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一株野生的植物,有綻放,也有凋零。
可悲的是,很多人因為害怕凋零,就不敢綻放,就像因為害怕死亡,而不敢活著一樣。
賈平凹在《畫人記》中寫了這樣一句話:「為什麼活著,怎樣去活,大多數人并不知道,也不去理會,但日子就是這樣有秩或無秩地過著,如草一樣,逢春生綠,冬來變黃。」
是的,那些不敢活的人,只是在浪費時間,渾渾噩噩。
高價的車子,奢華的房子,高端的工作......你是追求的,也是你要舍去的。
不管多大年紀,請選擇低配生活,在有限的生命里,享受無盡的幸福,輕松走進每一個季節。
01
低配關系,相處舒服。
有一個社交方法,叫利用人際弱關系。
那些平時看起來不太熱情的人,交往不很多的熟人,在你的圈子周邊的人,才更有可能會幫助你。
那些在你圈子里的人,就是常常推杯換盞,也是利益驅動而已,能夠幫助的,不多。
讓關系變弱,就算一輩子互不相求,也會留下美好的印象。
北宋官員王旦,掌權十八載,為相十二年,深為宋真宗信賴。來求他的人很多,但是他卻常常是不冷不熱的態度。
最不可思議的是,他的家人從來沒有看到他的憤怒。
有一天,家人把飯菜做得很糟糕,菜里有墨水。
他把菜放到一邊,只吃白米飯,說:「我偶爾是不想吃肉的。」
為他趕馬車的人,要辭職回老家了。
王旦問:「你趕車多久了?」
馬夫說:「五年了。」
王旦很平淡地說:「我好像不記得了。」
當馬夫轉身出門時,他補充了一句:「哦,你是某某,過來拿點賞金。」
不管和誰,都不會熟得太快,也不會「爛熟」,從而少了社交的麻煩,能做到聚散隨緣。也不會出現,「殺熟、厚愛熟人、先入為主」等偏心的行為。
很喜歡一個觀點:「最好的關系,就是沒關系。」
人與人交往,進一步可以做朋友,退一步可以變成陌路人,不麻煩,不糾結。
02
低配物質,活得輕松。
我們的一生,到底要多少錢財,能財務自由?
現在,很多人想盡辦法存款,然后自己安排退休。也有一些人,拼命賺錢,千萬存款了,還覺得太少了。
其實,在古代,早有人做了「自由退休」的事。
北宋時,有一個叫杜五郎的人,家住陽翟縣的郊野,只有兩間屋子,門口有一點空地,三十年沒有出院門。
本地的官員黎陽尉去拜訪他,問:「為什麼不出門啊?」
杜五郎說:「誰說我不出門,十五年前,我還去了前面那棵桑樹下呢。」
更令人敬佩的是,杜五郎主動把家里的田地,讓給了兄弟,自己靠做醫生謀生。當地的人,都很敬重他,就常常送來食物。
有人被治好之后,送給他三十畝土地。
家庭稍微富有的時候,他幫人治病,不收錢了,說:「我能吃飽飯,怎麼還要收別人的錢呢?」
他的兒子,一個月去一次縣城,買來生活必需品。
沈括知道這件事之后,感慨地說:「不覺肅然,頓忘煩勞。」
相比之下,沈括的生活,比杜五郎好多了,但是幸福指數,卻不如他。這太不可思議了。
想起作家梭羅的一句話:「多余的財富只能換取奢靡者的生活,而心靈的必需品是無需用錢購買的。」
若你能低配物質,就會發現一件很奇妙的事情,生活的壓力小了,并且手里的錢,變得更有價值了。
一個月開支一千元,那麼你就是月收入一千五,都有五百存款。
很多人,活得很累,不是收入少,而是開銷大。這樣活下去,是「自作孽」,需要及時調整。
03
低配位置,心態平和。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誰不希望自己高高在上呢?可是,你越希望,越會失望。
最可怕的是,有人假裝提拔你,給你機會,實際上卻在利用你、捉弄你。
清末民初,辦報紙成為了熱門行業。
很多人為了擠進報社,想了很多辦法。
有一家報社刊登招工廣告,繳納三元報名費,然后進入報社工作,工作出色的人,可以委派到日本留學。
很多高材生,從四面八方趕來報名,然后勤勤懇懇工作。
不料,報社老闆以實習期表現不太好,紛紛辭退應聘的人。據統計,報名的人,有八千多人,加上實習期沒有薪水,老闆賺了兩萬多元。
哎,野蠻地求位置,真的太愚昧了。
當下,我們經常看到這樣的公益廣告:高薪、高位、輕松、好處很多的工作,都是騙局。
真正活得幸福的人,不安于現狀,但是也不厭惡現在。
勞動面前,人人平等。真的不要人為地分出「三六九等」,還把自己定位為最低等。
掃地的,也是掃地僧,哪里不如俠客呢?
當然,低配位置,最關鍵的是心態降低,學會平視一切。
作家丹尼爾·笛福在《魯濱遜漂流記》里寫道:「中間地位不會像闊佬那樣因揮霍無度、腐化墮落而弄得身心俱病;也不會像窮人那樣因終日操勞、缺吃少穿而搞得憔悴不堪。唯有中間地位的人可享盡人間的幸福和安樂。」
人要往上走,這是為了生存,而不是為了「鶴立雞群」。和多數人一樣,過平凡、不太窮的日子,就很安穩了。
04
低配生活,不是衣不蔽體,每天吃野菜,餓一頓。
而是讓你調整生活的方法,更好地享受當下的幸福。
具體來說,我們要追求簡單:房子不求奢華、衣著不求名貴、吃喝不求高端、情感不求完美、收入不求豪氣、工作不求威風。
擁有的東西少了,留白的地方多了,人生就自由自在了。
這一生,去繁存簡,滴水藏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