庭很富裕;一個叫哈桑,是阿米爾家仆人阿里的孩子。他們從小生活在一起。
雖然出身豪門,但阿米爾非常懦弱。面對同伴的欺負,他總是不敢反抗。反而是哈桑常常挺身而出保護他。哈桑對阿米爾絕對忠誠,把他當做自己一生中最好的朋友。
然而,在阿米爾12歲的那個冬天,發生了一件事,徹底改變了這兩個人的命運。
阿米爾目睹了哈桑被一群壞小子凌辱,卻選擇了逃跑。
後來他更是為了驅除內心的痛苦,栽贓陷害逼走了阿里和哈桑。
阿米爾一直在逃避這些事。但他終于意識到,那些你所竭力逃避的東西,總是會在你沒有防備的時候重新出現在面前。
除了面對它,別無選擇。
後來,他得知哈桑夫婦被阿富汗塔利班殺害,留下了一個男孩,處境危險。
阿米爾經過再三的猶豫和掙扎,返回阿富汗,救出了哈桑的兒子,完成了心靈的自我救贖。
人生最難的修行,就是直面真實的自己。
誰還不曾懦弱不堪,誰還不曾犯下過錯,誰還不曾背叛與遭受背叛。
看懂了阿米爾背叛友誼又自我救贖的經歷,就能明白,不管我們的過去怎樣,我們永遠都有選擇勇敢的自由。
1975年冬天,一年一度的阿富汗風箏大賽開始了。所有的孩子都高興極了。阿米爾和他的助手哈桑也參加了比賽。阿米爾下定決心要贏得比賽,得到父親的認可。後來,他終于贏了。在人們的歡呼中,哈桑開始奔跑去追象征著戰利品的風箏,并轉過身對阿米爾說:「為你,千千萬萬遍。」這是哈桑對阿米爾的承諾,他要為阿米爾追到那只風箏。
然而,哈桑在路上被幾個壞男孩攔截了。
曾經為了保護阿米爾,哈桑跟這群孩子結了仇。
他們要求哈桑交出風箏,但是哈桑即使被打得鼻青臉腫,也緊緊地守護著那只風箏。
接下來,為首的孩子阿塞夫惱羞成怒,扒下了哈桑的褲子,公然羞辱他。
尋找哈桑的阿米爾趕過來了,他躲在泥墻后面目睹了這一切。然而,他沒有喊人,也沒有沖出來,只是一直躲在那里流淚。他咬破了自己的嘴唇,最后轉身離開了。
這件事對哈桑和阿米爾來說,都是重大的打擊。哈桑病了整整一個星期,他什麼人都不肯見;而阿米爾呢,他哭自己的委屈,也哭自己的懦弱。
之后,阿米爾只要一看到哈桑,就受到良心的折磨。
在經歷了長久的痛苦之后,他幼稚地以為,只要哈桑消失,他就不會再這麼難受了。
所以阿米爾向父親提議,解雇哈桑和他的父親阿里。結果父親勃然大怒,讓他打消這種念頭。
然后阿米爾開始故意欺負哈桑。可是哈桑卻罵不還口,打不還手。這讓阿米爾更氣憤了,他甚至忘了自己的內疚,任由痛恨吞噬著自己。
就在阿米爾十三歲生日之后的一天早晨,他把自己的一個很貴重的生日禮物藏在了哈桑的枕頭下面,然后誣陷哈桑偷了自己的東西。
面對阿米爾父親的詢問,哈桑心里面就明白了,阿米爾當時看見了一切,哈桑也知道阿米爾為什麼要這麼做。可是他選擇了隱忍,承擔了偷竊的罪名。
阿米爾的父親原諒了哈桑。但是哈桑的父親阿里,當然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他知道阿米爾在說謊。
阿里堅定地帶著哈桑離開了阿米爾的家。
從此以后,阿米爾再也沒有見過哈桑。他們都沒有想過,此生會無法再見。
多年以后,阿米爾在美國安家立業。他原本以為,一切都會過去。
然而,正如書中的他所說:「我成為今天的我,是在1975年某個陰云密布的寒冷冬日。」
「人們說陳年往事可以被埋葬,然而我終于明白這是錯的。」
「回首前塵,我意識到,在那過去的二十六年里,自己始終在窺視著那荒蕪的小徑。」
他才醒悟到,逃避是多麼愚蠢的做法,自己的懦弱和內心的愧疚感從來都沒有消失過,反而如影隨形地伴隨一生。
面對自己的不堪,一個人可以有哪些選擇?一個勇敢的人會選擇面對,做出改變。而一個懦弱的人,就會掩蓋,逃避,推卸責任,甚至不惜以傷害他人或自己作為代價。
人們在面臨挫折或沖突的時候,往往會自覺不自覺地用一些方法減輕煩惱,比如逃避痛苦的記憶,或者陷入幻想。這樣就可以不再去思考那些讓人不愉快的事物。
這是一種心理防御機制。
人人都會求助于心理防御機制。這些在現實面前的妥協是我們每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個人越脆弱,就越喜歡使用這些防御機制,因為這樣就可以保護我們的自尊心,可以使我們不用直面問題。
