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人生領悟
職場語錄集
語錄精選
名言佳句
    
「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你的回應里,藏著孩子一生的性格
2022/12/11

當孩子交朋友失敗,難過地和你說:「他們都不和我玩」,你會如何回應?

你的態度和回答,對孩子影響深遠。

前段時間,知乎上一位媽媽的「求助信」,刺痛無數網友。

起因是她4歲的女兒特別害怕被朋友拒絕。

女兒只要聽到朋友說「不和你玩了」,便會陷入惶恐焦慮中,甚至嚎啕大哭。

長此以往,小朋友都拿準了她的「軟肋」,常用這句話來「要挾」她。

為了能和其他人一起玩,女兒常常委曲求全:

自己很喜歡的玩具,不得不拱手讓人;

明明很想當公主,害怕被孤立,只能每次委屈著當女巫;

甚至被要求當眾學狗叫,女兒也照做了.....

當她聽到女兒哭訴「媽媽,他們都不和我玩」時,既心疼又無措。

人類學家勞弗說:「人是群居動物,如果離開族群,將難以生存。」

孩子3歲開始有社交意識後,便想通過交朋友找到自己的「群」,當他們被朋友拒絕後,常束手無策,這時他們第一想到的求助對象便是父母。

如果此時,父母不能及時共情孩子的內心感受,關注孩子的社交需求,給與正確的幫助和引導,無疑是給孩子心頭「再插一刀」。

父母這三種回答,影響孩子的一生

當孩子在社交中遭受拒絕,或被冷落孤立時,父母的第一句回答至關重要。

因為不同的答案,會傳遞給孩子不同的社交思維,甚至讓孩子步入不同的人生軌跡。

而這些常見的錯誤回答,對孩子有潛移默化地「殺傷力」。

錯誤回答一:「不玩就不玩,我們不稀罕。」

熱播劇《隱秘的角落》,主角朱朝陽就是個「沒人和他玩的孩子」。

因性格內向,不善表達,他在班級十分「另類」,常獨來獨往。

當細心的老師發現這點,試圖「點醒」朝陽媽媽,讓她關注下孩子的社交問題時,她不屑一顧:「學生就應該以學習為主,交朋友是進入社會才做的事。」

性格強勢的媽媽只關心朱朝陽的學習,根本看不到他對友情的渴望。

朱朝陽遇到嚴良和普普之後,才第一次感受到了友情的滋味。

為了能和他們一起「玩」,他開始學會偽裝、欺騙、甚至「犯法」,一步步踏入深淵。

心理學家皮亞傑曾提出:

「兒童的『童年時代有兩個世界』,一是父母和兒童相互作用的世界,一是同伴的世界。

同伴群體對兒童的發展,起著與父母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的作用。」

孩子需要朋友,就像魚需要水一樣。

在成長過程中,他們急切地渴望獲得同伴的認可和陪伴。

當孩子向父母求助,如果父母總是以「我們不稀罕」、「我們也不和他玩」的態度,忽視孩子對社交、情感的需求,只會導致孩子變成一座孤島。

孩子沒有發泄壓力、傾訴煩惱的途徑,久而久之,心理問題也會接踵而至。

錯誤回答二:「就你這樣,誰會和你玩?」

前兩天在遊樂場,看到「扎心一幕」。

4歲多的女孩,看到一群大孩子玩遊戲,小聲走過去問:「我能和你們一起玩麼?」

領頭的大孩子根本沒理這個「小不點」。

女孩被無視後,轉身尋求媽媽的幫助。

媽媽看著「沒出息」的女兒,十分不悅:「你聲音像蚊子似的,誰想和你一起玩?」

被媽媽批評後,女孩難過地低下頭。

澳大利亞的心理學家,曾分析過常遭受拒絕的孩子的腦圖像。

結果發現,在社交中常被排斥的孩子的大腦反應,和他們身體受傷時的大腦反應一樣,都是感到難受、痛苦。

孩子在社交中被拒絕,已經很委屈了,這時最信任的父母還來揭短,無疑讓孩子的痛苦「雪上加霜」。

這種打擊、貶低式的回應,不僅會磨滅孩子的自信,長此以往會讓孩子對交友心存畏懼,變得自卑內向。

錯誤回答三:「你把XX讓給他,他就和你玩了。」

生活中,當孩子遇到社交矛盾,謙讓的父母常主動讓孩子「捨己為人」,以此來獲得「性格好」的美譽。

「妹妹喜歡你的玩具,你先給她玩,不然她就不和你做朋友了。」

「把你的喜歡的積木讓給他們,他們就和你玩兒了。」

父母的過度謙讓,潛移默化中讓孩子覺得只有「放棄自己的權利」,才能獲得友誼,長此以往孩子很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

我們鼓勵孩子分享,但分享是相互的,不是一味討好。

犧牲孩子的合理權益換來的「友誼」,短期看似和諧,但因「不平等」導致根基不牢,隨時可能崩塌。

孩子在不斷「討好中」,也會漸漸丟失自我,在未來的社交活動中會更加被動。

當孩子在社交過程中遇到阻礙,向父母發出「求助」信號時,千萬別忽視敷衍,更不能貶低責罵,亦或讓孩子隨意犧牲。

只有正確地引導,才能讓孩子在社交互動中遊刃有餘。

「策略型」父母,給孩子的社交賦能

孩子社交發生「衝突」時,父母簡單粗暴的幾句回復,並不能解決孩子的「痛點」。

教孩子學會思考、總結、反思的「社交策略」,才能幫孩子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美國亞拉尼大學心理學教授默娜·B.舒爾博士在《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一書中,提出了「ICPS」(簡稱I Can Problem Solve)的技巧,引導孩子思考如何自主解決人際衝突。

內容未完,請按「第2頁」繼續閱讀
去匯報工作,領導說「我現在有事,你晚點再來」,聰明的人這樣做
2024/04/19
領導對你做這些事情,說明已經放棄了,別再賣力工作了
2024/04/19
領導開始孤立你,說明出現了這些問題,要做好準備
2024/04/19
你越是做這些事兒,領導對你越是依賴,不要不明白
2024/04/19
如果領導這樣對你,說明是準備淘汰你了,要做好準備
2024/04/19
面對領導對你的打壓,不要選擇離職,只需做好這3件事
2024/04/19
貝多芬:真正的英雄,非靠強力或思想稱雄,而是靠心靈偉大
2024/04/19
《大亨小傳》:基本的道德觀念,并不是人人都有的
2024/04/19
史鐵生《病隙碎筆》:人的命運不由人,但我們每時每刻都是幸運的
2024/04/19
毛姆自傳體小說《人性的枷鎖》:人生毫無意義,欲望即是枷鎖
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