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念越深,煩惱和痛苦越重。
「眾生皆苦,萬相本無。」
人來到這個世上,苦,是必經的過程。
人這一生,所有的煩惱和痛苦,都源于內心的執念。
古語云:「智者不執著世間,不憂不樂。」
因為心中怕得太多,所以才會痛苦。
古時候有個農夫要出一趟遠門,當他穿過森林后發現眼前是一條湍急的河流。
于是,他將附近的一顆樹砍下,慢慢地鑿成一個簡易的獨木舟,乘著它輕松渡了河。
上岸后,農夫要繼續前行,但又害怕前方還有河流,于是沒有丟下獨木舟,而是背著它緩慢地行走。
漸漸地,獨木舟壓得農夫越走越痛苦,當他到達目的地時,整整多花費了十天的時間,可在這后面的行程中,卻再也沒有遇到過一條河流。
人生就是這樣一段旅途,我們之所以會痛苦,就是因為擔心還未發生的事,放不下已經發生的事。
怕被偷,怕受傷,怕沒錢,所以舍不下也不肯放下,于是體會到萬般皆苦。
《四十二章經》有云:「人從愛欲生憂,從憂生畏,無愛即無憂,不憂即無畏。」
因為心生貪愛,所以患得患失。人生,想開了是幸福 ,想不開就是痛苦。
當你舍下了憂懼,痛苦才不會折磨你。
經云:「多欲為苦,生ㄙˇ 疲勞。」
人之所以活得那麼累,就是因為欲望太強烈。
有一個人想得到一塊土地,地主就告訴他,
「早上日出時你從這邊出發,將你選中的土地插上旗桿,待到日落時趕回來,這些插了旗桿的土地就都是你的。」
這人聽了拼了命地跑,眼看夕陽西下,仍然還想要多插一面旗,多得一塊地。
太陽落山前,他終于趕回來了,但早已筋疲力盡,腿一軟就摔倒在地,再沒有起來過。
于是,地主挖了個坑,就地把他埋了。
一個人能要多少土地呢?當他離開的時候,也只需要一個坑那麼大。
我們出生時一無所有,我們離去時也是兩手空空。
但卻總在活著的時候,背負著沉重的欲望包袱,累得無法呼吸,但誰也不肯丟棄。就像一只在轉磨的驢,不到力竭而亡就沒有辦法停下腳步。
有道是:「欲望的結果,就是所愿皆不成。」心中越想要,結果往往得不到。
一位古德也說過:「對世間的萬事萬物有執著心,看不破放不下的話,生命對他來說,就是一種懲罰。」
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相互依存的,萬事萬物都有因果。
你所擁有的一切,說到底,都是自作自受。痛苦,是自找的,因為你執著太深;煩惱,是自尋的,因為你貪念不止。
《壇經》告訴我們:「心不住法,道即通流。」
只有放開心量,才能趕走郁氣,留下福氣。
古人云:「如心動則人妄動,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無論你的痛苦和煩惱什麼,都是因為你太在乎,心有貪念,痛苦就來了。
所以,《金剛經》告訴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心亂一切亂,心安一切安,心不要有束縛,就能改變一切。
曾經有兩個喜歡胡蝶的人,
一個人買來運動鞋和捕蝶網,跑去花叢追逐許久,終于抓來幾只,但在網里掙扎的胡蝶毫無美感,于是他很難過;
另一個人在窗前擺下美麗的盆栽,靜靜坐在窗邊欣賞,很快胡蝶翩躚而來,美麗的景象讓他的心情很是愉悅。
心變了,一切就不同了。一切向內求,才會發現,胡蝶其實不請自來。
人生,心順則諸事順,心轉即世事轉。
著名大家曾說:「無憂即是福,心寬則無憂。」
一個人執念深了,就會變得憂郁;一個人欲望小了,就會變得快樂。
心是一塊田,苦樂自己種。心中無塵,人自安!心態對了,人生就順了
凡事看得開,放得下,才能不念過往,不畏將來,無憂無懼,清凈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