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給予子女的愛,比大海還要深沉。
為了讓子女更有出息,父母總是竭盡所能,為子女鋪好未來發展的道路,考慮好每一個細節,生怕孩子受到一點點傷害。
在生活中,更是給予他們無微不至的照顧,把自己畢生的經驗傳授,希望他們能夠幸福順遂。
可一旦愛沒有了節制,無條件地給予,會讓他們產生懶惰之心,會起到反作用。
父母的愛給予得太多,會讓子女的未來陷入困境。父母將三樣東西給予子女,給得越多,子女長大了越沒出息。
父母,若是對子女強加期望和壓力,就會使子女無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原生家庭》中寫道:「當你把父母的感受當作你大部分人生決定的基礎時,你正在放棄自己的自由選擇權。如果在你心中,父母的感受永遠占首位,那麼你的人生也將由他們駕馭。」
每個孩子身上,都帶著父母很多的期待。
父母當年沒有完成的夢想,希望在孩子身上可以實現。
很多父母,在孩子剛剛出生的時候,就已經給他安排好了人生路線。總是按照自己內心的想法,去塑造孩子的性格,規劃他的人生。
可是,子女在長大的過程中,自我意識會慢慢覺醒。他們,會有自己的喜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人際關系,確定成長的方向。
若父母不懂得保持距離,強硬地駁回子女的想法,會讓孩子在心里生一場病。
父母對子女的期待太大,會壓得孩子喘不過氣。子女會對自己的人生產生質疑和困惑,這一生,到底是為了誰活。
父母不順應孩子的天性,很有可能讓他們無法有健全的人格,也無法成為更好的自己。
父母過多地插手子女的生活決策,導致他們喪失解決問題的能力。
海德格爾說:「生活是一所學校。
在那里,好的老師不是幸福,而是不幸。因為生存是在孤獨的深淵中。」
從網上看過一個視訊,一只小鳥,一直被人用鑷子夾著食物投喂。
這只鳥長大了,主人不再投喂,而是把小蟲子放在它身邊。
它還是張大嘴巴,看著小蟲子急得團團轉,就是吃不到肚子里。
其實,養育子女,也是這個道理。
父母過度地幫忙子女,讓孩子動手能力低下,很簡單的事情都做不到,離開父母就不知道該怎麼生活,那麼,他們會失去發展自我的機會。
子女,從心底就會認為:凡事都要聽父母的話,只有父母說的是對的。他自身,也就喪失了自主思考的能力,活著,如傀儡一般。
在生活中,父母若是過度地給子女提供物質,就有可能會使子女不懂得金錢的價值和努力的意義。
《小舍得》中的顏鵬,他不知道妻子田雨嵐為什麼會那麼焦慮。
他從小到大,沒受過什麼挫折。父母開工廠,衣食無憂。就算是結婚生子,父母依然每個月支援兩萬的生活費。
遇到什麼困難,只要去父母跟前撒個嬌,就能讓父母幫忙解決。
在他的意識里,一家人當「寄生蟲」,都吃不窮父母。
父母賺的那些錢,夠他花一輩子都花不完,他覺得自己不用努力,也能保證有比較好的物質生活。
所以他衣來伸手,飯來張口,每天都混日子,把所有的壓力都給到了妻子身上。
父母給予子女太多物質,會讓兒女覺得,依靠父母也能活得很好,一直過不勞而獲的日子。子女會失去上進心,不再進步。
不愿意奮斗,也沒有成長進步。心智不成熟,人生也不會有較大的發展。
真正的愛,是教子女如何捕魚,而不是直接給他們魚。
父母愛子女,可以提建議,為孩子提供未來可以選擇哪些道路,但不能強制孩子必須按照父母的規劃路線去走。
可以傳授子女生活的經驗,賺錢的技能,不要一下子給予他們太多,這不是愛,是對他們成長的禁錮。
懂得正確的教育方式,孩子才能在未來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