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教育子女,都希望他們能如雄鷹一般,在天空中展翅翱翔。
但有些父母,對孩子寵愛有加,沒有培養他們獨立發展的能力,致使他們的成長出現了停滯。
張愛玲說:「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條路,每個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輕時候的彎路。不摔跟頭,不碰壁,不碰個頭破血流,怎能不能練出鋼筋鐵骨,怎能長大呢?」
成年之后,子女在心理上無法獨立,靠父母的救濟才能活下去,無法完成分離。
人到晚年,與子女生活在一起,并不一定真的幸福。
父母再有錢,也別和兩種子女住一起,晚年會很苦。
不管父母的能力如何,家里的經濟條件是怎樣的,一定要完成父母與子女在空間和心理上的分離。
我認識一個前輩,兩口子費了很大的勁,折騰了好幾年,才要上孩子。
之后對來之不易的兒子非常寵愛,舍不得讓他做一點重活。那真是「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心里長大的。」
眼看就要奔三十了,從不工作,在家碗筷不洗,什麼活也不干。
前輩和這個兒子生活在一起,他一直覺得吃力不討好,活得很累。家里事事要操心,兒子什麼都不管,混吃混喝,不求上進,看著他心里常常都很窩氣。
晚年生活,根本沒有幸福可言。所有的心思,都耗在了兒子身上。
《教父》中有一句話:「沒有邊界的心軟,只會讓對方得寸進尺;毫無原則的仁慈,只會讓對方為所欲為。」
作為父母,年輕力壯的時候,或許能為孩子出力出錢,給孩子許下很多承諾。
等到你老去之后,無法再承擔更多的責任,不能實現這些諾言。
子女沒能力管你,還覺得你變得沒用,對你只剩下嫌棄。
就算再有錢,也要懂得把孩子教育成一個獨立自主、有能力的人。
若是,子女懶散,好吃懶做,不求上進,家里什麼事也不管,沒有責任心,那就不要住在一起生活了。
不要讓孩子產生不努力也能過上好日子的錯覺,而是應該給孩子更大的成長空間,讓他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闖一闖。
作為父母,晚年也能更加輕松、幸福。
《歡樂頌》中樊勝美的哥哥和嫂子,年輕力壯,如果正兒八經地找個工作,還有父母的接濟,日子過得會非常的平穩幸福。
但是,兩口子不務正業,坑蒙拐騙。
與父母住在一起,不斷地跟父母要錢。還把孩子扔給母親照顧,惹了事兒就躲到外地,留下一堆爛攤子,讓家人處理。
母親整日愁眉苦臉,門一有動靜就會嚇得驚慌失措,以為是那些要債的找上門來。
兒子沒本事,總是逼著妹妹要錢,還拉著生病的父親,把他安置到妹妹男朋友家門口,讓父母連做人的尊嚴都失去了。
有一種兒女,能力很差,很喜歡惹是非,消耗父母。
闖下了什麼禍,自己不愿意去解決,轉身就扔給了自己的父母。
到了晚年,精力和體力都已經跟不上了,不要再替兒女負重前行了。若是,經常和能力差的兒女生活在一起,事事還幫襯著,只會讓兒女不懂得成長。
人老了,要多為自己著想。對于自私自利的兒女,幫得越多,只會害了他們。
不如放手,分開生活,讓子女學會承擔責任,為自己的言行舉止負責。而父母,也可以安靜地過日子。
原生家庭,應該帶給孩子安全感,讓他感受到溫暖和愛。
但是作為父母,不能為孩子做出太多的犧牲。尤其是在子女成年之后,要努力讓彼此之間的界限感清晰。
這樣孩子能夠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也會有更加強大的內驅力。
黃執中說:「犧牲感,在親密關系中是一件危險的事情。」
作為父母,學會對兒女放手,也能在晚年有屬于自己的空間,會把時間和精力用在愛自己上。
在一個家庭中,更容易建立起良好的相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