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成長最快的方式:深度工作
2023/09/02

一個人快速成長的捷徑,就是修煉一份專注的精神,擁有足夠堅定的心智。

你是不是經常感覺工作太累,沒完沒了加班?

事業上也沒什麼突破,遲遲無法升職加薪?

這或許是因為,你的工作方式不恰當,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

美國作家卡爾·紐波特說:要達到個人巔峰的產出效率,需要長時間、無干擾地高度專注于單一任務。

他將這種工作方式,定義為「深度工作」,并在暢銷書《深度工作》中分享了它的意義和方法。

深度工作,才是一個人的秘密武器。

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就在于專注與守恒。

競爭激烈的當下,在高度專注中不斷蓄能,你我才會走得更快更遠。

思考越深入,認知水平就會越高。

《深度工作》中,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故事。

杰森·本從事金融咨詢行業,負責整理數據、處理表格等。

工作本就瑣碎,他卻無法專注,總是被郵件、垃圾信息、娛樂新聞分散注意力。

分心的次數多了,他的大腦變得亂糟糟的,稍微復雜點的信息都消化不了。

有一次,他還搞砸了上司重視的項目計劃書,險些被公司開除。

為了找回專注的狀態,他每天將自己關在隔絕網絡的房間里,一心研究工作上的問題。

起初,他連簡單的問題都想不出來,思考片刻就忍不住開始發呆。

可熬過一段時間后,他專注的時長不斷增加,頭腦也愈發活躍,學什麼東西都比以前更快。

于是,他去報了認知度高、難度大的編程課,不到一年就掌握了別人四年才能學會的知識。

憑借這份技能,他轉行當了程序員,薪水翻了將近3倍。

正是不受干擾的深度工作,激活了他的認知,提升了他的能力。

俞敏洪曾在演講中指出:

當一個人的注意力不斷被分散時,他的智商和分析能力會有所下降。

然而,全神貫注于一個目標時,你的大腦回路會高速運轉,對事物的認知也會更敏銳。

你的精力越集中,思考越深入,認知水平就會越高。

每提升一點認知,你就能登上一層台階,最終抵達更高的平台。

意志力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意志力狀態。

書中,提到了心理學家羅伊·鮑邁斯特的一個觀點:

欲望是常態,人們一整天都在遭受各種欲望的攻擊。

而這些欲望,會不斷榨干人的意志力,直到讓人最后無法抵抗。

意志力是有限的,你若任由它與紛繁欲望纏斗,用不了多久就會消耗殆盡。

給自己打造一個遠離誘惑的環境,才能最大限度地保存意志力。

記者沃爾特·艾薩克森,30多歲就被評為「美國最優秀的雜志記者之一」。

平日里除了寫稿,他還要采訪、開會、社交,行程安排得滿滿當當。

難得有片刻閑暇時,其他同事會選擇聚在一起聊天、休息。

他卻為了趕稿,一有空就把自己關進房間里,隔絕外界干擾。

一次次強行進入專注狀態,讓他培養出了超出常人的意志力。

坐在顛簸的出租車上,他能心無旁騖地整理出一篇采訪稿;

身處嘈雜的聚會中,他也能全神貫注地寫上幾頁人物傳記。

外界的環境,似乎不會對他造成影響,更不會打亂他的節奏。

《意志力》一書中說:意志力的最高境界,就是無意志力狀態。

那些需要動用毅力去做的事,已經變成了毫不費力的習慣,無需所謂的堅持也能輕松完成。

而想要達到這種境界,我們必須盡可能地減少誘惑,隔絕干擾,進入深度工作狀態。

一旦你養成了隨時專注的習慣,意志力便會不斷增強,源源不斷地為你提供能量。

低質量的勤奮,比懶惰更可怕。

吳軍博士具備計算機專家、投資人、暢銷書作家等多重身份。

外界稱他為「跨界之王」,并屢次向他討教多任務并行的訣竅。

他卻解釋說,自己的工作狀態是單任務的,做好一件事,再去做下一件。

如果什麼都想做,往往什麼都顧不上,只能在低水平上兜圈子。

專心致志,一次只做一件事,才能做好每件事。

《深度工作》中談到,美國總統羅斯福愛好廣泛。

大學期間,他喜歡拳擊、摔跤、舞蹈、詩歌閱讀等。

為了平衡興趣與學習,他合理規劃了自己的時間:

