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作家黑塞經典《在輪下》:大多數人拼盡全力,依然平凡而卑微
2024/04/21

看完諾獎作家黑塞的代表作之一的《在輪下》,我想到前幾年發生的一件事:

在《傳承者》里,一群農村女孩表演節目高台花鼓,她們動作整齊,觀眾也掌聲雷動。

表演完,她們站在台上,滿臉緊張地期待著評委的肯定。

一位年輕的評論員說:

雖然很多人表演,但我看起來她們都是一樣的,面孔太單一了,沒有個人英雄。

聽見這話,作為嘉賓的陳道明怒了,立刻反駁說:每張臉怎麼會是一樣的呢?是你沒有看見她們每一張臉的樣子。

「世界上沒有這麼多主角,大部分人一輩子可能要甘于寂寞,甘于平庸,但是,請不要打擊他們的努力。

陳道明的話,引起無數人的共鳴。

《在輪下》講的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人的故事。

01

社會是一個巨輪,絕大多數人都是一粒粘在輪上的灰塵,巨輪前進,灰塵在碾壓中被迫向前。

對于灰塵來說,要想改變那個滾滾前進的巨輪,是不可能的,因為它太弱小了,而對于巨輪來說,它也不會去詢問每一個塵土夢想的方向,它只會按照自己的方向,粗暴地規定了輪下塵土的方向。

漢斯就是一粒在輪下的塵土,父親是一個中間商兼經紀人,和同鄉相比,沒有任何突出的特點,他對金錢真心實意,對市民階級的禮儀盲目屈從,對能力比他更強的人,他會嫉妒,甚至怨恨。

總而言之,這是一個和絕大多數人一樣,一點都不特別的人。

可是他的兒子漢斯,卻是一個有天賦的少年,校長器重他,老師器重他,甚至連教堂的牧師也器重他,他們對他抱著很大的希望,希望他成為學校的榮耀。

甚至連鄰居,都覺得漢斯不同凡響。

至于漢斯的父親,他當然也希望漢斯能成為家族的榮耀,為他帶來無上的光榮,和所有老師一樣,他希望漢斯能考上神學院,從而一飛沖天。

在層層期待中,漢斯被迫放棄了孩子應有的愛好,將大部分時間都用來學習,他放棄了和小伙伴們玩耍的時間,利用這個時間去補習功課,他放棄了自己最喜歡的戶外運動釣魚,利用這段時間去學習希臘語。

在學校,他兢兢業業,每天上課到下午四點,他就去校長那里學習兩個消失的希臘語到,然后到牧師那里去補習拉丁文和宗教課,晚飯后,他還不得不去數學老師那里學習數學。

當一群人的期待都被壓在一個孩子的身上,對這個孩子而言,就是一場災難,因為時間長了,他就成了為別人的期待而活的機器。

對還是孩子的漢斯來說,他知道什麼呢,獨立思考和自由精神還沒在他身上體現出來,他就已經被裝在了「模式教育」的套子里,被迫去滿足別人的期待。

02

參加神學院考試的前一段時間,老師告訴漢斯,學習要有節制,一周可以去散兩次步。

但接下來又補充說,要帶本書到野外去看。

漢斯就像一個機器一樣,被「教育」操縱著,他曾經因為要考試而不能去釣魚痛哭,因為不能繼續割兔草養兔子而難受,可是最后,還是不得不以考試為主。

為了學習,他過度勞累,神經過度緊張,為此經常頭痛。

考試前兩天,校長告訴他,你可要好好考啊;牧師告訴他,可得考上啊;父親也說,一定要考上啊。

漢斯問:

假如我考不上呢?

他們的臉上便出現不可置信的神采,然后一個勁兒地重復,你一定會考上,我們相信你。

在這樣的氛圍中,漢斯也覺得,如果考不上,那就真的沒臉見他們了,因為辜負了他們的期待。

去赴考那天,校長親自到火車站送他,不斷重申他們的期望,將那些沉重的束縛,壓在漢斯小小的身體上。

漢斯被壓垮了,他突然感到自己已經離家出走了一輩子,他不敢好好休息,擔心明天要是腦袋淘氣,什麼都不記得了,那可就完了,于是,在考前一分鐘,他都還在努力回憶那些知識點。

考完拉丁文之后,漢斯覺得題目簡單,可是另一個同樣參加考試的人告訴他,越簡單越容易出問題,因為參加考試的其他人里,好多都是高手。

漢斯越想越覺得自己做得不好,他不自信了!

后面的考試,又因為各種原因,漢斯也覺得自己考得不好,里面全是錯誤。

他沮喪極了。

回到家后,父親問他考得怎麼樣?