然而,同所有的逃避一樣,這些防御機制使我們變得更加脆弱,犧牲掉了個人變得更加強大的機會,來換取一種虛無的安全感和舒適感。
更重要的是,逃避根本解決不了任何事情。
正如卡夫卡所說:「你可以逃避這個世界上的痛苦,這是你的自由,它和你的天性相符,可是你唯一能逃避的,只是逃避本身。」
哈桑離開之后,阿富汗社會動蕩。阿米爾的父親把家產托付給了摯友拉辛汗,帶著阿米爾來到美國。
阿米爾結婚以后,父親去世了。後來他接到了拉辛汗的電話。原來,拉辛汗已經病得很厲害了,想在死之前,告訴阿米爾所有的秘密。
見到阿米爾后,拉辛漢說他當年一個人看守阿米爾家力不從心,就想盡辦法找到了哈桑,希望哈桑一家回到這個大房子里做幫手。
拉辛漢知道哈桑和阿米爾之間的不愉快。所以,這個請求有點唐突。沒想到,哈桑同意了。
哈桑其實已經原諒了阿米爾。他的記憶里都是他們曾經在一起的那些快樂往事。即便受到了傷害和背叛,他認為阿米爾依然是他的朋友。
不久,塔利班因為偏見,處死了哈桑和他的妻子。他們唯一的兒子索拉博被送進了孤兒院。
拉辛汗交給了阿米爾一張照片,照片上是哈桑和哈桑的兒子。
他告訴阿米爾:「你得完成自我救贖,走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還說哈桑的兒子被塔利班帶走了,要阿米爾回到阿富汗去救他。
當時的阿富汗非常混亂,人們的生命安全完全無法保障。
所以阿米爾很害怕,他質問為什麼是他,干嗎不請別人去呢?并表示他愿意付錢。
拉辛漢勃然大怒,說:「那和錢沒有關系!阿米爾,我是個快死的人了,我不想被侮辱,在我身上從來沒有錢的問題。至于為什麼是你,你知道的,我想我們都知道的,為什麼一定要你去,是嗎?」
拉辛漢的反問讓阿米爾內心一震,拉辛漢什麼都知道。
他之所以給阿米爾打電話,就是因為他沒有放棄阿米爾。他要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給阿米爾機會,去彌補曾經犯下的過錯,去正視內心的懦弱,去解決當時所逃避的那些問題。
然后拉辛漢又告訴他了一個巨大的秘密。
原來,哈桑不是阿里的兒子。阿米爾的父親和自己的女仆人,生下了哈桑。
這個真相讓阿米爾很震驚。哈桑竟然是他同父異母的弟弟。那個索拉博,是他在這個世界上唯一的親人了,是他的侄子。
阿米爾的父親在生命最后的時光里,其實一直想要跟阿米爾談一談這個秘密。但是一生勇敢的父親,最后還是沒有說出口。
這一切都讓阿米爾覺得無法接受。
他沖出拉辛汗的公寓,面前仿佛又出現了一個岔路口。一條路是繼續逃避,回到美國熟悉的生活里。
另外一條就是冒險回到阿富汗,去贖罪,找回他的侄子。
在這個時候,他終于深刻地理解了他的父親。
在他的心目中,父親一直都是一個成功人士,是個英雄。傳說他的父親曾經和一只黑熊搏斗。他身材高大,健壯有力。
拉辛汗曾經說,父親黑色的眼珠一瞪,會讓魔鬼跪地求饒。
阿米爾從小就崇拜父親,也害怕他。
在逃出阿富汗的過程中,父親為了保護同行的一位女士免受凌辱,面對邊防哨卡士兵舉起的槍,挺身而出。
就在那個瞬間,阿米爾看到了他跟父親的天壤之別,看到了一個真正勇敢的人會怎麼做,可是他做不到。
然而,每一個勇士其實也會犯錯,也會懦弱。
所以現在阿米爾可以理解為什麼父親一直對哈桑很欣賞,也理解為什麼他對哈桑一家人都親如手足。父親也在用一生去救贖,努力做一個誠實、勇敢的人。
現在,類似的選擇落到了阿米爾的身上。最終他決定去救自己的侄子。
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成長經歷、原生家庭和外部生長環境。很多心理學家都相信,人是過去、尤其是童年經歷的產物。這些經歷變成了潛意識,造就了我們獨特的個性,以及根深蒂固的價值觀、信念,決定著我們的人生。
這些東西就像藏在我們大腦最深處的底層操作系統一樣,悄悄地控制著我們的想法、情緒,尤其是對這個世界、對他人、對自己的認知。
某種程度上來講,我們只不過是被編輯好的生物程序控制著而已,要不然不會有那麼多帶來痛苦和煩惱的自動應激反應。
著名的心理學家阿德勒想要幫我們掙脫的一個束縛就是過去。如果過去決定一切而過去又無法改變的話,那麼活在今天的我們對人生也將會束手無策。
