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人間清醒林徽因:徐志摩愛的并不是我,而是他想象出來的林徽因
2023/05/17

民國時期,歷史名人太多了,有革命先驅,也有文學巨匠。其中,有這樣一群女性,她們剛從封建枷鎖中掙脫出來,向往自由解放,尋求突破自我。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林徽因,她既是美女又是才女,她和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之間剪不斷理還亂的關系,一直為世人津津樂道。

林徽因和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

丈夫梁思成寵她愛她,兩人攜手并進,為近代中國的建筑事業共同貢獻了力量;藍顏知己金岳霖將她視做自己的女神,一生景仰她崇拜她,為了她終身未娶;而徐志摩為她毅然失婚,又在前去聽她演講的途中墜機身亡。

這三個男人中,人們最常議論的就是「初戀」徐志摩。是啊,一個是公認的美女、才女,另一個是久負盛名的才子,兩人的故事像話本中的才子佳人,郎才女貌,又像童話故事中的王子和公主,他們應該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所有的人都認為,他們肯定轟轟烈烈地愛過一場,卻迫于現實的壓力,不得不分開;而他們的余生,必定在愛而不得的遺憾中度過。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林徽因、泰戈爾、徐志摩

一、

林徽因1904年出生于杭州的一座古宅之中,祖父是進士,官至州縣。父親林長民,早年赴日留學,是當時著名的學者。幾位叔叔和姑姑也都是飽讀詩書,文采斐然。她的堂叔林覺民、林尹民都是黃花崗革命烈士。

這是一個無論在當時還是在中國歷史上都有著很大影響的大家族。林徽因是林長民的長女,在她9歲之前,林長民就她一個女兒,她相貌出眾,聰明伶俐,整個林家對她都很看重。5歲時,大姑母林澤民親自啟蒙她讀書。8歲的時候全家移居上海,林徽因和她的堂姐們進入了附近的愛國小學讀書,并且因為她的聰明好學,被祖父留在身邊承歡膝下。

兒時的林徽因

10歲時,林長民任北京政府國務院參事,全家遷居北京,林徽因到英國教會辦的培華女子中學讀書。

14歲的時候,林徽因不光學業小成,理家也是一把好手,經常受到父親和祖父的夸贊。這一年她認識了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

從15歲開始,林徽因跟著林長民游歷了歐洲各國,并在英國倫敦學習,在那里她認識了徐志摩,兩人展開一場朦朦朧朧的戀情。

林徽因和父親林長民

徐志摩1897年生于浙江海寧。父親徐申如是當地商會會長,家里產業豐厚。徐志摩是家中獨子,自小錦衣玉食不必說,父親十分重視對他的培養。他聰明好學,文采斐然。有次他的一篇文章被當時大名流張君勵看到,立刻覺得這個青年年少有才,打算把自己的妹妹張幼儀嫁給他。

張家是上海巨富,是商界政界舉足輕重的家族。與這樣的人家結親,徐家當然求之不得。他們不顧徐志摩的反對,硬是為18歲的徐志摩和16歲的張幼儀舉行了婚禮。婚后徐志摩看不慣張幼儀這個有著各種傳統美德的女人,嫌棄她是「鄉下土包子」。

徐志摩和張幼儀

婚后第二年,張幼儀生下兒子,徐志摩離開家,外出留學。

在英國的時候,徐志摩遇到了林徽因,他對林徽因一見鐘情,立即展開瘋狂的追求。

命運就像一個神奇的大轉盤,只要輕輕一撥,原本平行向前的兩個人或許就發生了碰撞。而人們永遠都不知道,只這樣一次偶然的一次碰撞,就會使兩個人的命運軌跡發生什麼樣的逆轉。

或許它讓你原本平緩的生活像坐上了過山車一般高低起伏,或許會讓你從高高的云端一下子跌落到泥里,或許會讓你遇到一雙翅膀,讓你一飛沖天。人們不知道命運的轉折什麼時候會到來,也不知道迎接自己的是平坦大道還是荊棘滿地,但是不用怕,握緊你手中的牌,等待命運亮出它的底牌。

