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用志不紛,乃凝于神】「4個關鍵」,真正讓你變強的,是「專注」
2022/09/07

這是一個好的時代,也是一個飛速發展的時代。

摩爾定律得到應驗:在過去的20多年里,全球計算能力每年增長58%。

科技正在使不同領域的生活變得更方便、更快捷。

但這種加速通常會讓人有種失控感,職場問題叢生,幾近病態:

陀螺一般團團轉,忙瘋了的感覺讓人窒息;

時間被各種會議、各種來訪撕扯得支離破碎,工作效率低下;

聊天工具入侵辦公場所,越來越多的人被要求隨時播報自己的實時狀態,即時回復,不斷地刷著手機,下載各種app,極度焦慮,生怕錯過一點兒消息。

混亂、焦慮和壓力,如同瘟疫一般,侵擾著上百萬個工作場所,束縛了數十億職場人的潛力。

超時工作、過大的工作量、缺乏睡眠,這些已經成了現代人的榮譽徽章。

但是,提高生產力的辦法不是投入更多時間,而是減少浪費,減少那些帶來干擾和持續壓力的事。

以冷靜的心態,保持自己的節奏,學會職場斷離舍,在紛繁復雜的現實中,抽離出來,才能做到生活工作兩不誤。

專注一點,讓時間增值

美國軟件公司Basecamp的創始人賈森和戴維,在其合著的《重來》系列書籍中指出:

切分60分鐘有N種方法,比如,1×60、2×30、3×20等等。

分成無數段的一小時變成了零碎時間,低質量的輸入,很難做出任何有意義的事情。

為什麼呢?一個小時內,如果一會兒打電話,一會兒聊天,一會兒參加會議,時間被肢解的七零八碎,那麼工作效率也相應地打了折扣,而且,一心多用的時候,你必須把緩沖時間也考慮進去,這樣,一個小時就輕飄飄地溜走了。

如果一天的工作狀態都在不斷地被打擾,那麼,工作變得只是看起來很忙,但卻是沒有多少實質進展。

但問題出現了,該完成的工作還是要完成的,所以,人們不得不加班,睡得越來越晚,并不是因為工作量加大了,而是因為他們再也沒辦法在上班時間完成工作。

針對這種情況,賈森和戴維決定把每周二上午九點到中午設為「答疑時段」

,所有的問題在這個時候通過坐談等方式進行溝通解決。而其它的時間,則變成零干擾地帶,提升了工作效率。

工作如此,學習也如此。

朋友曾和我說過一件事:

小時候每次做作業的時候,她不是要上廁所就是要去喝水,拖拖拉拉,作業到晚上睡覺前才能完成。

最后,她父親想了一個辦法,讓她每次作業之前,先喝好水,上好廁所,作好準備工作,然后專心地做完作業。

看似不起眼的一個小方法,卻讓她的時間變得高效,不被雜事分擾,做作業的速度也越來越快,如今的成功,也得益于這一良好習慣。

成功始于專注。

莊子說:「用志不紛,乃凝于神」。

在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做「心流」,是當人們在專注地將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時,產生一種高度的興奮與充實感。

這種充實感,不但讓人高效地完成工作學習任務,更能使人達到忘我的境界,產生幸福感。

所以,與其低質量的忙碌,不如盡量排除一切外在的影響,捍衛你的時間,為自己內心開辟一塊凈土,打造零干擾地帶,提升工作效率,充分享受工作和學習帶來的樂趣。

目標少點,不給自己設限

《禮記》中說:「凡是預則立,不預則廢」。

每到年初、月初,我們都會立個flag,明確目標和任務。

沒錯,確立方向,勇向未來。

但是如果把flag變成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人就很容易變得焦慮

賈森和戴維也曾立下達到9位數的營利目標,為了達到目標,他們不得不立啟動好幾個項目,這些項目,說白了覺得有些下作。比如:

為了留住客戶,不得不將注銷手續弄得極其麻煩;為了獲得客戶,他們花錢宣傳推廣,助推網絡對隱私的侵犯。

可以說,為了目標不擇手段。

一段時間過后,他們不得不停下來反思:「目標是個虛假的東西,為了這些數字不得不在企業文化上作出妥協,因而生出很多壓力。」

所以,他們停止了目標,按原來的節奏,好好服務顧客,讓員工開心工作,雖然這種目標不容易量化,但是它們比虛假的數字更容易執行。

我們周圍很多人,常常讓他們深感不安的事情,不是事情本身,而是不確定的明天或后天,是很多不會來臨的事,和計劃中完不成的目標壓得令人喘不過氣來。

真正勇敢的事情就是:不要靶子,不要目標。

與其立下清晰可見的目標徒增壓力,不如走好腳下的每一步。

不必焦慮,不必遙望。步履不停的前方,即是驚喜不斷的未來!

