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沒價值的時候,混哪個的圈子也沒用。
《幽閑鼓吹》里有這樣一段話:「白尚書應舉,初至京,以詩謁著作顧況,顧睹姓名,熟視白公曰:‘米價方貴,居亦弗易。’ 」
年輕時的白居易,父親在外做官,加上藩鎮之亂,讓他吃盡了顛沛流離的苦。
他去京城參加科舉,寫下自薦書,給了大臣顧況。
顧況看到「白居易」三個字,覺得陌生,隨口就說:「城里的米很貴,居住也不容易啊。」言外之意,就是委婉地拒絕了。
過了一段時間,顧況看到了白居易的詩作——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體會到了「才華橫溢」的感覺,笑著說:「我之前,只是是了一句戲言,別當真啊。」
與其說顧況 見風使舵,不如說,人與人的社交,有一個趨勢——價值取舍。
與其使勁去加入別人的圈子,不如自己做大做強,用光芒去吸引別人,打造屬于自己的圈子,或者等待貴人出現,融入對自己有利的圈子。
02
混哪個圈子,都不可能空手套白狼。
俗話說:「道不同,不相為謀。」
毫無價值的你,想要去某個圈子,但是你的層次太低了,只是等著別人拉一把,那就不能和別人同路。
看以下三種情況。
首先,同級別的圈子,攀高踩低。
上學的時候,同學們站在一條起跑線上,表面看起來,是一個大圈子。事實上,同學們在競爭,誰都希望沖到最前面去。
大學聯考的時候,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你只能獨自擠過去,并且把學習成績不好的人,擠下去。
另外,你會發現,學習成績很優秀的人,更受歡迎,大家都希望從他身上,獲取知識。互幫互助是情分,愛莫能助是本分。
人到社會上,到了職場,同事勾心斗角的情況,總是有的。
同級別的人,可以談得來,但是到了關鍵節點,就各自想辦法了,你不能拉住誰。
其次,高級別的圈子,指望不上。
螃蟹效應告訴我們,一只螃蟹往竹樓外走,其他螃蟹會拉住他,然后讓他滾入到原有的位置。
那些高級別的人,多半是第一只往前沖的螃蟹。他會很清楚地知道螃蟹效應,并且想辦法,另辟蹊徑。
再則,高級別的人,希望更高級別的人拉自己一把,而不是拽著身后的所有人,都往前沖。
人群的結構,如金字塔。你要站在頂端了,別人就沒有辦法落腳了。因此,一山不容二虎的問題,就出現了。
毫無價值的你,憑什麼和頂端的人一起混呢?你只能圍著高層次的人轉動。比方說,很多單位上,一個上司有幾個秘書。若是你沒有本事,連做秘書的資格都沒有。
最后,親戚的圈子,各人自掃門前雪。
當我們發現機遇的時候,第一時間會想到「借雞生蛋」的套路,但是你去哪里借呢?
普通朋友、同學、熟人,是不行的,你只能找親戚借錢。畢竟,親戚有血脈關系,大家知根知底,若干年之后,也不會走散。
事實上,親戚各自有小家庭,需要為自己考慮,不會隨意借錢給你。長輩平時關心你,給你一個小紅包,這是人情。當你大量借錢的時候,情況就逆轉了,總有借口拒絕你。
作家路遙的作品獲獎了,他要借路費,去北京領獎。在煤礦打工的弟弟,湊了一些錢,送他上火車。
之后,他再次獲獎。弟弟接到電環,又湊了一筆錢,還丟下一句話:「哥,今后別獲獎了。」
似乎,弟弟不近人情,但是弟弟仁至義盡,畢竟他有自己的人生。相對于其他的大家庭,已經好多了。有多少親戚,別說借錢,就是送禮、請客吃飯,都要攀高踩低,讓貧窮的你,受到冷落。
不管什麼圈子,大概符合「物以類聚」的規則,你的價值和別人的價值有共同點,能夠互相促進,那就好辦了。否則,你就會有一種被孤立的感覺。
哪有圈子,平白無故的幫忙,讓你空手來,滿載而歸?
03
提升價值之后,你就是「你」的貴人。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人若種下了「價值」,那就能得到「價值」了。
混圈子,也有因果關系。
很喜歡路遙的一句話:「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時時都會感到被生活的波濤巨浪所淹沒,你會被淹沒嗎?除非你甘心就此而沉。」
人啊,不能空手套白狼,但是可以白手起家。
秦朝末年,有一個漂洗衣服的老婦,看到挨餓的韓信,動了惻隱之心,把自己的飯,分了一些給韓信。
若干年之后,韓信做了漢朝的功臣,給了老婦很多錢。順理成章,老婦的一家人,都加入了韓信的圈子。
一個普通女人,留下了「善良的價值」,因而有了一個好的圈子,為家庭和自己謀得幸福。
同樣,作為普通人的你我,可以從做善事、讀書、努力實踐、團結家人等方面,提升自己的價值。
諸葛亮讀書好多年,躲在農村,都被劉備找到了。這就說明——酒香不怕巷子深。
你若盛開,胡蝶自來。看起來,是胡蝶成就了花朵的魅力,其實是 花朵自己的功勞。
04
亞里士多德說過:「人生最終的價值在于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
你盡管成就自己,不要去管有沒有圈子。
聚聚散散是常事,你總要做好一個人走路的準備。
人生就像公交車,有人上來,有人下去,能夠陪你到終點的,大概只有幾個家人。
有本事的人,都在自己身上下功夫,沒本事的人,都在人群里找關系。
別談什麼合群了,做一個像金子一樣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