林徽因和徐志摩一出生都拿到了一把好牌,足以贏過99%的人。

他們相遇的時候,林徽因16歲,徐志摩24歲。一個是明眸皓齒、清純如一朵剛出水的白蓮的少女,一個是風度翩翩、滿腹才華的詩人。這樣的兩個人在自由開放的國度相遇了,哪怕徐志摩比林徽因大了8歲,哪怕他已經經歷過無數紅顏佳麗的傾心,哪怕林徽因的父親就在身邊,哪怕他家中還有一個賢惠的妻子,哪怕他膝下已經有了兩歲的兒子……但是,所有的哪怕都阻擋不了一種叫做愛情的東西悄悄萌生。

少女時代林徽因(右一)

青春是美好的,情竇初開的少女內心初生的那一絲悸動,會讓她終身回味。儒雅成熟的男人,整日陪著她,雙目含情,表情憂郁,嘴里念出一句句醉人的詩句。抬眼間,彼此眼眸交換,情愫就這樣產生了。

徐志摩每天都會到林長民的家里,溫暖的壁爐前他們談文學,有時談音樂,有時交換彼此的夢,有時就是沉默著;倫敦的煙雨中,他們時而并行,時而追逐;康橋的橋頭,他們來回徘徊,似水的流年匆匆過,愛人的對視已是萬年。

徐志摩

誰都沒辦法否認愛情的美好,一生能有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戀,已然足矣。

三、

但是愛情不是一切。人不能只為愛情而活。更何況,激情和愛情之間只在毫厘之間。有多少人,厭倦了平淡,邂逅了一場情,就以為自己找到了真愛。

真正的愛情是什麼樣的?當然要有激情,但是不僅僅有激情。真正的愛情無論何時是讓人舒服的、享受的,不是讓人擔驚受怕的;真正愛情是會讓人積極向上的,而不是讓人消沉頹廢的;真正的愛情是甘愿付出和愿意承擔責任的,而不是只想自己快活,不管別人死活的。

少女時代的林徽因

和徐志摩在一起時,林徽因或許會沉醉于才子佳人的浪漫,但是每當她回到家,聽到別人談起徐志摩的夫人張幼儀的時候,她的內心不免糾結、難過。16歲的她對于婚姻、家庭、第三者還沒有深刻的認識。和徐志摩在一起的時候是很開心,但是分開之后她又會失落難過。

她問自己,這是真正的愛情嗎?

有人說,異性之間的崇拜、喜歡、欣賞……容易導致愛情,容易被錯認是愛情。崇拜居于愛情之上,喜歡居于愛情之下,欣賞居于愛情之畔,他們都不是愛情。但是愛情一旦發生,能夠將他們囊括其中。她對他有崇拜也有喜歡,唯獨少了一份欣賞。

紅樓夢中賈母說過一段話:「比如男人滿腹文章,去做犯法的事,就看做是才子,不入賊情一案了不成?」這也是林徽因心里的顧忌。是啊,一個「才子」的名號就可以遮蓋一切嗎?就因為他是「才子」,就必須要接受他的愛嗎?林徽因是清醒的,她不斷去觀察,去思考。

那時,張幼儀就在倫敦,和徐志摩住在一起。這個賢惠的女人溫良恭儉,只知照顧丈夫、公婆、兒女,她沒有任何錯,不該受到羞辱和虧待。林徽因對她既愧疚又同情,讓她時刻不能心安。

同時,徐志摩的雙面臉譜也令她疑惑、困擾。當他面對林徽因的時候,他是那樣的熱情儒雅,可是當他面對自己的結發妻子的時候,又是那樣的冷漠和絕情。林徽因開始覺得,越相處她越不了解這個男人,她那火炭一樣的心慢慢冷靜下來,她開始認真審視自己的感情。

徐志摩和張幼儀在英國

四、

林徽因生長于大宅門之中,她的母親何雪媛是林長民的二夫人。何雪媛出身商賈大家,有財卻無才,和滿腹經綸的林長民自然沒有多少共同語言。林長民和這個夫人相處,最多的交流就是為了傳宗接代,感情上毫無共鳴。

林徽因9歲時,林長民遇到上海女學生程桂林,他一下子找到了自己的真愛。不久程桂林成了他的姨太太。程桂林進門后接連生了四個兒子,成了林家的大功臣,更受林長民的看重。而正夫人何雪媛更加不受待見。正如白居易詩里所寫:「紅顏未老恩先斷,斜倚熏籠坐到明」。

