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群雄割據,形成以魏、蜀、東吳三國鼎足之勢。最后司馬家族笑到最后,三國歸晉,而司馬懿作為司馬家族的領袖人物,為建立晉朝奠定基礎,功不可沒。
我們不禁要問他為何能取得成功?
司馬懿的強大對手諸葛亮,他并沒有這麼幸運,壯年早逝。在魏蜀作戰過程中,兩個人棋逢對手,不相上下。
在五丈原之戰,諸葛亮率領蜀軍匆忙來到魏軍營面前,諸葛亮采取「快攻」的戰略,因為蜀軍后勤跟不上,糧草運輸不便,必須速戰速決。
而魏軍首領司馬懿遲遲不肯應戰,緊閉城門。諸葛亮又心生一計,給他送去女人穿的裙子,意在嘲諷司馬懿膽小怕事,像個女人一樣。司馬懿將計就計,并沒有生氣,反而穿起女人衣服到處瞎轉悠,大聲說道:很好。
諸葛亮聽聞這消息后,急火攻心,他的身體每況愈下。司馬懿則注重身體健康,從不著急,他知道諸葛亮時日不多,慢慢熬,結果諸葛亮病死在五丈原之戰,司馬懿則取得勝利。
司馬懿在曹操身邊侍奉多年,沒有兩把刷子還真混不下去。并且在曹操身邊,賢能之士也有很多,而曹操生性多疑,猜忌,稍不留神就會生命之憂。司馬懿在他身邊遲遲沒得到重用,直到60歲時才得到重用。
司馬懿沒得到重用,他從不著急,而是等待機會。他熬死曹操后,他將目光放在曹操下一代,扶植曹丕稱帝,由于扶持有功,得到曹丕的重用,任命為太傅。可是曹丕壽命太短,英年早逝,臨終前曹丕托孤給司馬懿,他掌管軍政大權。曹丕死后,曹叡即位,也同樣擺脫不了短命的宿命。曹操的后代,一代比一代活得短,這讓司馬懿有機可乘,他的身體杠杠的,熬死了曹氏幾代君王。
隨著曹氏江山日益衰落,而司馬家族勢力日益強盛。到了曹芳這代,司馬懿的勢力達到巔峰時刻,隨著勢力不斷壯大,司馬懿狼子野心逐漸顯現出來――想取而代之。
可是在朝中處處受到曹爽的排擠,司馬懿為避其鋒芒,告老還鄉,選擇隱忍,等待時機。
賦閑在家的司馬懿,并不是真的在家無所事事,他在招兵買馬,養了三千死士,為的是將來有一天伺機而動。曹爽也多次派人去他府上打探情況,都被司馬懿給忽悠了過去。他善于偽裝,不急不躁,沉得住氣。曹爽聽聞司馬懿時日不多,氣數將盡這個消息后,他開始放縱起來,對司馬懿有所松懈。
機會終于等來了。在公元249年,曹爽及其兄弟們陪同曹芳去洛陽城外高平陵祭拜祖先,司馬懿準備伺機而動,先派人救出李太后,由司馬師控制住京城。司馬懿與他的兒子司馬昭派兵前往高平陵,以太后的命令,討伐曹爽等人。這位曹爽看到司馬懿來勢兇猛,驚慌失措,被司馬懿一嚇,趕緊投降,結果被司馬懿斬盡殺絕,順勢取代了曹魏政權。這就是史上的「高平陵之變」。
真正厲害的人,不怕大器晚成。司馬懿70歲都能帶兵打仗,在曹操身邊侍奉幾十年,沒有得到重用。他選擇隱忍,積蓄力量,到60歲才得曹叡的重用,逐漸走向曹魏的權力中心。
縱觀司馬懿的一生,雖然他奪取曹魏政權有點不光彩。但從他的一生當中,我們悟出一些人生道理:行走人生路上,不要讓別人擾亂你的節奏,沉住氣,不著急,當你的對手露出破綻時,那就是你成功的時機。我們的人生是慢慢積累的過程,需要腳踏實地,不能焦急,欲速則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