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鍾書先生所言:「人生雖然痛苦, 卻并不悲觀, 因為它終抱著快樂的希望。」
引言
有些女子天生麗質,嫵媚嬌柔,偏偏由于命運的陰差陽錯,竟降生在清寒的工薪家庭,他便是此中的一人。
這篇寫于19世紀的小說,是莫泊桑最偉大的作品之一。忘了是在什麼時候讀的這本小說,只記得女主人有著強烈的虛榮心,讓我們在整本書中都對她感到了厭惡,然而現在再重新讀項鏈這本書,我們便會看到不一樣的價值,許是因為我們長大了,立場不一樣了。現在在書中更多的可以看到的是女主人面對現實生活的誠實,即使處于貧窮的環境中,為了還上弄丟的那條項鏈,她用了整整十年。
1、虛榮造成的悲劇,誠實帶來的不幸
你生活的圈子決定了你所遇到的人。出生在一個底層家庭的女主人公,她只有一幅令人羨慕的美貌,然而這樣的美貌卻并沒有給她帶來多大的意義,她仍然進入不了上流社會,只能嫁給一個職員。也許是年輕的人總會有一絲自卑,而瑪蒂爾德就活在這樣的自卑中,她每天幻想自己能夠住上大房子,擁有漂亮的衣服。
她的丈夫對她是好的,不想讓妻子每天郁郁寡歡,就帶她去參加了盛大的晚宴,為了參加這個晚宴,女主人公特地向朋友借了一條項鏈。然而現實就是這樣子,她弄丟了這條項鏈。但是出乎意料的,她沒有在晚會上利用自己的美貌勾搭一個貴人,也沒有買一條假項鏈還給朋友。
這就開始了她悲慘的生活,在以后的歲月里,她傾家蕩產,開始拼命的掙錢,就是為了還上這條借來的項鏈,也正是因為她的正直實誠,才成了上流社會所戲弄的對象。
2、靈魂中的誠實,永不抹去
莫泊桑以項鏈作為命題,從始至終作為一條明線貫穿全文,而與之相伴的就是女主人的誠實正直。
為了償還這條項鏈,她用了整整10年的青春,去勞動去掙錢。
其實,憑著她年輕又美貌的臉蛋,也不是沒有捷徑可走,但是她選擇了一條最樸實,最對得起丈夫朋友的道路,那就是憑借著自己的勞動力。在還清債務之后,她沒有了美麗的容顏,沒有了潔凈的衣服,甚至沒有了柔順的頭髮。
到這里,我們也知道了所謂上流社會的圈套:借給瑪蒂爾德的是一條假項鏈,卻用了窮人十年的時間去償還,這是多麼的可笑;富人圈的奢華,歲月的滄桑,使得一切都變得面目全非,而在這過程中唯一沒有變的,便是女主人的誠實。
3、誠實且努力的人,值得被原諒
瑪蒂爾德后期當然生活之所以這麼凄慘,更多的人認為來源于她的虛榮,如果她不貪慕虛榮,如果她不去借那條項鏈,可是沒有如果。
她將簡陋的飯菜,幻想成美味佳肴;將普普通通當然房子,幻想成豪華別墅。她的追求并不純粹,但是話又說回來如此不純粹的她卻從來沒有想過用自己漂亮的臉蛋和年輕的身體來走捷徑,也許換個時代,她就不會活的這麼痛苦,她可以獨立自主的活下去,但可惜,面對現實生活的她除了低頭別無選擇。
她只想擺脫貧困的現狀,生活還有這幾個的樂趣,即使在項鏈丟失以后,她也正直誠實努力的去償還這個項鏈。這樣的人,即使虛偽也是值得被原諒的。
總結
瑪蒂爾德是悲劇的,她的悲劇在于以誠實進入一個冷酷虛偽的世界,最終只會碰的頭破血流,她試圖進入一個不屬于她的圈子,最終付出了慘烈的代價;然而,她又是令人尊敬的,她以積極飽滿的熱情面對社會,努力去生活,做一個誠實的人。
莫泊桑曾說:「小說家不應辯解,也不應饒舌和說教。只有情節和人物才是應當著墨之處。另外,作家不要做結論,而要把它留給讀者。」
一部作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讀方式,正因如此,這部作品才有魅力,才能成為經久不衰的經典之作。
初讀《項鏈》,或許讀到了馬蒂爾德的愛慕虛榮;再讀《項鏈》,深深地被她的勇氣與真誠所折服,欽佩她身處泥濘時的堅韌,也敬佩她走出泥濘時的坦蕩。
人啊,一定要腳踏實地,努力生活,但不去奢求不該奢求的東西,尤其是圈子,如果成功還算完美,如果失敗了,代價會是自己所承受的起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