很多時候,人的幸福都是比較出來的。一個剛能吃飽的人和大富大貴的人去比較,難免失落,而和食不果腹的人去比,又會感到慶幸。林長民帶著姨太太和四個兒子住在前院,其樂融融;林徽因和母親住在后院,冷冷清清。何雪媛看著一個小妾,日子過的比自己好上百倍,心里自然堵的慌,但是她心里的氣又不能朝丈夫發,只能向著自己的女兒林徽因發。

林徽因那時已經粗通人事,她聰明伶俐,飽讀詩書,自然了解母親內心的痛苦。雖然思想自由、婚姻自由的風潮席卷全國,但是作為官宦大家庭的女兒,她自然不能去譴責父親,更不能和母親一起仇恨繼母。她的做法是安慰母親,和庶母搞好關系,幫助照顧幾個庶弟。

所以,林長民雖然不喜歡何雪媛,卻對她生的女兒林徽因一直寵愛有加,十分看中,帶她出國游歷,送她留學,有意讓她和自己的好友梁啟超的兒子梁思成結親。

林徽因和梁思成

有過這種經歷的林徽因,受過良好的教育,思想自由開放。她自然接受不了去做已婚男子徐志摩的小老婆,徐志摩也知道這一點,他把妻子張幼儀接來英國,目的只是為了和張幼儀失婚。

我們來看一組時間:

1920年9月,林徽因、徐志摩在英國相遇,徐對林展開追求;

1920年11月,徐志摩將妻子張幼儀接來英國同住;

1921年7月,張幼儀懷有身孕;

1921年10月,林徽因不告而別,離開英國回到國內。

這位大才子徐志摩,一邊追求林徽因,一邊冷淡妻子張幼儀,要求和她失婚,同時又讓妻子懷上了孩子。我想任何一個清醒的女性,看到這樣多情又絕情的男人,都是不敢交付終身的吧。

張幼儀的身孕令林徽因清醒了,她說:「徐志摩當時愛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浪漫情緒想象出來的林徽因,可我其實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象的那樣一個人。」

多麼清醒的自我認識,徐志摩不了解真正的林徽因,他只看到了她的美貌、浪漫和才情;林徽因卻看透了徐志摩:就算當時他沒有碰到林徽因,他也會碰到張徽因、李徽因,那時的他需要一個充滿詩意浪漫的女人,來表達他對自己婚姻的不滿,向世人宣告自己追求自由的決心。

當然,不久后,他就認識了一個熱情奔放的女人陸小曼,轟轟烈烈地愛了一場。

一年的時間很短,不過是人生的幾十分之一;一年的時間又很長,可以讓人經歷一輩子都不能忘懷的事情。

林徽因用一年的時間差點愛上一個人,也用一年的時間認識了一個人,同時用一年的時間離開了一個人。

林徽因

五、

聽說張幼儀對林徽因是有怨恨的,相反,她并不怨恨陸小曼。

她應該怨恨。一個人來到異國他鄉,舉目無親,唯一可以依靠的丈夫整天對她不聞不問,卻在她的眼皮底下瘋狂追求另一個女人。我們可以想象,她每天看到丈夫臉上帶著甜蜜的微笑拆開林徽因的信,扭頭對著她卻是一臉的冷若冰霜,她的心承受了怎樣的煎熬。

張愛玲說過,愛一個人,可以低到塵埃里,從塵埃里開出花來。我想,即使真的能開出花來,這種花必然也是黯淡無光,充滿憂傷的吧。這樣的愛換不來愛人的回報,能得到的只是外人的同情罷了。

徐志摩一心想要追求林徽因,強逼著張幼儀失婚。身懷六甲的張幼儀舉目無親,在自己哥哥的幫助下,來到德國生下兒子。徐志摩對這個兒子看都沒看一眼,張幼儀心如死灰簽下失婚書,徐志摩興高采烈的登報宣告自己失婚的消息,稱自己是西式失婚第一人,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張幼儀和小兒子

如果一般人遇到這樣的「渣男」,早就和他一刀兩斷老死不相往來了吧。但是張幼儀不是,失婚后他們依舊保持著朋友般的聯系,張幼儀多次協助徐志摩操持徐家諸事,比正經媳婦陸小曼還要理直氣壯。