從上午八點半到下午4點半,他會全神貫注地攻讀專業課。

在這段時間里,他拒絕被任何人和事打擾,一心讀書、完成作業。 

隨后,他才開始打理生活瑣事,并投入到興趣愛好中。

長此以往,他不僅變得多才多藝,還拿到了多門優秀的好成績。

書中有句話說得好:你想完成的事越多,完成的事情反而越少。

在多線任務中不斷切換,看似很勤奮,實則是瞎忙,難以轉化成真正的生產力。

人的精力有限,低質量的勤奮,比懶惰更可怕。

學會深度工作,有選擇地專注,把要緊的事做到極致。

高效的人生,往往會更輕松,也更豐富。

專注,已然成了這個世界上最稀缺的能力。

作家村上春樹說:「沒有專注力的人生,就仿佛睜大著雙眼什麼也看不見。」

身處碎片化時代,眼花繚亂的信息,瘋狂搶奪我們的注意力;

層出不窮的誘惑,隨意打亂我們的生活節奏。

專注,已然成了這個世界上最稀缺的能力。

只要你沉下心來深度工作,就能跑贏身邊的大多數人。

1. 選定深度哲學,合理分配時間

《深度工作》中提出了一個概念,叫「深度哲學」:

每個人要根據自己的工作特性,以不同的方式分配時間。

他介紹了以下4種「深度哲學」:

雙峰哲學:將一周、一個月或一年的時間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用于深度工作,另一部分處理其他瑣事。

節奏哲學:固定選擇一天中的某個時間段深度工作,比如早上7—9點,逐漸培養成常規習慣。

禁欲主義哲學:在某個明確的時間段內,關掉網絡、社交媒體、拒絕收發郵件等瑣事,盡可能地切斷與外界的聯系,全身心地沉浸入工作中。

新聞記者哲學:利用午休、坐車等碎片時間,專注地處理難度較低、周期較短的任務。

每種深度哲學都有不同的應用場景,不同的適應人群。

選擇適合自己的深度哲學,將時間花在真正有意義的事情上,是進入深度工作的開始。

2. 固定工作環境,培養深度習慣傳記作家羅伯特·卡羅,無論換多少次辦公室,都不會變動其中的每一寸空間。

放書的位置、堆放筆記本的方法、墻上張貼的東西,幾乎從未發生過變化。

甚至,他每天都會穿款式相同的衣服來上班,逐漸形成了特定的習慣。

一成不變的環境,讓他不必為瑣事分心,一進門便能自然而然地集中注意力。

培根說:「習慣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

為自己指定一個深度工作場所,將所有物品布置得井井有條,避免在細枝末節上浪費心力。

一旦你養成了習慣,它就會慢慢影響你,重塑你,給你帶來正向回報。

3. 減少工作時間,試著營造緊迫感有段時間,作者卡爾發現自己在工作中缺乏規劃,過度散漫。

面對不緊急的任務,他總是一拖再拖,最后不得不加班完成。

于是,他給自己定下一條規則:每天下午五點半后不再工作。

為了爭取準時下班,他不僅高度集中精力,還想盡辦法提升產出速度。

堅持幾年后,他的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并利用多出來的時間寫了2本暢銷書。

我們習慣拖延、容易分心,往往是因為缺乏緊迫感。

設置一個截止時間,就像在自己身上綁了一台定時炸彈。

正如豐子愷所說:「有緊迫感受的人一定效率高,有危機感受的人一定進步快。」

不停流逝的倒計時,會激發我們的動力,督促我們奮力前行。

4. 戒掉網絡消遣,學會擁抱無聊通信學博士克利福德·納斯研究發現:

一旦你的大腦習慣了隨時分心,即使在你想要專注的時候,也很難擺脫這種積習。

稍有無聊,就從低刺激的工作,轉向高刺激的網絡,會嚴重減損我們大腦的專注能力。

在等人、排隊等碎片化時間,與其頻繁刷手機,不如專心思考生活和工作上的計劃。

在下班回家后的空閑時間,比起追劇、打游戲,不如閱讀自己挑選好的一系列書籍。

無意義的網絡消遣,只會透支你的精力,擾亂你的頭腦。

▲ 長按掃碼,分享朋友圈把懈怠拖延的時間用來上進,將無所事事的閑暇拿去提升。

熬過無聊與煩悶,便是成長與蛻變的開始。

超越自己。

書中引用了作家加拉格爾的一句話:「我將活出專注的人生,因為這是最好的選擇。」

阻擋我們進步的,也許并非自身能力不足,而是精力太過分散。

一個人快速成長的捷徑,就是修煉一份專注的精神,擁有足夠堅定的心智。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