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讀了4遍《百年孤獨》,我發現這5個人生真相,能讓人越活越清醒
2023/02/01

有人說,如果書架上只有一本書,那一定是《百年孤獨》。

由此可見,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具有多麼大的影響力,莫言看了,拍案而起,驚呼原來小說還可以這樣寫。

莫言寫《紅高粱》的時候,寫來寫去,開篇第一句,總是像馬爾克斯。

陳忠實寫《白鹿原》,也受到馬爾克斯的影響,總之,許多作家,都從馬爾克斯這里獲得了養分。

《百年孤獨》里的故事很精彩,馬爾克斯將故事講得曲折離奇,引人入勝,而孤獨和死亡充斥其間。

可馬爾克斯卻說:

「現實往往比虛構更加精彩,最偉大的作家是現實,而我們的任務就是盡可能地去貼近現實,無論以怎樣謙卑的態度或趨于完美的方式。」

我們看完這些故事,會看到一種不同的現實,然后反思自我,讀了4遍《百年孤獨》,我發現這5個人生真相,能讓人越活越清醒。

01 人生而熱鬧,卻無往而不在孤獨之中

套用盧梭那句關于自由的名言來描述孤獨,就是:

人生而熱鬧,卻無往而不在孤獨之中。

我們來到這個世界,周邊就圍著一群人,可是越長大,越會明白,人就是孤獨的,他人的陪伴就像安慰劑,可以緩解孤獨,卻無法治愈孤獨。

當妳夜深人靜醒來,看著窗外明亮的星子,看著原野黢黑的輪廓,突然覺得自身,竟如此渺小和孤單。

第一代布恩迪亞娶了與自己有血緣關系的烏爾蘇拉,因為擔心生出長著豬尾巴的孩子,烏爾蘇拉穿著鎧甲,不讓布恩迪亞親近,使布恩迪亞成為他人眼中的笑話。

遭到嘲諷時,布恩迪亞忍無可忍,在決斗中殺了人,卻被死者的鬼魂纏身,為了擺脫鬼魂的騷擾,布恩迪亞帶著妻子和幾個同伴,走了很長很長一段時間,來到馬孔多,開創家業,百年興衰就此展開。

最初,除了偶爾來到村里的吉普賽人,他們的生活與世隔絕,吉普賽人將他們和外在聯系起來,為他們帶來外界的新鮮玩意。

吉普賽人帶來磁鐵,布恩迪亞就想用來尋找金子,失敗了。

看到放大鏡可以聚焦陽光,點燃陽光下的物品,布恩迪亞想制造恐怖的戰爭機器,失敗了。

他想改變馬孔多,想改變生活,他帶著伙伴們開辟道理,設計街道,規劃居所。

年輕的布恩迪亞有雄心,有決心,他如饑似渴地鉆研、實驗,全身心投入其中,忘了歲月。

然而,身邊的人都覺得他頑固不化,癡心妄想,甚至他的妻子也不理解他,只當他不務正業,對他失望透頂。

可是他在與外界隔絕的情況下,竟然得出地球上圓的,像個球,這樣一個結論,簡直石破天驚,周圍的人都說他瘋了。

老吉普賽人理解他,對他的結論大加贊賞,說他是個偉大的人,吉普賽人死后,布恩迪亞失去了理智,精神變得萎靡不振,還經常發瘋,妻子烏爾蘇拉沒辦法,就把他綁在一棵大樹下。

從那以后,他就孤獨地生活在這棵樹下,直到死亡,烏鴉啄食他的腦袋。

布恩迪亞這一生,成功嗎?成功。孤獨嗎?孤獨。

在這世上,人那麼多,能理解他的,卻沒有幾個,他真的孤獨,不止是他,活在這世上的每一個人,都那麼孤獨,他們要應付那麼多他們不喜歡的人和事,而他們喜歡的人和事卻又那麼少,他們虛與委蛇地生活,卻難得真正舒暢地活著。

孤獨始終充斥著《百年孤獨》,奧雷里亞諾上校一生輝煌,最終卻埋頭實驗室,反反復復鍛造小金魚,直到死亡。

麗貝卡,在一間小屋孤獨終老。

阿瑪蘭妲,也抱憾終生,孤獨終生。

孤獨,如同生命的底色,人雖然在上面涂抹,卻無法脫離底色而存在,人們追求愛情,就是因為孤獨,可馬爾克斯告訴我們:

無論走到哪里,都應該記住,過去都是假的,回憶是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一切以往的春天都不復存在,就連那最堅韌而又狂亂的愛情歸根結底也不過是一種轉瞬即逝的現實,唯有孤獨永恒。

愛情很美,可是和廣闊的生命比起來,又太小,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用自己的頭腦思考,用自己的眼睛看,這就是孤獨,因為沒有人能代替我們活著,沒有人能和我們共存。