《被討厭的勇氣》有這樣一句話:「重要的不是過去,而是你怎麼看待過去,而我們對過去的看法,是可以改變的。」
所以,過去深刻地影響了我們,但并沒有決定我們的現在和未來。因為我們時刻都有選擇的自由,書寫自己新的歷史。
阿米爾的父親一直以來都以高大、勇敢的形象示人。他給予阿米爾足夠的保護,但也顯得很嚴厲、強勢,甚至有時候會流露出對兒子的失望。
缺乏鼓勵的阿米爾從小到大都很懦弱,也就不難理解了。甚至人到中年,都對彌補自己的過錯充滿害怕、猶豫。
難能可貴的是,最終,他意識到盡管他曾經不是一個勇敢的人,但他可以選擇去勇敢一次。
幾經周折,阿米爾見到了哈桑的兒子索拉博。他被塔利班成員阿塞夫扣押在了家里。
阿塞夫就是那個小時候欺負阿米爾、侮辱了哈桑的那個人。沒想到幾十年之后,曾經的仇人又相見了。
阿米爾看到小男孩索拉博身體瘦弱,臉上充滿了恐懼的表情。他心里充滿了憐惜,下定決心一定要救出索拉博。
阿塞夫提出了一個條件,兩個人來決斗。
阿米爾是一個作家,本來就身體很差,從小非常軟弱,根本沒有任何的打斗經驗。阿塞夫戴上了一個不銹鋼的拳套。
這不是一個公平的決斗。
阿塞夫輕松地毒打了阿米爾。釘子刺進了阿米爾的后背。他的肋骨和鼻梁都斷裂了。
身體的痛苦沒有讓阿米爾退縮。他反而大笑起來。自從1975年那個冬天偷偷目睹哈桑受盡凌辱而自己逃跑以來,他第一次感到心安理得。
他甚至覺得在自己的內心深處,他一直在期待這樣的事情,通過自己的贖罪,讓自己從壓抑的罪惡感中得以解脫。
眼看阿米爾支撐不下去了,索拉博用彈弓射中了阿塞夫的眼睛。
阿米爾趁機帶著索拉博逃跑了,離開阿富汗。
他終于為哈桑做了點事情。他要領養索拉博,開啟新的人生,為索拉博,也為自己。
曾經阿米爾以為,懦弱就是自己性格的底色,已無法改變。
幾十年來,他始終無法擺脫對自己軟弱個性的鄙視,同時,也無法邁出勇敢的一步。
當他決心踏上再次成為好人的路的那一刻,當他不畏生命危險而為自己內心的承諾而付諸行動的時候,當他遭受一番凌厲的毒打而依然不悔的時候,他終于痊愈了。
這麼多年來,糾結在內心深處的那些過往的不堪,終于在這一刻找到了解脫,他戰勝了那個曾經懦弱的自己。
否認是一種很常見的心理防御手段。它實質上是我們借助一些自我催眠的小手段來欺騙自己,給自己一些理由,使自己的行為合理化,從而保護自己的自尊心。
面對自尊受到威脅的事情時,人們會有兩種否認的反應:自衛和屈服。
自衛是傾向于否認自己的某種不利狀況,比如失敗的時候否認自己很看重此事,否認自己的負面情緒。
屈服是對自己撒另一種形式的謊,否讓自己為了改變而嘗試行動。比如認命,「不管怎樣也改變不了任何事情」;比如平庸化,「我達不到我所希望的目標,但這不重要」。
阿米爾就是一直屈服于對自己性格的認定,不相信自己其實也可以和父親一樣勇敢。
那麼如何從這種自我欺騙的迷局中跳脫出來呢?
唯有誠實二字,也就是對自己誠實。在意識到自己有某種否認傾向的時候,直接面對甚至談論自己的痛苦,只有這樣,我們才有機會鼓起勇氣去尋找問題的解決之道。
在美國,索拉博和阿米爾全家一起開啟了新的生活。
有一次阿米爾帶著索拉博一起去放風箏。索拉博拿著卷軸做幫手,露出了傷痕累累的手腕。
那一瞬間他好像看見,站在他面前的是童年的哈桑,指甲破裂,雙手長滿老繭。
往事就是這樣,不經意間重新爬上來。
此刻,阿米爾看到索拉博嘴角露出難得的微笑。
公園里孩子們在奔跑,很多人在追逐一只高高在上飄搖的斷線風箏。
阿米爾彎下腰跟索拉博說:「你想要我追那只風箏給你嗎?」
阿米爾看到索拉博點頭,就轉過身,追那只風箏。就像哈桑當年做的那樣,他對索拉博大聲地說:「為你,千千萬萬遍。」
終于,阿米爾把哈桑對他的忠誠與愛傳遞到了索拉博的身上。就在這個付出與愛的過程中,阿米爾也終于成了一個自我期許的人。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風箏,也許它象征著親情,愛情,友情,誠實,幸福,意義。無論過去有多麼不堪,無論現在的自己有多麼令人不滿意,我們要勇敢地去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