節奏慢點,反而贏在最后

《論語》中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我們常常提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但實際上,身體總是被忽略。

加班、熬夜、每天只睡四五小時、犧牲自我、「996工作制」往往被看作「敬業」的表現。

犧牲睡眠來工作,其實最不劃算。

科學研究結果表明,睡眠不夠的人容易變「笨」,智商變「低」,創新能力變差,反應變慢,缺乏耐心、同理心和容忍度。

犧牲睡眠去工作,你只是看起來很努力而已。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年輕高管、白領「過勞死」。

甚至連做健康類科普APP「春雨醫生」的創始人張銳,也因為長期熬夜過度勞累,導致心肌梗塞去世,年僅44歲;

網絡上有一組數據稱,我國約80%的白領都處于過度疲勞狀態。

在知乎上,一名網友說,你們看著90后開始用保溫杯泡菊花枸杞茶就知道,如果你現在拼命賺錢,而當你步入中年,就開始用錢保命了。

有句俗話叫:「磨刀不誤砍柴功」。

只有讓身體得到充足的休息,才能更高效地工作。

在《重來3:跳出瘋狂的忙碌》中,作者指出,讓自己睡足8小時,不但不是浪費,反而精神抖擻,那些靈光乍現的創意,基本都是在睡飽之后才出現的。

其次,警惕「兩周連軸轉」,周末就是休息,不要把未完成的任務帶回家。

第三,打造真空地帶,拒絕假度假。

美國知名電視制片人兼編劇珊達同時負責好幾部黃金時段的電視劇,而她始終堅持一個原則,晚上七點之后及周末,統統不接電話。

但事實是,很多員工只有一種虛假的假期,在度假時,上司一個電話就破壞了度假的好心情。

所以要打造真空地帶,工作歸工作,生活歸生活,適時關上電腦和手機,把時間留給學習、烹飪、鍛煉、音樂以及家人。

欲速則不達。

只有充分地放空,才會全心地投入。只有充分地休息,才會全心地創造。

學會給自己留余地

如果有人說,我會把每件事做到極致。

但事實上,世界上沒有完美無缺的事件,你看起的完美,都有瑕疵,而為了過分追求完美,投入大量的精力甄選,事無巨細,常常得不償失。

《魏氏春秋》曾有這樣的記載,司馬懿問諸葛亮派來的使者:

「諸葛亮平時都忙些什麼?吃多少飯?什麼時候睡?」

使者回答說:

「丞相事無巨細,事必躬親,連軍士罰二十軍棍以上的事都要親自過問,吃飯越來越少,睡得越來越遲。

司馬懿聽后哈哈大笑:「諸葛亮命不久矣!」

后來果然不出司馬懿所料,諸葛亮事必躬親,殫精竭慮,沒過多久就病故了。

古人云:「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

當各種各樣的工作撲面而來時,我們要懂得學會取舍。

作者賈森和戴維為我們推薦一種冷靜工作法:先給工作做一個分類,看看這些工作,哪些是要緊的,哪些要求卓越,哪些「還不錯」就夠了,采用這種方法,會使人焦慮減少,接受度增加。

他們指出,如果你投入全部精力把一件事做到100%,那麼相當于用100%精力做了一件事,如果你把精力均分成5份,用20%的精力,把某件事做到80%,這樣一來你就做成了5件事。

所以,不必強求自己追求極致,完美無瑕,不如把「斤斤計較」「吹毛求疵」的時間轉移到下一個任務之中,也許能創造更多驚喜。

馬德在《允許自己虛度時光》中寫道,小時候也是同一個我,用一個下午的時間看螞蟻搬家,等石頭開花,小時候不期待結果,小時候哭笑都不打折。

成年人為了生活,不停地奔走,卻不知道忙著忙著,弄丟了那個最真實最從容的自己。

我們總會抱怨世事艱難,工作壓力山大,卻不知道,工作雖然辛苦,但依然可以做出選擇,學會職場斷離舍,你一樣可以擁有曾經放松自在:

每周用半天時間來「答疑解惑」,處理雜事,盡量打造零干擾地帶,提升專注力,提高工作效率,盡量不擠占私人時間;

不給自己設定虛無的目標,不焦慮于未來,努力當前腳下的每一步,同樣也可以創造輝煌;

工作時認真工作,回家時好好享受生活中每一個小確幸,不拖泥帶水,不把工作帶入到生活中,讓身心得到徹底的放松和滋養。

不必要求自己事事完美,也不必事事攀比,不苛責自己,凡事盡力就好。

《道德經》有云:「吾生也有涯,而智也無涯,以有涯追無涯,殆矣!」

人生是有限的,工作目標是無止盡的,犧牲身體沒有節制地追求,必然是以損耗代價。

不如保持平衡的心態,一邊享受工作的樂趣,一邊享受自在生活。

愿你學會職場中的斷離舍,跳出瘋狂的忙碌,找到遺失已久的慢生活。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