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列子》:相由心生,相隨心滅
2023/05/11

世界是一個客觀的存在狀態,它不以個人的意志為轉移,但是一個人內在的心念和態度,卻可以決定世界在他眼中的樣子。

當一個人內心疑慮恐懼的時候,但凡風吹草動,對于他來說都會使他產生驚恐之心,當一個人心體光明的時候,但凡是奢靡污穢,在他眼中不過是人之常情,心更不為其所動。

所以世界本來是什麼樣,倒不必過于執著,而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能夠用什麼樣的心情去看待這個世界。

在《列子》之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人,他家有一棵梧桐樹枯萎了,鄰居家的老頭說:「枯萎的梧桐樹是不祥之兆,你不如把這棵枯樹砍下來吧。」

這個人聽了覺得有道理,就照做了。

當他把梧桐樹砍下來之后,鄰居的老頭又過來說:「你已經把樹砍下來,不如送一些樹枝給我當柴燒。」

這個人聽了就非常生氣,說:「鄰居家的老頭原來是想要柴火,才讓我把樹砍了的,他和我做鄰居,卻這麼陰險,做人難道可以這樣嗎?」

而這就是 「相由心生」的道理,我們眼中看見的世界是自己內心的呈現,而自身又是一個由心之本體操縱的玩偶。

自己的主觀意識就像一副有色眼鏡一樣,當你的心是什麼顏色的時候,你看到的世界就會是什麼樣子。

就像這個砍樹的人一樣,當老人跟他要了一些樹枝之后,在他眼中老人就已經成了陰險邪惡的化身。

所以很多時候,當我們以為自己能夠清醒地面對眼前的人與事時,其實這一切都是由自己主觀意識加工的呈現而已,這種行為歸根結底也是心之本體操縱的結果。

在這種狀態下,只有摒棄心中雜念,清凈無物,不帶著偏狹錯誤的態度去看待這個世界時,才能更好地還原這個世界的本來,而這個根源就在于自己內心的修行,目的是達到 「相隨心滅」的智慧。

《菜根譚》有一句話說: 機動的,弓影疑為蛇蝎,寢石視為伏虎,此中渾是殺氣;念息的,石虎可作海鷗,蛙聲可當鼓吹,觸處俱見真機。

疑神疑鬼的人,看到杯中弓影就以為是蛇蝎,看到暗處的石頭,就以為是老虎,他的周邊都會充滿殺氣;而清心寡欲的人,石虎對他來說不過像海鷗一樣溫順,蛙聲都可以當做鼓吹,他所接觸的地方,到處也都是祥和之地。

這就是心念若不能靜定,風吹草動都會使他產生驚懼之情;當內心安寧祥和的時候,外在事物即便有些紛擾,也皆能不為其所動,而這看似天差地別的結果,卻只是源于起初的一念之間。

惠子在梁國做相國的時候,莊子想去拜訪他,莊子還沒到的時候,有人就偷偷跟惠子說:「莊子來了,他是來搶你的相位的。」

惠子聽了之后,十分驚慌,就連忙派人先去搜尋莊子,但是找了三天三夜,也沒有找到。

后來莊子到惠子面前說:「南方有一種鳥,從南海出發飛往北海,除了梧桐樹,其他的樹不肯休息,除了竹實別的東西是不肯吃的;除了清美的泉水別的水是不肯飲用的。有一只老鷹捉到一只歿老鼠,看到這只鳥從自己頭上飛過,就擔心地說:‘嚇’,你是不是也想用你的相位來嚇我?

在這一番對話中之中,莊子將自己比作只吃竹實,只落梧桐,只飲泉水的鳥,而將惠子比作叼著腐爛老鼠的鷹,當鷹看到鳥從自己頭頂飛過的時候,就非常驚慌,擔心這只鳥來搶自己的歿老鼠。

這個道理就像列子之中那個懷疑鄰居的人一樣,這個世界的本來狀態并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但當你在判斷事物的時候摻雜了主觀意識,你的心便決定了這個事物呈現的狀態,最后也會受到不同的結果,而痛苦就是從主觀意識摻雜進事物之中所產生的。

如果你用挑剔的眼光去看待人生,看待世界的時候,你會覺得人生滿是千瘡百孔,一無是處。

所以南懷瑾先生才說那樣一句話:無故尋愁覓恨,我們本身就生活在一個繁雜的群體世界之中,只有用淡然的心態去面對人生蹉跎和糾葛時,才能在無形之中省去很多矛盾和問題。

就像《道德經》之中的:為無為,事無事,味無味。

以無為之心去作為,以無事之心去做事,以無味之心去品味。

當我們淡化了自己主觀意識在生活中存在的影響,才能還原生活的本來,讓自己的本心恢復到清明澄澈的境界。

心無所執,相自不生。

去匯報工作,領導說「我現在有事,你晚點再來」,聰明的人這樣做
2024/04/19
領導對你做這些事情,說明已經放棄了,別再賣力工作了
2024/04/19
領導開始孤立你,說明出現了這些問題,要做好準備
2024/04/19
你越是做這些事兒,領導對你越是依賴,不要不明白
2024/04/19
如果領導這樣對你,說明是準備淘汰你了,要做好準備
2024/04/19
面對領導對你的打壓,不要選擇離職,只需做好這3件事
2024/04/19
貝多芬:真正的英雄,非靠強力或思想稱雄,而是靠心靈偉大
2024/04/19
《大亨小傳》:基本的道德觀念,并不是人人都有的
2024/04/19
史鐵生《病隙碎筆》:人的命運不由人,但我們每時每刻都是幸運的
2024/04/19
毛姆自傳體小說《人性的枷鎖》:人生毫無意義,欲望即是枷鎖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