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善良的人遭受不幸,而惡人卻逍遙法外。這種現象讓我們不禁要問:為什麼好人沒有好報?這是否意味著「因果報應」只是一個虛無縹緲的概念?
傳統觀念里,善惡因果,真實存在。用老祖宗的話來說,就是「行善者獲福,為惡者得禍」,更直白點講,就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關于行善得善報的故事多不勝數,可是,也有人說,生活中也有許多「好人沒好報,壞人樂逍遙」的例子。比如大家熟知的岳飛與秦檜。
岳飛,是歷史公認的愛國大英雄,結果呢,卻遭到了秦檜等人的陷害,被捕入獄,最后因為莫須有的罪名遇害。
而那個害死岳飛的秦檜,卻反而權傾朝野、得到了壽終正寢的結局。
類似這樣的事情,在歷史上反復重演,包括像現在,咱們還經常可以看到「英雄流血又流淚」的社會新聞,比如說某某某因為見義勇為,事后卻反遭誣陷勒索。所以我們不僅想問,為什麼會出現「好人沒好報,惡人樂逍遙」的現象。
其實對于「善惡因果」,大家都有同樣的期盼,就是好人應該得到好的回報,而壞人,則應該得到懲罰。但是這樣期望,往往是出自于人自身的良知以及社會的道德共識,要實現這樣的期待,還有一個最重要因素不可忽略,那就是——公正的法治和公平的社會秩序。
也就是說,我們的社會機制,要有合理的獎勵與懲罰機制,一個人做了好事,社會能夠及時、準確地給出鼓勵與獎賞,一個人做了壞事,同樣會受到相應的懲處,正因如此,人類社會才出現了「法律」。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孩子在學校制定的規則之下,會努力希望成為一個好學生、而不是變成一個壞孩子,成年人的社會也是如此,「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就是整個社會對人道德行為約束和規范的核心主旨。
但僅僅只是制定規則還不夠,還要能夠執行,能夠及時有效的反饋出來,否則就容易成為空談。
岳飛與秦檜處在一個混亂的時代,善惡因果的社會規則就算有,但是朝政腐朽、皇帝昏聵、百姓麻木,于是這套機制就處于失效狀態,種種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也就層出不窮。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在歷史上,亂世不講道德與法治,只有社會太平的時候,善惡有報、才能被顯現、傳遞。
關注道德,相信善惡因果,反映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愿景,對追求公平正義「價值」的體現。
一個道德生活井然有序、法治具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的社會,一定是一個因果可以得到有效落實的社會,我們的幸福感、安全感、也是由此而來。
當然,任何一個社會,也總有陽光照射不到的黑暗之地,但無論何時,無論何地,相信、人類追求公平正義的愿景,永遠會推動社會的發展。
在現實生活中,善良的人很可能會因為各種原因而遭受不幸。然而,這并不意味著我們應該放棄善良。相反,我們應該更加珍惜身邊的善良,努力傳播正能量,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