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禮儀之邦,送禮收禮是不能少的事情。
現如今,年輕人外出和打工、謀生,或者懶得社交,而老年人卻有大把的時間,做禮尚往來的事情。
有這樣一句古訓:「收人三禮,錢財散盡。」
認真觀察一番,就會發現,老人在禮尚往來的過程中,常常被欺騙,或者遭遇親戚朋友的情感傷害。
作為中年兒女,你應該告訴父母,如何辨別人情的真偽。老年人,也要自勉,別把太多的人,請到生命里,丟了禮金事小,失去理智事大。
01
不收陌生人的禮,多半是來者不善。
《陔余叢考》中說:「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我們都希望有好運氣,但是左等右等,卻等來了壞的運氣。
人一晃就老了,一輩子也沒有什麼出息,但是追求發大財的心,還是保留著。
很多騙子,就利用老人認知不足、發財心切的特點,用小小的誘餌,就欺騙成功。
在《人民法院報》上,有一個警示小故事。
劉某和肖某,冒充高速公路建設工作人員,要遷移信號塔,并且請當地的三個村民幫忙挖坑,給出的工價也很合理。
肖某趁大家不注意,把假的金烏龜,放在泥坑里。
發現了寶貝,大家議論開了。劉某主張,把金烏龜賣了,大家分錢就好了。
賣金烏龜的過程中,需要花路費、鑒定費等,但是劉某和肖某隨身沒有帶錢,順理成章,就讓當地的三個人湊錢。
騙局很明顯,但是當地的三個人,卻沒有防備。
無獨有偶。據「封面新聞」,武陽城和張邵林也用假金烏龜,作為誘餌,欺騙農村的老人。
兩人決定:「選擇了歲數大、文化層次低、斂財欲望強烈的農村群眾下手。」
平時,我們對陌生人,會敬而遠之,但是在利益圈子里,卻放松了警惕,被利益牽著鼻子走。
請老人聽講座,然后發個雞蛋、牙刷等;讓老人去參與旅游,還送門票......但凡類似的情況,都可能藏著禍害,會讓老人得不償失。
騙子以小博大,老人為了所謂的便宜,失去了本金。這是需要高度警惕的。
02
不收違背道德的禮,珍惜自己的名譽。
有這樣一句話:「老人無德,是一個家庭最大的災難。」
任何一個家庭,都希望老人道德素質高。那麼體現道德的,就是助人為樂。老人也可以幫助更老的人,可以去結交弱勢群體,發揮余熱。
和我同村的劉阿姨,在城里上班,然后退休了。
有一段時間,劉阿姨去農村親戚家住。
農村親戚送給她一個手鐲。乍一看,這手鐲很土,像是什麼東西,包了一層銀子。
劉阿姨拿著手鐲,到了城里,還請朋友進行鑒別,發現手鐲是很有價值的古董。于是,她趕緊送回,并且告知親戚的兒女,要保管好。
另外,劉阿姨在跳舞的過程中,得到一位大爺送的項鏈。
對于大爺的做法,劉阿姨很明白:「仰慕,希望處對象。」
劉阿姨是有家庭的人,怎麼能收大爺的禮物呢?果斷拒絕,雖然冷漠了一些,但是做法很對。
除了太貴重的禮物、異性送的禮物要謹慎之外,對于求你辦事的禮物,也要謹慎。
人老了,退休了,不等于一點人脈資源都沒有。或許可以幫人打招呼,辦成某些事情。
比方說,某局長退休之前,提拔了幾個下屬。之后,下屬也會感恩,常常到局長家做客。若是局長的親戚提了禮物,讓局長幫忙打招呼,拜托老下屬什麼。
某局長要是收禮了,也打招呼了,多半是違規了。對于自己的形象就很不利,甚至因此受到懲罰。
俗話說:「吃人家的嘴短,拿人家的手短。」
接受禮物的時候,要搞清楚情況,別被人利用了「感情牌」,也不要占別人的便宜。遇到弱者送禮,還要加倍償還。
03
網絡之中的禮,多半是套路。
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很多線下的店鋪,都搬到了線上。優惠活動,一波接一波;活動日,一個接著一個。
過了雙十一,還有雙十二;要不,情人節、端午節等,都可以找到物美價廉的東西。
促銷的手段,多半就包含了「送禮」。
比方說,某店鋪送出優惠券,若是你得到了,就在買單的時候,可以抵扣一部分錢。
領取優惠券的方法,五花八門,魚龍混雜。別說老年人搞不懂,就是年輕人看了,也是一頭霧水。
一部分禮物,不是白送,而是你要花錢去擁有。比方說,預交五元,抵扣二十元的優惠券。
最可怕的是,一部分優惠券,只能在特別的時段可以用,否則就過期了。你的錢,當然就浪費了。若是購物滿多少,才能用,你為了用優惠券,花錢更多。
直接用禮物,作為陷阱的情況,也是屢見不鮮。
對于老人來說,最好的做法,就是「無動于衷」。不要因為幾塊錢的優惠,就連續被對方牽著鼻子走,下什麼軟件,做什麼功課,注冊什麼平台。
套路太好,不理就行。
04
子曰:「不學禮,無以立。」
人老了,不要認為自己是長輩,就隨隨便便收禮。
應該學習更多的禮儀知識,也掌握一些被禮儀捆綁的欺騙行為、傷害感情的行為等。
一輩子都要記得:「吃虧是福。」
禮尚往來的時候,自己比對方付出多一點點,讓人溫暖,也溫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