皓禎二十歲那年,第一次見到了白吟霜。
那天,他換了一身普通的衣服,要去「透透氣」。看到一個年若十七八歲的姑娘,盈盈然地端坐在大廳中,懷抱一把琵琶,正在調弦試音。
抬起頭來,掃視眾人,對大家微微一欠身,用清清脆脆的嗓音說:「我是白吟霜,這是家父白勝齡,我們父女,為各位佳賓,侍候一段時間,唱得不好,請多多包涵!」
吟霜走到樓梯角,經過皓禎身邊,皓禎想也沒想,就放進去一錠五兩的銀子。吟霜驀地一驚,慌忙抬頭,和皓禎四目相接了。
這是皓禎第一次和吟霜見面的場景,也是第一次動心,他看到有人欺負吟霜,早就忘記了王爺的交代,自己是偷著跑出來透氣的,而且早有婚約。
看到如此美麗又柔弱的吟霜,他忍不住出手,這一出手,兩個人的命運就開始改變了。
有人說皓禎為了吟霜,敢突破束縛,勇敢追愛,以前我也這麼想,可是如今再回味原著,卻發現皓禎是一個叛逆又不顧大局的人,明面上看上去他有顏有才華。
但實際上,他去招惹吟霜,表面看上去救了吟霜,實際上卻讓讓吟霜陷入悲劇命運的漩渦里,以至于香消玉殞的悲慘結局。
1.明知婚姻早定,卻還隨意撩撥孤女吟霜
乾隆年間,碩親王府的大福晉雪如18歲嫁入府中,王爺對她寵愛有加,即使連生3個女兒,王爺也沒納妾。
如今她即將生下第四個孩子,她顯得有點不安,在王爺誕辰之際,有個叫「翩翩’的舞女穿著薄紗輕縷,搖曳生姿,她在一剎那間就擄獲了王爺的心,隨后就被收了房,不久懷孕了,即將生產。
如果翩翩生下王爺的第一個兒子,那麼她的地位岌岌可危。
姐姐雪晴心疼妹妹的處境,就為她尋得一處辦法。「這一胎,如果是男孩,就皆大歡喜;如果是女孩,那麼,偷龍轉鳳,在所不惜!」
雪如大驚失色,她不敢想象,誰能割合自己的親生骨肉,再去撫養別人的孩子,一如撫養自己的孩子?
但當那天來到的時候,她已無法后悔了!她把孩子面朝下放在膝上,用左手托著孩子的頭,右手握住那燒紅了的梅花簪,嬰兒雪嫩的肌膚上,一陣白煙冒起,嗤嗤作聲。
女孩就這樣被抱走了,換回來的是一個珠圓玉潤,長得十分可愛的孩子。
王爺對這個兒子十分喜歡,取名叫「皓禎」,在滿月酒會上,王爺十分得意,就連皇上都送了禮。
第二年翩翩也生了個兒子皓祥,這下,王爺更是歡喜,可是2個兒子相差半歲,長到12歲,差別就出來了。
嫡出的兒子皓禎天賦聰明,記憶力強,又能舉一反三,深得王爺的寵愛。相形之下,僅小半歲的皓祥就顯得遲鈍多了。
皓禎不僅書念得好,他的射箭、騎馬、練功夫、拳腳等武術訓練,也絲毫不差。
在這種強烈的對比下,皓禎完全成了王爺的驕傲。對于這樣的兒子,不僅王爺很滿意,雪如也無可挑剔。
所以,皓禎身上寄托了王爺全部的希望,在這20年來,他在王府中學規矩,學武功,學詩書,學字畫,學應對,學琴棋,都按著王爺的意思,所以王爺對他十分寵愛,無視皓祥。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被偏愛的人有恃無恐,所以20歲的皓禎,心中總是逆反的心思,他厭煩王府的規矩多,也厭惡王爺的教育,在他的心中,總想著要出去透透氣。
這種透氣平常只是打扮成平常貴公子的模樣,帶著小寇子出去逛逛街。去天橋看看把式,去茶館喝杯茶。
但是當他在街上遇到楚楚可憐的吟霜時,他平日的乖巧順從就改變了。
接著,府里發生了一件大事,原來,皇上降旨,皓禎被皇上看中了,御筆朱批,指婚給了蘭公主,成為未來的駙馬爺。
王府上下都很開心,只有他很冷靜,因為從小他就知道,自己的婚姻是父母的大事,不是自己的大事。所有王室子弟,都要有門當戶對的婚姻,大清國注重血統,嫡出庶出,都有很大差別。
所以,他像傀儡一樣,直到幾天后,他又偷偷溜了出去,想去見見吟霜。這時的吟霜,竟然在賣身葬父。
皓禎想都沒想,就讓白吟霜搬進了東城帽兒胡同的一個小四合院里,還派遣自家的人來照看吟霜。
這時的他,完全沒想到自己已有婚約,而且他胡亂來的話,不僅會讓家人難堪,還會有性命之憂。
得罪公主,可不是開玩笑的,但是他卻依然依著自己的性子,來了個金屋藏嬌,也不管吟霜的未來。
在沒有任何對未來的籌劃下,皓禎完全忘我了,什麼名譽、地位、公主、王府、顧忌……都離他遠去,什麼都可以丟棄,什麼都可以失去,什麼都可以忘記,他只要吟霜。
像皓禎這樣衣食無憂,從小受寵,又沒有受過任何生活磋磨的公子哥來說,對吟霜的喜歡是真的,喜歡她的柔弱,喜歡她的順從,但是卻唯獨忘了,要吟霜的未來考慮。
明知自己的妻子是公主,他對自己的未來都無力掌控,卻還在婚前肆意妄為,隨意撥弄孤女吟霜,這不就是把吟霜帶入困局麼?
