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問一個人事情,這不知道,那不知道,常常會斥責為:「真是一問三不知啊」。意思是怎麼問都不知道,問什麼都不知道。那「三不知」,究竟是不知什麼?
「一問三不知」出自春秋《左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意思是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
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荀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
在兩軍準備交戰的時候,一個叫荀寅的部下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全部消滅。
」陳成子聽了大怒,罵道:「出發前國君有令,不要追趕零星的干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就是出動一千輛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回國后我要報告國君。」
荀寅自知失言,于是感慨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后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意思是說:「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其的開始、發展、結果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后才向上報告,我都不知道這三方面,這不是自找麻煩嗎?」。
由此,《左傳》中所說的「三不知」的意思就很明白了,是始、中、終三階段三方面都不知道。
始,就是事物的起源、開端或創始階段,它包括事物發展的歷史背景和萌芽狀態的種種情況在內。
中,就是事物發展的全部過程情形,它包括事物在不斷上升或逐步下降的期間各種復雜變化過程。
終,這就是事物發展變化的結果,是一個過程的終了,當然它同時也可以說是另一個新過程的開始。
「三不知」從最初的始、中、終三方面都不知道,逐漸產生了其它的意思,後來用「三不知」指對內情一無所知。而到現代,「三不知」就只是表示對情況一無所知了。
也有假裝不知道,故意不告訴對方的意思,有明哲保身的意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