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海上鋼琴師》:孤獨,才是人生的底色
2023/05/25

電影的開頭,正是「美國夢」崛起的時代,1900年1月1日。

一艘滿載著歐洲移民的客船上,水手丹尼撿到一個棄嬰,決定帶回撫養,并為他取名 1900

長大后的1900,漸漸表露出獨有的音樂天賦,成為船上的鋼琴師。

后來又遇到吹小號的摯友麥克斯,倆人一起組成了一支海上樂隊。

故事從1900年開始,直到今天,卻仍未講完。

當《海上鋼琴師》重映的消息傳出,僅淘票票上就有超過42萬人點下了「想看」。

重映第一天,又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2名。

馬克·吐溫說過: 經典就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看過,卻沒有人愿意去看的東西。

因為看經典,從來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作為意大利國寶級導演朱塞佩·托納多雷「尋根三部曲」之一,《海上鋼琴師》沒有《天堂電影院》、《西西里的美麗傳說》聲名顯赫,卻發出了面對人性最艱難的拷問:

選擇泯然于眾的生,還是選擇忠于自己的死?

今天這篇文章,就是想在這個喧囂的時代辟出一份安靜,給忙碌的我們一些回歸自我的時間。

孤獨

才是人生的底色

主角1900是被社會拋棄的人,空空蕩蕩的內心充滿孤獨的回響。這種人,一生都在躲藏。

影片中,他躲過三次。

第一次,警察上船要帶走他,沒找到;

第二次,「爵士樂之父」找他斗琴,追了一圈才找到;

第三次,好友麥克斯帶人在廢船上搜尋,想說服他下船逃生,沒找到。

終其一生,他都在用相依為命的音樂療愈孤獨。

有時他在頭等艙演奏,彈別人的樂譜,所謂的上流社會為他翩翩起舞。

有時他在下等艙演奏,彈自己的心聲,與萍水相逢的同類打成一片。

每次船將靠岸,乘客們歡呼著「美國」,激動萬分地跑出艙外。

熱鬧的回聲如波紋一圈圈蕩開,直到撞向1900孤零零的身影,然后歸于沉寂。

他平靜地轉身,走向鋼琴,開始了無人欣賞的彈奏。

所有的偉大,都于孤獨中誕生。

可孤獨,不代表寂寞。

相反,1900的摯友,吹小號的麥克斯雖然人來熟、愛熱鬧,義無反顧地投身于「美國夢」的大潮,卻也把人生推進了真正的落寞。

他在船上待了6年,仍然希望通過音樂獲得財富,安身立命、娶妻生子。

所以最終,他選擇了下船,與大家一一告別時,背景音想起:

我們笑著說再見,卻深知再見遙遙無期

命運的苛刻就在于,再平凡的夢想,也不能保證實現。

生活窘迫之時,麥克斯賣掉了小號,也賣掉了自己的夢想。

多少人和他們一樣,向往著1900的純粹,卻在現實的打磨下,活成了丟盔棄甲的麥克斯。

曾經愛過的人,早已斷了聯系;

曾經無話不說的朋友,現在問候越來越少;

曾經想要以夢為馬,卻深陷在加班、裁員、掉頭髮的恐懼里。

我們都是時代的棄嬰,在理想與現實的沖撞中紛紛敗下陣來。

但總有那麼一些人,仿佛是深夜走過小巷時盡頭的一盞燈,給予我們穿過黑暗的力量。

孤獨,是人生的底色,但依然有人可以將內心繪制得五彩斑斕。

活在自己的心里

不要活在別人的眼里

影片中有一個片段,爵士樂鼻祖杰尼聽聞1900是天才鋼琴師,決意與他斗琴。

杰尼十分傲慢,不可一世,帶著一群攝影師和記者上了船。

1900初見杰尼,「你就是那個發明了爵士的人嗎?」

「大家都那麼說。」

接著杰尼譏諷反問:

「你就是那個屁股沒坐在海上,就彈不了琴的人嗎?」

「我是那麼說的。」

兩人的回答迥異。

杰尼需要通過外界的評價來認可自己,可1900根本不在乎別人的眼光。

這世上,只有一種人永遠不會輸:他們活在自己的心里,而不是活在別人的眼里。

這場藝術與世俗、純粹與功利之間的斗爭,以1900談完抬手的一瞬,香煙在琴弦上自燃而告終。

眾人歡呼圍繞在1900身邊,杰尼黯然退場。

反觀我們,是不是也一直活在別人的眼光里,忘了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麼?

「去他的法律。」

船工丹尼收養1900,被人告知不合法時,輕蔑地說道。

「去他的規定。」

1900第一次彈鋼琴,被船長呵斥不合規矩時,恨恨地說道。

「去他的爵士。」

斗琴贏后,1900站在甲板上,看著杰尼下船的背影時說道。

「去他的一切」,我想說。

歸根結底,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無關。

學生時代,我們不敢舉手回答問題,怕同學說自己愛表現;

工作中,我們不敢和領導多親近,怕同事說自己拍馬屁;

朋友圈里,我們不敢表現真實的情緒,怕別人說自己不成熟。

慢慢地,我們不敢表露自己的心聲,不懂得拒絕他人,不敢說「我會我能我可以」。

前段時間,韓國女星雪莉自絕事件在網上掀起軒然大波。

生前,她曾在一次采訪中說:

「請多多寫一些好的新聞,記者們請疼愛我一些吧。觀眾朋友們,也請疼愛我多一些吧!」

她是網絡暴力的受害者,患上了重度抑郁。

如果真的輕易就能不去理會那些傷人言論,孤獨的她也不至于香消玉殞。

我們都曾是「別人的眼光」,也曾被「別人的眼光」灼傷。

生而為人,請做自己的主人,別做他人的奴隸。

人這一生

早晚會面臨一次生死抉擇

在影片中,1900說:

陸地上的人喜歡尋根問底,虛度了大好光陰。冬天憂慮夏天的姍姍來遲,夏天則擔心冬天的將至。所以他們不停四處游走,追求一個遙不可及、四季如夏的地方。

——我,并不羨慕。」

生活所迫、欲望太多,我們忙忙碌碌,卻忘了自己究竟想要什麼。

看完電影,很多人不解,為什麼1900選擇和生于斯、長于斯的客船同沉大海,也不下船?

不妨看看1900和他的摯友麥克斯,兩種不同的人生選擇。

1900是自由浪漫的天才音樂家,追求純粹的藝術人生;麥克斯是優秀的小號手,夢想著憑借自己的音樂才能,獲得想要的物質生活。

1900第一次見到麥克斯,是看到岸上有人吹小號。

麥克斯第一次見到1900,是在船上的第一晚。

1900有了名氣后,麥克斯多次想說服1900下船,通過音樂才華去換取更好的生活。

后來,1900愛上了一個女孩,決定下船去尋找自己的愛情。

但最后,在眾人驚訝的目光下,他又毅然轉身回到了船上。

不是因為看到了什麼,而是因為看不到什麼。

陸地上什麼都有,人們的欲望無窮無盡,以至于除了欲望,什麼都看不到。

下船,選擇生,或許是精彩的一生;不下船,選擇死,卻是純粹的一生。

6年后,麥克斯下了船,告別了這一段漂流生活。

影片的開頭,就是麥克斯的結局。

窘迫的他在二手樂器店賣掉了小號,盡管老板只愿意出很低的價格,他仍然接受了。

這也是1900,踏上登岸的懸梯前,卻忽然轉身的原因。

影片的結尾,就是1900的結局。

陸地對他來說,就像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不會創作的音樂。

「我沒法舍棄這艘船,我寧可舍棄自己的生命。」

最后,他與廢船同沉大海,卻也因此永遠擁有了自己的詩和遠方。

奇妙的是,1900的飾演者蒂姆·羅斯,同樣也有著純粹的人生追求。

蒂姆很反感商業電影,以致于很長一段時間都沒有合適的工作。

他做過超市員工,也做過電話推銷,一度窮困潦倒。

有網友評論說:

「自我,抗爭,不甘心被局限,演戲要自己爽,不是隨便哪個演員都敢活成現在這個樣子。他雖然不是那種拿獎拿到手軟的巨星,但絕對是一位值得被尊敬的演員。」

無論是劇中的1900,還是現實中的蒂姆·羅斯,他們都堅守著心里的那艘大船。

我看過太多人,向往詩和遠方,向往自然純粹,向往「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所以,李子柒火了,因為她活出了很多人理想中的樣子。

可如果你去采訪他們,愿不愿意離開燈紅酒綠的都市,和李子柒一樣回到農村,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答案往往卻是否定的。

筷子兄弟在《老男孩》中唱道:青春如同奔流的江河,一去不回來不及道別,只剩下麻木的我,沒有了當年的熱血。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這樣一艘大船,承載著不屬于世俗的一份初心、一朵夢想、一絲叛逆。

只是當命運中的那次抉擇降臨,我們卻都慫了,退了。

當然無需嘲笑,只是別忘了給那些一腔孤勇上前的人,狠狠地鼓掌。

女領導突然提拔你,無非兩個原因,能力強只是其中一方面!
2024/04/22
面對裁員,別傻傻聽安排,聰明人都這樣做
2024/04/22
職場中,領導愿意提拔的員工,從來不是工作表現最好的那些人?
2024/04/22
與領導搞好關系,沒那麼復雜,做好這三點就行
2024/04/22
領導不提拔你,還讓你負責重要工作,三點看透
2024/04/22
當上領導就變了個人,這三個原因太過真實
2024/04/22
西方「金瓶梅」《查泰萊夫人的情人》:靈與肉之間,忽略誰都不行
2024/04/22
《簡愛》:一個跪著的靈魂,撐不起一種燦爛的生活
2024/04/22
《白鹿原》:每個人都活在自己的傳統里,沒有例外
2024/04/22
《悲慘世界》:最悲慘的是,大多數人不是缺錢,就是缺愛
2024/04/22
《名人傳》之托爾斯泰:生命是一場虛妄,死亡是唯一的結局
2024/04/22
叔本華《人生的智慧》:「內心不幸」的人,再多的物質都拯救不了
2024/04/22
領導安排這3件事,老實人爭先完成,聰明人卻避之不及
2024/04/21
領導拿捏下屬的5種手段,讓你不得不服
2024/04/21
被領導針對和排擠,別著急離職,三招教你應對
2024/04/21
出現這4種跡象,領導絕不會重用你,別抱幻想了
2024/04/21
公司逼你離職的5個招數,讓你啞巴吃黃連
2024/04/21
同事想要害你,會悄悄做這四件事,看透強勢反擊
2024/04/21
領導喜歡你卻不重用你,一般都是因為這3個原因
2024/04/21
職場逍遙游:19條非主流職場生存法則
2024/04/21