02 死亡,是唯一真相

人活著來到這個世界,卻終將以死亡離開這個世界。

任何人,都無法改變,《百年孤獨》里的故事,也以死亡作為最終的結局,大災過后,馬孔多離奇消失,所有生命仿佛從未出現,只留下百年的傳說。

「這是往昔的最后遺存,這往昔日漸衰落卻不會徹底消亡,因為它是在自身之中無休無止地敗落下去,每過一刻便向徹底滅亡更進一步,卻永遠無法抵達最后的終結。」

布恩迪亞家族最后一個孩子,如預言所示的那樣,長出了豬尾巴,被白蟻啃噬,只剩下一個空殼子,凄慘地死去。

連那正在尋找羊皮卷中預言的人,也被颶風抹去,從世人的記憶中根除。

死亡,終結了這一切。

過往的輝煌,被死亡終結,只剩下無盡的沉默和嘆息。

過往的熱鬧,被死亡終結,唯有永恒的孤獨存在。

七代人的故事,百年的歷史,七代人的死亡,活得最長的,也不過是活了一百多歲。

故事如此,現實也這般。

對每個人來說,死亡都是最后的結局,是不必努力尋求也終將會到來的恩賜,是一個不必急于求成的東西。

人活著的每一天,都是向死而生,每多活一天,離死亡就更進一步,我們每走一步,都是在向死亡靠近。

但死亡也檢驗了生命的意義,讓短暫的生命有了一個可以參考的依據,每個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對抗死亡的侵襲,方式不同,人生就不同。

托爾斯泰成名后,依然感受到,在死亡面前,生前所獲得的一切,都是虛無,一切都會隨著死亡的到來而變得毫無意義,虛無籠罩著他,讓他痛苦不堪,甚至時刻擔心自己會自盡。

有人拼命賺錢,把自己折騰病了,然后用錢買命。

有人快快樂樂,活得舒舒坦坦,死亡到來之時,坦然接受。

有人哀怨著度過一輩子,但在死亡面前,這些都只是過程,是彰顯生命質地的過程,妳活成什麼樣,死成什麼樣,就是這一生的樣子。

《百年孤獨》里有這樣一句話:

人不是在該死的時候死的,而是在能死的時候死的。

馬爾克斯1982年獲諾貝爾文學獎時說:

「雖然如此,面對壓迫、掠奪和歧視,我們的回答是生活下去,任何洪水猛獸、瘟疫、饑餓、動亂,甚至數百年的戰爭,都不能削弱生命戰勝死亡的優勢。」

既然死亡無可避免,那麼人生應該怎樣度過呢?

馬爾克斯也說了:

「我年輕過,落魄過,幸福過,我對生活一往情深。」

03 名和利,皆虛妄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世人攘攘,皆為利往。

這世間很多人,都活在名利之中,為了名利,茍活于世。

可是真正的明白人卻懂得,名和利,皆虛妄,他們寧愿活在自己的本性之中,隨性而活。

楚王派人請莊子去做官,那時候莊子正在釣魚,看見來人,莊子頭也不回地講了一個故事:

「我聽說楚國有一只神龜,死的時候已經有三千歲了,國王用精美的布匹把它包好放在盒子里供在宗廟里。這只神龜,它是寧愿死去為了留下骨骸而顯尊貴呢?還是愿意活在爛泥里拖著尾巴爬行?」

來人回:「寧愿活在爛泥里拖著尾巴爬行。」

莊子擺擺手,說:「妳們回去吧,我也寧愿在爛泥里拖著尾巴活著。」

執著于名利,就被名利束縛,唯有超脫名利,人生才能自由。

奧雷里亞諾上校發動革命,成了了不起的英雄,英勇善戰,是他人眼中的傳奇,是革命的支柱。

可是在名利的驅使下,他變了,變得冷酷無情,他走到哪里都帶著衛隊,其他人都無法靠近他,就連他的母親,也無法接近他。

最后,他才反思自己:

他被迫發動三十二場戰爭,打破與死亡之間的所有協定,并像豬一樣在榮譽的豬圈里打滾,最后耽擱了將近四十年才發現純真的可貴。

明白了這個道理之后,奧雷里亞諾回到馬孔多,醉心煉金,直到死亡降臨。

曾幾何時一段真實的經歷,一股青春年代不可抗拒的激情,如今對他而言已成為遙遠的注腳:虛無而已。

布恩迪亞家族,曾有一段非常繁榮的時期,家里養殖牲畜,兔子遍地,母牛和母馬也快速繁殖。

短短幾年,他們就成為馬孔多最有錢的人家。

錢很多,他們不知道該如何花,過著奢侈糜爛的生活,無聊得把鈔票貼在墻上。

他們成了名利的奴隸,活在被名利主宰的生活里,活在被金錢占領的生活中。

追求名利,沒有盡頭。

追求自我,卻能一天天感到滿足。

對名利越是執著,越是被名利狠狠占據著,可是名利并不能讓我們活得更好,能讓我們活得更好的,是我們這顆豐富和美好的心。

04 人的本質,是一團欲望

叔本華說: 人的本質就是一團燃燒著的欲望,欲望得到滿足,人就感到無聊,欲望得不到滿足,人就感到痛苦,人就在痛苦和無聊之間搖擺。

確實,人活著,就是在為自己的欲望買單。

妳想要的生活,不會突然來到妳身邊,妳必須為此努力,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第一代的布恩迪亞殺了人,遠走他鄉,是因為欲望,他在吉普賽人帶來的東西的啟示下,醉心研究,也是因為欲望。