2. 無法保護吟霜,還會為吟霜制造麻煩
甜蜜過后,皓禎希望把吟霜帶入府中,吟霜,她一聽「入府」二字,就嚇得魂飛魄散,這「王府」不是那麼容易進去,萬一進去了,是福是禍,也難預料!
于是她抓著皓禎的手,她苦苦哀求著:「你就讓我住在帽兒胡同,一切維持現狀!我已經非常非常滿足了!我不在乎名分,不在乎地位,只在乎天長地久!你只要隨時抽空來看我,我就別無所求了!」
但是,皓禎卻自以為是地認為,自己要給對方名分,帶著這種矛盾心理,他跟公主完婚了。
新婚夜,他因想著吟霜,無法行‘周公之禮「,這件事被傳到雪如耳邊,她詢問不能圓房的緣由。
這時,皓禎卻任性的提出要讓吟霜入府,長久陪在自己身邊,自己才能跟公主圓房。
雪如為了大局,設法將吟霜帶入府中,這下,吟霜的噩夢徹底開始了。
皓禎瞞著公主,去親近吟霜,吟霜很感動,但還是提醒皓禎:「你已經娶了她呀!你被指婚的時候,就已注定了你的身份與地位,難道你違背皇上的旨意,辜負父母的期望……就不是‘不忠’嗎?要親近我,先親近她……」
吟霜的話,讓任性自我的皓禎聽了去,于是跟公主圓房了。但是三個月后,皓禎依然冷落公主,于是公主就發現了吟霜的存在。
吟霜被公主叫去,當了丫頭,雖然百般受辱,但還是極力忍耐。因為明事理,懂大局的吟霜,深知得罪公主的下場,不僅她遭罪,王府上下也沒得安生。
這時的吟霜,雖然陷入愛情之中,但還是存有一絲理智的,可從小受寵的皓禎卻聽不進去,跟公主攤了牌,還說了句不知天高地厚的話:「你盡可高高在上,當你的公主,放她一馬!井水不犯河水,過你的榮華富貴,太平日子!如果你不肯,定要除之而后快,你就把我一起除掉吧
!
這下,公主氣的回了宮。王爺也自然知道吟霜的事了。皓祥見著皓禎就氣極敗壞地喊:「你是不是想害死我們一家子啊?為一個丫頭去得罪公主?你瘋了?還是腦子有問題?」
但是失去理智的皓禎卻倔強地說:「我一人做事一人當!「
「你一人當?」皓祥尖聲說,「你講些什麼外國話?公主如果生氣了,皇上如果怪罪下來,阿瑪、額娘、我,哪一個逃得掉?什麼叫‘連坐’,什麼叫牽連‘九族’,你懂不懂?你成天‘御前行走’,走來走去,連大清王法你都走丟了?」
顯然,這番話并未讓驕傲的皓禎反思自己的言行,他依然我行我素,絲毫沒認識到自己的錯誤,他只是一心沉溺在愛情的幻夢中,早就忘了人生中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完成的。
雖然他貴為貝勒爺,享受父輩帶來的榮華,身上也應該有著對家族的責任。
當皇上召見他的時候,他又巧舌如簧,用自己的一套愛情理論讓皇帝原諒了他,還跟皇帝保證會跟公主相敬如賓。
可是接下來的日子里,他又再次發了顛,吟霜失去了孩子,他要懲罰公主身邊的崔嬤嬤,還是被王爺勸下,這下公主受了刺激,變得疑神疑鬼。
這時的皓禎以為自己風頭正盛,為了吟霜的事,一再讓公主難堪,他以為這樣明著袒護吟霜,是對吟霜好。
可是細究下來,這份任性,不顧大局的性格不僅會讓他自己丟掉性命,也會讓吟霜和全家人丟了性命。
一段時間后,公主病了,皇上要順道來探視公主。一見到公主蒼白的臉龐,混亂的眼神,憔悴的容顏,皇上就激動起來了。
這時,皓禎又開始逞強了,當著皇上,為吟霜求情,說是自己的罪過。
這時候的皇帝很是生氣,很快就做出了決定。「不管白吟霜是人、是狐,她以邪媚功夫,迷惑額駙,引起家宅不和,已失去女子該有的優嫻貞靜,和品德操守,原該賜死!今天看在額駙求情的份上,免其死罪!著令削發為尼,青燈古佛,了此殘生!」
這下,皓禎的任性妄為沒有受到懲罰,反而是無辜的吟霜為他承擔了后果。
我實在想不通,一個從小就聰明的人,為何會擰不清利害關系,比他小半歲的弟弟皓祥都比他看得懂局面,雖然他們是王族之后,可是公主和皇帝永遠是主子,這個道理他竟然忘了。
這時,皓禎竟然提出逃離這里,去過他們的小日子。還是吟霜很清醒,說了句:「咱們真能這樣做嗎?這是違抗圣旨,罪在不赦,即使逃到天涯海角,真能逍遙法外嗎?而且,咱們走了,阿瑪和額娘怎麼辦呢?