在張幼儀的自傳中,她說:「你總問我,我愛不愛徐志摩。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個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麼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麼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麼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的吧。在他一生中遇到的幾個女人里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張幼儀或許是愛徐志摩的,但林徽因絕對不是。

人們總是想當然的認為,美女一定愛英雄,才子一定愛佳人。事實上,更多的美女配丑夫,懶漢娶花枝。現在流行一句話:始于外觀,終于三觀。人的外貌或許在初次相遇的時候能給人留下好印象,幫助兩個人建立感情,但是絕對不能幫助人穩固感情。不然,那些個個貌美如花的女明星、高大帥氣的男明星也不會失婚了。

六、

林徽因明白,自己和徐志摩是兩個世界的人,他們或許可以做朋友,但永遠成不了戀人。所以,十七歲的她,毅然放下了那段朦朦朧朧的感情。

多年后,林徽因說:「他如果活著,恐怕我待他仍不能改變,事實上也是不大可能,也許那就是我不夠愛他的緣故。」

那些一直鼓吹林徽因和徐志摩彼此相愛,牽掛一生的人來看看吧。愛與不愛,別人不清楚,她自己難道還不清楚嗎?就因為徐志摩是才子、長相風流儒雅、家財萬貫、他們看起來那麼般配,林徽因就必須是愛他嗎?當然不。

巴爾扎克說:婚姻的幸福并不完全建筑在顯赫的身份和財產上,卻建筑在互相崇敬上。這種幸福的本質是謙遜和樸實的。

這句話很適合林徽因的婚姻。

她和丈夫梁思成有著共同的學習經歷,他們都熱愛中國古典建筑。雖然梁思成文學素養不如徐志摩,但是他很欣賞林徽因大詩歌和小說,對她的這一「愛好」十分支持。結婚后,他們家里經常舉辦文化沙龍,邀請文化界的朋友來參加、討論。

人們因為一首《人間四月天》而熟知林徽因,更對她和徐志摩的一段感情津津樂道,卻很少提起她對建筑界的貢獻。

林徽因和梁思成考察古建筑

實際上,梁思成和林徽因是中國建筑史體系研究的思想先行者和奠基人。兩人結婚之初就被聘為東北大學的教授和副教授。三、四十年代,兩人攜手考察古建筑,足跡遍及大半個中國。期間寫出多篇考察紀實,并協助梁思成編寫《中國建筑史》等鴻篇巨作,這才是真正的神仙夫妻。

林徽因也是優秀的設計師,1929年張學良征集東北大學校徽圖案,林徽因設計的「白山黑水」圖案拔得頭籌。

林徽因設計的東北大學校徽

解放后,林徽因被聘為清華大學建筑系一級教授,并參與設計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1952年又參與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經過認真推敲、反復研究,完成了須彌座的圖案設計。

林徽因參與設計的新中國國徽

同時,為了挽救當時瀕于停業的景泰藍傳統工藝,林徽因和高莊、莫宗江等深入工廠,設計了一批具有民族風格的新穎圖案,為「亞太及太平洋區域和平會議」獻上一批禮品,深受歡迎。

這才是這個女人偉大而有意義的一生。

林徽因考察古建筑

林徽因和張幼儀曾經有過一次短暫的會面。當時林徽因因肺病在北京住院,醫生給她下了病危通知。當她知道張幼儀來到北京的時候,托人給張幼儀帶話,希望和她見上一面。張幼儀帶著長子,也就是徐志摩的兒子來了。

據張幼儀回憶,林徽因躺在病床上,形容枯槁,早已不復昔日風采,對她說:「終于得見了,幼儀,我欠你對不起,但我不后悔。」

是啊,因為她,徐志摩和張幼儀失婚了,她這一生心里都是愧疚的吧。但是她不會去后悔,既不后悔那段不該發生的感情,那是她16歲的珍貴回憶,雖然不夠成熟,但是她的青春和人生;她也不后悔自己果斷的放棄,因為她學會了透過表面去看透人心。

病床上的林徽因

后悔是最無用的情感,她還有很多事情想做,不會浪費時間去后悔。

1955年,林徽因病逝于北京同仁醫院,遺體安放在八寶山革命公墓。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