他活在自己的欲望里,欲望迫使他去創造,迫使他去拼,去努力。

奧雷里亞諾發動革命,也是因為欲望。

欲望促使他去尋求自由,尋求和平,尋求某種至高無上的榮耀,最后他成為人人敬仰的英雄,成為革命的先驅。

因為欲望,他想要改變。

欲望,讓人知道自己該如何努力,該努力向什麼地方前進。

人這一生,都活在欲望里。

有些欲望會讓人成為一個更好的人,而有些欲望,讓人走進深遠,就像福樓拜的《包法利夫人》所描繪的那樣,包法利夫人沉迷欲望,出軌,奢侈無度,欠下難以償還的巨債,最終吞砒霜自盡。

被欲望控制的人生,就是這麼可悲。

所以,人之所以要讀書,要學習,要一日三反省,就是為了成為欲望的主人,掌控自己人生的方向,而不是被欲望驅使著前進。

05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生,是不同的

前幾年,讀書無用論很火,因為有些人,沒讀多少書,沒上多少學,出去打工,掙的錢卻比很多高學歷的人更多,所以這些人就說,讀書無用。

可實際上,讀書有用沒用,不能用能不能賺錢來衡量,而應該從整個的人生狀態中去看,喜歡讀書的人,更容易感受到生活的幸福,更容易體會到人生的平靜,更容易發現生活及人生的真相。

馬爾克斯能寫出《百年孤獨》這樣的書,天賦固然是不可或缺的,但更重要的一方面就是,他廣泛閱讀,以及他人生有趣的經歷。

天賦之為天賦,是不可說的,但人生經歷卻是可以看見的,馬爾克斯小時候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外婆是一個講故事的高手,講起鬼故事,有聲有色。

如果馬爾克斯不聽話,外婆就講鬼故事給他聽,然后馬爾克斯立馬規規矩矩。

他跟著外婆一起上街,外婆說,不要亂跑,指不定跑到哪個巷子里,妳就會被哪個死鬼帶走。

若大清早有送葬的人經過門前,她就趕緊叫醒還在睡覺的馬爾克斯,讓他坐起來,因為亡靈會把躺著的孩子的魂魄勾走作伴。

「在通向陰間的路上,新生的亡靈最怕孤單,他們喜歡找小孩子來作伴。」

硫磺的味道里有惡魔的存在,黑胡蝶飛到家里,就會克死家里的人,不能把鹽撒在地上,否則會帶來厄運。

馬爾克斯很迷信,他的《百年孤獨》里,也有很多迷信的成分,這些或許都是因為他的經歷。

但只有經歷,是不夠的,還需要閱讀和反思以及超越。

寫作《百年孤獨》的時候,馬爾克斯經常都需要查找資料,因此家里到處都是資料。

寫到要出海,他就查找航海者的文章;

寫到煉金術的部分,他就研究煉金術士的文章;

寫到整個馬孔多小鎮得了失眠癥,他也去查找;

奧雷里亞諾·布恩迪亞上校進行戰爭,他就去查找描述戰爭的書籍;

為了分辨一只蝦的雌雄,分辨香蕉質量的好壞,他都去查資料;

甚至里面有一個場景,四個孩子發現了一堆金幣,為了確認4個孩子能不能搬動7214枚西班牙古金幣而去計算他們的重量。

閱讀,就是去經歷更多的人生,去借他人的眼睛去看見更大的世界。

對于我們來說,書籍可以改變我們的認知,可以改變我們的世界,妳不看書,妳看到的世界,就永遠只有一種顏色。

也有句話說, 不讀書的人,一輩子就只是一輩子,而讀書的人,每看一本書,他都在經歷著不同的生活,借他人的人生再次經歷生活,感受現實生活之外的其他可能。

06

有句話說:

「生命中曾經有過的所有燦爛,終究都需要用寂寞來償還。」

人這一生,就是一個不斷得到,不斷失去的過程。

當我們迎來新的一天,就說明我們已經失去了過去的一天,當我們為日出歡呼的時候,說明我們已經失去了昨夜的星辰,當我們為春花爛漫而高興的時候,說明我們已經失去了雪壓枝頭。

在得到和失去之間,我們的態度,就決定了我們的生活。

范仲淹說: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得到而高興,也不應一己之失而悲傷,這樣的人生,才是最好的人生。

在孤獨的底色上,死亡如影隨形,名利和欲望又不斷侵蝕著我們的生活,所以人生需要看透、放下,看透了,放下了,人生便是自在,看不透,放不下,就得繼續看。

直到有一天突然明白了,我們就真正懂得了生活,懂得了人生,在那之前,任何一本書,任何一次經歷,可能都是我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