從始至終,吟霜都是一個十分清醒的女子,她看得清局面,也深知利害關系。所以她一開始就反對進府。
就我看來,吟霜遠比皓禎成熟理智,皓禎從小平順,從未受過磋磨,所以一旦遇到點問題,他就容易崩潰,而且失去理智,他以為對吟霜的這種「偏袒」是對吟霜好,實則確是一步步將吟霜推向深淵。
皓禎是一個連自己都無法保護的人,何談去保護吟霜呢,所以他對現實看不清,導致了后面的悲劇。
如果他能聽從吟霜的話,極力安撫公主,後來再接吟霜入府,公主必然也是應允的。
3 任性妄為,連累家族
正當吟霜準備削發為尼時,雪如卻無法忍耐下去了,她當面揭露了吟霜的真實身份,這下,事情又有了新的危機。
皓禎的身份被揭曉,皇上下旨。姑念碩親王與福晉乃皇親國戚,特免死罪,著即監禁兩年,降為庶民,碩親王府其余人等,一概革爵撤封,府第歸公,擇日遷居。白吟霜斥令削發為尼。皓禎以來歷不明之身,謬得額駙之尊,罪不可赦,當處極刑!三日后午時,斬立決!欽此!」
這下,王府中一團混亂,丫環仆傭眼看大勢已去,又深怕遭到波及,竟逃的逃,走得走,連夜就散去了大半。一夜之間,偌大的王府,變成一座空曠的死城。
吟霜雖悲痛,但還是去求公主解救皓禎,她對公主說了這麼一番話:「公主!請你清醒過來!因為皓禎已到最后關頭,明日午時,就要處死了!不管他是真皇親,還是假皇親,他是真貝勒,還是假貝勒……他都是我們兩個人的丈夫呀!是我們兩個人都深深愛著的,唯一的,真正的丈夫呀!」
正是這番話,才讓公主回過神來,在皓禎快被斬立決的時候,救了他的性命。
其實,就我看來,公主也是可憐之人,她能有什麼錯呢?被皇帝指婚,不知丈夫早就心有所屬,一直都沒得到丈夫的愛,最后還弄得瘋瘋癲癲。
其實,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是皓禎,他明知自己的婚姻無法掌控,卻去招惹吟霜,又看不清形勢,肆意妄為地得罪了公主,又得罪了皇上,讓吟霜沒有過上一天安生日子。
而最后,一個陰差陽錯,吟霜想跟皓禎「生死相隨「,所以提前結束了自己的性命。
她的一生,實則悲慘,本應享受的富貴人生被皓禎享受了,在命運的撥弄下,又因戀愛耽誤了自己的性命,只活了20歲。
如果,當初,皓禎能忍住自己的同情心,或許吟霜的命運不會是那種模樣。
寫在最后:
皓禎對吟霜一見鐘情,之后卻「以愛之名「,各種維護吟霜,公然跟公主作對,跟家人反目,表面上看,他彷佛深愛著吟霜,實際上,他有著自己的打算。
跟吟霜在一起,本來就是為了成全他深藏心中的叛逆,20年來被束縛被壓抑,吟霜正好成了這個對抗父權的犧牲品。
口口聲聲愛吟霜,卻只顧眼前得失,沒有站在吟霜的角度上,為她安排好未來。執意帶她入府,又執意跟公主難堪,這些不顧大局的行為,實在很難將他以往聰慧過人的人設聯系起來。
有句話是這麼說的:「愛一個人,就要設身處地為她著想,為未來負責。「
可是,就皓禎這個人的表現來看,他從未真正愛過吟霜。
其實,美好的愛情固然讓人沉溺,但是對于每個人來說,都有比愛情更重要的東西,對吟霜而言,她身上的責任其實很多。
最后,她卻因為皓禎的離去,丟下了親生父母,也丟下了一切。這樣不以大局為重,只追求愛情歡愉的吟霜,或許她永遠不會懂得這麼一句話:人生遼闊,不要只活在愛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