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孔子。
雖然一些女人有勇有謀,顏值方面更是很厲害,但是這些女人卻被稱為紅顏禍水,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難。
比如說孫皇后,她也是一代傳奇人物,但是這個女人善于左右逢源,并且心狠手辣,殘害了很多優秀的人士,并利用一些不光彩的手段,一步一步登上了皇后的寶座。
最后在孫皇后掌權的時候,她治理不利,給國家和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災害。
歷史上的孫若微,孝恭孫皇后究竟做了什麼震碎三觀的事?
孫皇后從小就是一個非常有野心的女人,別的女孩子都是喜歡女工這些東西,但是孫皇后卻不怎麼對這些東西感興趣,反而是對權力非常感興趣,所以孫皇后就努力和那些位高權重的人走到一起。
雖然那個時候的孫皇后還沒有成年,只是一個孩子,但是她心里面的欲望已經早都寫到了臉上。
孫皇后在那個時候深得一位貴人的喜歡,所以在那位女性貴人的引導下,孫皇后逐漸進了宮,并且成為了君主的孫子朱瞻基的準兒媳婦,無比風光。
兩個孩子一起長大,所以感情也是非常好,孫皇后確實是非常漂亮,從小就是大家閨秀,也接受過很多良好的教育。
最主要的是這個女孩子非常有勇氣和遠見,哪怕是面對君主,孫皇后一點都不犯怵,反而是很樂意和他們這些達官貴人接觸。
孫皇后的情商也非常高,左右逢源,
遇到不同的人都會有恰當的處理方式,所以她就深受大家的喜歡。
之后君主的孫子朱瞻基順利即位,他更是對孫皇后愛不釋手,孫皇后在當時也信心滿滿,認為她一定會是皇后。
但遺憾的是,在冊封的時候,孫皇后竟然只是一個妃子,皇后是另一個女人,名字叫胡善祥。
這個舉動把孫皇后給氣得怒火中燒,但是孫皇后很清楚,這種事情并不是她能夠改變,也不是朱瞻基能夠改變的,而是前朝和君主家族所有人的共同想法。
孫皇后和朱瞻基兩個人情感好是不假,但是以孫皇后的資質,她很難承擔起一位皇后的職責,所以才會有胡善祥的出現。
對于一個有野心而且很有心機的女人來說,她的老公身邊自然是不允許有別的女人存在,所以孫皇后就想方設法一定要除掉皇后,然后自己當上皇后。
那麼,她究竟做了什麼震碎三觀的事?
在那個年代,一位妃子有沒有權力和威嚴,和她的子嗣有很大的關系,尤其是兒子,子憑母貴、母憑子貴都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
朱瞻基的兩位老婆年齡相仿,冊封的時間也差不多,所以他們生下的孩子的時間大概是一致的。
最后似乎是老天爺在幫助孫皇后,讓她生下了兒子,而胡善祥則接連生了兩個女兒。
這樣的賞賜實在是讓孫皇后要風得風,要雨得雨,畢竟她生下了朱瞻基登基后的心心念念寶貝兒子,可謂是大功臣。
事實上,孫皇后并沒有這麼好的運氣,而是她抱了別人的兒子,雖然說這樣的說法還有出入。
但是根據後來史書的記載,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孫皇后不可能那麼走運,恰好生下了兒子,而是她抱了別人的孩子。
不得不說這個女人真的是十分有頭腦,也很有勇氣,要知道這是可是被滅九族的事情,也是很大的欺君之罪。
就算是皇后,撒這樣的彌天大謊,故意弄錯龍族血脈,照樣也是要受到嚴厲處罰,更何況孫皇后還只是一個妃子,卻那麼大膽。
不過朱瞻基還是非常寵愛她,對她也完全信任,沒有半分疑心,反之,他對胡善祥一直都是不予理睬,形同路人。
這其中和皇后的木訥老實離不開,最主要的是和孫皇后的煽陰風點鬼火離不開。
她總是會在朱瞻基耳邊吹一些不正之風,再加上朱瞻基這個人也是絲毫沒有主見和頭腦,久而久之,也就相信了孫皇后的說法,逐漸把皇后給冷落了。
孫皇后雖然不是皇后,但是位高權重,相當于已經有了一定的話語權了,而且君主只寵愛她一個人,人生巔峰也不過如此。
但是這個女人還是不知足,暗下決心一定要除掉皇后,然后自己再成為皇后。
最后孫皇后使出各種不光彩的手段,用盡了心思,逼迫胡善祥退下了皇后的寶座,成為了一位道姑。
孫皇后的初步目的也就達到了,同時皇后這個寶座也空缺了出來。
為了讓胡善祥永遠沒有再次登上寶座的可能性,孫皇后明里暗里勸皇上,何不把她立為皇后。
本來就對胡善祥沒有什麼感情的朱瞻基。最終也就同意了孫皇后的說法。
除了這些手段,孫皇后對待其他的妃嬪也是十分心狠手辣,所以宮里的人都很怕她。
雖然她最后成為了人生贏家,但是這個女人在歷史上卻是臭名昭著,大家都不喜歡她的這種不光彩的做法。
反而是十分懷念真正的皇后胡善祥,因為她謙遜有禮、善待妃嬪,但是也正是因為她的這種賢良淑德,最后才被孫皇后給欺負到頭上。
之后孫皇后的權力越來越大,甚至直接承擔起了君主的責任,耳根子軟的朱瞻基絲毫沒有反擊的機會,任由自己的老婆胡作非為。
最后這個女人直接掌握了國家的巨大權力,但是她宮斗厲害,在治國理政方面卻一點也沒有經驗。
反而是胡亂治理,和個無頭蒼蠅一樣,最后直接造成了宦官把持大局的惡果,禍國殃民,美好的江山就斷送在她手里,她也被罵作是紅顏禍水。
優秀的獵人總是會經過長時間的等待,也能夠耐住寂寞,最終孫皇后憑借著過硬的手段,終于收獲了自己的獵物,成為了皇后。
但是她的每一步高升和成就,都是以犧牲別人的利益為前提的,所以,盡管她成就非凡,但是卻得不到大家相應的尊重,即便滄海桑田,百年之后,大家依舊對這個人嗤之以鼻,大家還有何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