「考得不好。」

父親不僅沒有安慰他,反而粗暴地說:

「你為什麼沒仔細點啊,你不會集中點注意力嗎?見鬼!」

全部考完之后, 漢斯覺得自己沒希望了,因為靦腆的漢斯,口試一塌糊涂。

父親卻責備他「笨蛋」。

自以為考得不好的漢斯,被錄取了,而且是以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被錄取的,一時之間,校長向他祝賀,老師向他祝賀,鄰居向他祝賀,本城的報紙,把漢斯放在了頭版新聞。

努力了這麼久,就為了這個結果,現在如愿以償了,漢斯也很高興。

他高興,不是因為他真的想去神學院,而是因為他沒有讓其他人失望。

03

考上神學院之后,漢斯有一個長長的假期。

他去釣魚,獨自一人在河邊待上一整天,看天上云卷云舒,他高興地走在原野里,呼吸著山林新鮮的空氣,他已經太久沒有這樣了,他貪婪地呼吸著,想把逝去的時光彌補回來。

可是,牧師覺得,漢斯不應該浪費時間,他應該趁熱打鐵,繼續學習希臘語。

校長又告訴他,雖然他以優異的成績進入神學院,但是要一直保持前列,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于是,除了希臘文,他還要學習數學,因為數學也不是他的強項。

原本輕輕松松的假期,突然又被安排得滿滿的,他趕著時間到各個老師家里去上課,只要偶爾去釣釣魚,漢斯就會覺得良心不安,因為他浪費了本該用來學習的時間。

直到假期的最后一周,大家才勒令他不用學習了。

他想去釣魚,卻因頭痛得厲害,他只能心不在焉地坐在河岸邊。

神學院是漢斯一直以來的目標,準確來說,是他身邊的師長對他的期待,他背負著這個期待,艱難前行。

神學院開學后,一個個家長將自己的孩子送到神學院,眼神充滿驕傲,「卻沒有一個人想到,他今天的所為,實際上是為了金錢的利益,把自己的兒子出賣給國家。」

在神學院,漢斯埋頭苦讀,他要努力做學生的楷模,努力做老師眼中的「好學生」,學習好,聽話,懂事。

他也渴望友誼,可是他不知道該如何主動,于是沒有朋友的他,過著近乎孤僻的生活。

在神學院的日子,如同他過去那些日子的翻版,埋頭學習,爭取做好學生。

如果人生沒有意外,漢斯一直就這樣生活下去,那麼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他會成為神學院老師眼里的好學生,會成為本鄉人眼里的驕子,會成為父親的驕傲。

但前提是,他必須一直像一個學習的機器,按照老師們輸入的指令去做事、去成長。

04

然而,生活有一種魔力——意外總是不期而至。

好學生漢斯,和壞學生海爾納成了朋友。

和漢斯不同,海爾納是一個叛逆的孩子,他討厭神學院的教育方式,他積極反抗,活得熱情而自由。

老師們都討厭海爾納,因為他的行為,一次次地挑戰了神學院的權威,挑戰了神學院的教育方式,那種方式就是按照某種程序給學生灌輸他們自以為的好的知識,讓學生按照他們期待的那樣去成長。

在認識海爾納之前,漢斯拼命追求的,就是老師希望的,因此他追求名利,想成為好學生,成為好榜樣。

認識了海爾納之后,漢斯漸漸被另一個世界吸引。

海爾納說:

這簡直是赤裸裸的奴役,你根本不喜歡這些功課,也不是自覺自愿地去做這些功課,而純粹只是出于恐懼,害怕老師或者你的父親,這樣學習,就算得了第一第二又怎樣?

漢斯將自己的課本當成圣物一樣愛護,而海爾納將課本當成草稿子,寫自己靈感迸發時的詩句。

在海爾納的影響下,漢斯變了。

他對海爾納說:

我寧愿成為最后一名,也不愿失去你的友誼。

遇見海爾納的漢斯,似乎找到了生命里曾經失去的某種力量,學習不再是分數和名次,生命也不僅僅是為了名利,他開始為自己而活,去享受真正的生命。

毫無意外,漢斯學習退步了,校長甚至不讓他和海爾納交往,校長教育他說:

「這就好,這就對了,親愛的。千萬別松懈,要不然就會滾到車輪下面去的」。

校長的教育,也短暫地影響了漢斯,他試著學習,卻力不從心。

有一天,對神學院再也無法忍受的海爾納,逃離了神學院,只留給漢斯無盡的依戀。

漢斯是脆弱的,他沒有海爾納的力量,也沒有重新回到原本的生活里的能力,他開始激烈地掙扎,他想回到原來的生活里去,可是一旦他認真學習,他就開始頭痛。

醫生看了,說他神經衰弱。

漢斯已經無法集中精力,無法再學習任何東西,身體也越來越差。可神學院的老師并不關心他的身體狀況,也不在意他的心靈,他們只是一味地責備漢斯,覺得他「墮落」。

05

終于,漢斯被迫退學了。

原本是鄉里的驕子,一下子就成了鄉里的笑話。

以前的伙伴,要麼離開,要麼投入繁忙的生活,他曾經是好學生,鄙視那庸碌的人生,因此也沒有交到朋友。

在孤獨和困境中,死亡的幽靈,得到了漢斯的信任和依賴,他為自己選好上吊的地方,在那里,他唱著一首古老的歌:

啊,我是多麼疲憊,

啊,我是多麼虛弱,

囊空如洗,

身無分文。

死亡,是他最后的選擇。

然而,即便在這種情況下,漢斯的父親依舊毫無覺察,他甚至為兒子物色了工作,只問他愿意去做抄寫員還是做機械學徒。

漢斯也試圖找回童年的歡樂,可是早已物是人非,在生活這個巨輪下的碾壓下,過往早已支離破碎,如今的他,連想去釣魚都不太可能。

死亡的誘惑越來越大,但漢斯并沒有放棄,他也試著救贖。

遇見艾瑪,漢斯感到一種少有的,沖動的情感。

當他羞怯地用自己的嘴唇去觸碰到女孩的嘴唇時,一股強烈的震顫穿透他全身。

可是沒多久,艾瑪就悄然離開,留下漢斯孤零零一個人,愛情的救贖,最終淪為泡影。

漢斯的救贖,還有試著成為機械學徒,融入市井生活,他穿著干凈的工作服到機械廠,工作將手弄得很臟,但他覺得滿意,因為其他人都很臟,他想變得跟其他人一樣。

可是即便這樣,漢斯也不能好好生活,有人嘲諷說:「上過神學院的鉗工。」

也有人嘲諷:

曾經的天之驕子,就是為了上一圈神學院,然后回來做機械學徒。

而漢斯呢?他雖然已經不討厭這種庸碌的市井生活,但他曾經受過的教育,也不允許他回到這樣的生活里。

他接受不了。作家黑塞肯定也沒有接受這樣的結局。

幾天后,漢斯躺在冰冷的水里,這個世界的一切嘲諷,一切喧鬧,一切庸俗,一切冷漠,通通都和他無關了。

在生活的巨輪下,他終于被碾碎了。

06

漢斯走了,他的葬禮讓他又一次成了「名人」。

一大批送葬和好奇的人來參加葬禮,老師、校長、還有牧師又重新出現了。

在大家的竊竊私語中,鞋匠說:

把孩子逼到這步田地,他們也有份兒。

而漢斯的父親,依舊朝著他那習以為常的生活的沼澤走去。

回首以前,漢斯的學習,只是被身邊的人推著向前的,他自己并不快樂,他努力學習,取得好的成績,只是為了滿足父親、校長、牧師的期待。

而他自己呢?沒有人問過他到底想要什麼,他自己也沒有時間去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每當他有疑問的時候,權威的校長或許就會告訴他,你要努力學習,名列前茅。

他對自己的人生,還沒有認真地思考過,其他人就已經幫他想好了,然后他們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塑造漢斯,不管漢斯愿不愿意。

漢斯愿意的話,他們就稱贊他是好孩子,一旦漢斯不愿意,他們就會強迫他愿意。

在這個巨輪之下,漢斯沒有選擇的權利,更沒有選擇的能力。

海爾納是例外,他成不了別人期待的樣子,也不愿成為那樣的人,所以他被開除了。

讀完《在輪下》之后,我突然想,在我們身邊,有多少漢斯這樣的人呢?我不知道,但我唯一確定的是,肯定不少。

這些漢斯們,他們爭著成為第一名,爭著成為別人的榜樣,爭著要做一個成功的人,可是一個班級里,只能有一個第一名,一個團隊里,只能有一個人當領導,一大群人里,才能有一個成功的人。

絕大多數人,即便拼盡全力,也只能平凡而平庸,他們成不了大人物,也成不了領頭羊。

07

羅曼羅蘭說:

世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那就是看清生活的真相,依舊熱愛生活。

如果我們注定平凡而普通,那何妨將我們普通的生活過得溫暖而從容;如果我們注定只能是陪襯的綠葉,那何妨本本分分地做一張快樂的葉子;如果我們拼盡全力,也長不成參天大樹,那麼何妨幸福地做一叢小灌木。

但凡需要削尖腦袋擠進去的生活,就算勉強擠進去了,也很難長久,但凡削足適履的日子,都不會舒服。

有一雙什麼樣的腳,我們就去穿一雙什麼樣的鞋,是一顆什麼樣的種子,就努力長成什麼樣的樹。

不適合的,不強求。

他人說什麼,都是他人的,你自己想要什麼,沒有人比你更清楚。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